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各位藏友大家好,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先生曾聽他師叔齊白石四子-齊良遲這樣說道:我和我的弟弟良已,小的時候很淘氣。為了得個家里清靜,父親把我們倆送到香山慈幼院去讀書。這是熊希齡先生創辦的一所慈善學校,主要招收孤貧兒童。學校免費包生活、包教育的貧苦孤兒,在這里稱為正生;除正生以外,還收少量慕名而來的富室子弟附學,稱附生,附生學習與生活均為自費,我和弟弟就是作為附生入院的。
▲齊白石作品《游魚》·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初來時感到最好玩的要算是爬山:這兒的體育課和城里的不一樣,不經常做操,而是利用所處山地,帶著學生爬山。香山環境幽靜,空氣新鮮,每天早飯后,大家排成一隊,由老師帶著到山上去轉,轉到估計差不多了,就帶著學生回來,休息一會兒就上課了。學生們每年還要做一次體格檢查,有規律的生活,使我那時的身體很好。
▲齊白石作品《蝦蟹》·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記得每年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全校的學生就唱歌頌熊希齡夫人的歌:“大哉慈母朱夫人,天下是奇才,苦男兒苦女孩,失卻賢有誰愛,想我賢母不回來……”,以表示對辦學夫人的感念。學校一個學期才準回一次家,所以,上小學的那幾年,我和父親的接觸就很少了。等到我上了中學以后,才又和父親、母親住在了一起。
▲齊白石作品《群蝦》·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年復一年,我們都長成了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這時,父親年事已高,我們不再象小孩子時那么貪玩、調皮。除了服侍父親以外,我們都喜歡和父親在一起聊天,這給父親帶來了很大愉快,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教益。(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