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慶日本來是12月17日,后來感覺這個日子臨近假期,于是改成了5月4日。改得很好,沒有北京大學,就不會有五四運動。
1、沒有蔡元培,就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北京大學。
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是相當輝煌的,但書院不是現代意義的大學。胡適曾經在國外說,如果追溯到漢代的太學,我們中國可以有兩千年以上的大學。但是他的說法北大同仁都不同意。
北京大學在蔡元培當校長之前,很難算得上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因為它和古代一樣,是在培養老爺,培養官員。
學生呆著仆人上學,聚在一起想的是混個人脈,畢業后想方設法混入政界當官。校園中甚至有“十兄弟會”組織,畢業后只要十人中有一個人做官,其他人就都跟著沾光了。高校中這種碼頭文化、圈子文化,我們不是已經相當熟悉?
他們還是八大胡同的常客,據說八大胡同的主顧主要來自“兩院一堂”,“兩院”是參議院、眾議院,“一堂”就是京師大學堂了。
蔡元培是主張美育的,他要求每個系成立一個學會,沈尹默搞書法會,徐悲鴻成立健身會,劉半農、顧頡剛搞“歌謠研究會”,專門搜集民歌,那可都是白話文。
蔡元培、陳獨秀、胡適,劉文典、劉半農,這幾個人都是屬兔的,蔡元培比胡適大24歲,是“老兔子”;陳獨秀大12歲,是“大兔子”,其他幾位就是“小兔子”了。胡適等人的教員休息室編號為“卯字號”,于是這些新式人物就被稱為“卯字號人物”。
這是蔡元培的最大貢獻。他讓一個辦報的陳獨秀當北大文科學長,已經夠大膽;聘請26歲的胡適當北大教授,也夠驚世駭俗;而把《新青年》搬到北大,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蔡元培的可貴,在于并不排斥“舊人物”。他遵循思想自由原則,采取兼容并包主義,他請了具有現代思維的新人物,也請了舊學問深厚的黃侃、劉師培,甚至還有扎著辮子的辜鴻銘。學校中有《新青年》,有《新潮》,也有黃侃等人創辦的《國故》,還有許德珩等人創辦的《國民》,自由爭鳴,中國歷史上,已經2500年沒見過了吧?
2、1919年5月4日前后。
1918年11月17日,北京五六萬名學生慶祝協約國勝利,因為我們是勝利國。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都有演講。大家想的是,我們該成為強國了。
然而巨大的反差出現了,德國在山東的權利給了日本!
5月4日的事與蔡元培有直接關系,據胡適日記記載,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失敗的消息傳來,有人跟蔡元培說,現在的形勢,學生不可不有點表示。蔡元培贊成此說。這一個態度,就表明了一切,雖然具體組織者是傅斯年、羅家倫、張國燾、許德珩等人。
北大書法會的人派上了用場,他們在巨大的白布上寫下挽聯:
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遺臭千古
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頭。
北京學界淚挽。
曹瞞是曹操,章惇是北宋宰相,名聲都不太好,其實只是借這倆人的姓。文化人罵人,也得有文化。
火燒趙家樓,章宗祥被打成重傷,兩天無法大小便。從5月20日起,北京高校學生不上課,然后是天津、濟南、上海,成了全國的學生運動。
六月初,北京被捕的學生已經有一千多人,拘留所放不下,就把北大第三院改成臨時拘留所,后來又把第二院騰出來,把這些不安分的年輕人往里裝。大學改成了監獄,胡適的老師、美國人杜威正好在中國訪問,胡適陪著他參觀。人還是那些人,只要把門一關,門外有人看守,瞬間一切就可以改變了。
后來學生們都被放了,但是他們不肯出來,有警察局的處長連連向他們作揖說:“各位先生已經成名了,趕快上車吧!”
3、蔡元培與陳獨秀。
學生被抓,蔡元培立即表示辭職。6月15日,他寫了一篇《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聲稱絕對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長,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我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比較有點新思想的人,提倡點新的學歷,發布點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那知道舊的一方面,看了這點半新的,就算“洪水猛獸”一樣了。又不能用正當的辯論法來辯論,鬼鬼祟祟,想借著強權來干涉……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么?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么?
我是個痛惡官僚的人,能甘心仰這些官僚的鼻息么?
陳獨秀呢,其實當時他已經離開了北京大學。6月8日,他在《每周評論》上發表了不到百字的小文:
世界文明發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
胡適陪同杜威參觀“北大監獄”,在日記里說杜威大受感動,陳獨秀卻看出了大學與監獄的緊密聯系。
6月11日,陳獨秀在前門散發傳單時被捕。全國的報紙都在拿他的“研究室與監獄”做文章。
7月14日,《湘江評論》上,青年毛澤東說:“陳君原自說過,出試驗室,即入監獄。出監獄,即入試驗室。又說,死是不怕的。陳君可以實驗其言了。我祝陳君萬歲!我祝陳君至堅至高的精神萬歲!
9月16日,囚禁了三個多月的陳獨秀終于恢復了自由。李大釗寫了一首詩,第三節是這樣寫的:
你今天出獄了,
我們很歡喜!
有許多好青年,
已經實行了你那句言語:
“出了研究室便入監獄
出了監獄便入研究室。”
他們都入了監獄,
監獄便成了研究室;
你便久住在監獄里,
也不須愁著孤寂沒有伴侶。
此后一些年,陳獨秀多次被捕,晚年更是被國民黨政府判刑,他讓胡適等人給他找了很多書,囚禁他的監獄真的成了研究室了。
4、五四精神到底長什么樣?
能想到很多詞匯,可是都感覺從詞匯到詞匯。精神是附著在行為上的,由行為才能看到精神。
梅大高速塌方,那個跪在地上“逼停”車輛的老人,堪稱英雄。他的行為,倒真了可以用來打個比方。
五四前后,中國社會就是出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阻止那車輛的洪流,扎到坑里。
李鴻章看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沒有看到中國社會的“大坑”,因此他找不到中國的出路。
這些大坑,就是小腳、貞節牌坊、八股文、滿嘴的仁義道德、思想的禁錮、不合理的制度和文化......蔡元培、陳獨秀們,就是用自由的思想,用民主和科學,阻止人們繼續掉到坑里。
魯迅說:“腐敗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話做。所以后來就有人提倡思想革新。思想革新的結果,是發生社會革新運動。這運動一發生,自然一面就發生反動,于是便釀成戰斗……
文學革命何以演變為新文化運動,進而爆發五四運動,魯迅用幾十個字就說清楚了。
今天的學生,如果只想著畢業后如何靠碼頭,如何奔前程,如何混圈子,不要說五四精神沒有任何關系了,分明是又奔著“坑”去了。
祝北大生日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