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未盈
最近熱播的諜戰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以一對雙胞胎兄弟的命運糾葛為核心懸念,展開了一段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地下黨奮戰的傳奇故事:地下黨宋卓文被特務科科長關雪誤認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宋卓文的雙胞胎哥哥宋卓武,從而潛入哈爾濱警察廳特務科當臥底,經歷種種磨難才獲得關雪和日本高官的信任,查清并阻止了日本的秘密行動,迎來了戰爭的勝利。
這對雙胞胎兄弟性格迥異,弟弟宋卓文心思縝密,猶如棋盤上的謀士,哥哥宋卓武孔武有力,宛若戰場上的猛將,但二人對于反滿抗日的堅定信念如出一轍。而用表演賦予這對兄弟生命的正是實力派演員秦昊。
這是秦昊首次挑戰雙胞胎角色,一人分飾兩角,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弟弟宋卓文,作為在特務科臥底的地下黨,他需要時刻繃著一根弦,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過著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只是理想讓他不再普通。秦昊巧妙地把握住了那個緊張與松弛的平衡,使得這位戰爭中的地下黨形象真實可信。他堅信:“一個優秀的演員需要的不是演技,而是真誠。因為那些通過練習就能獲得的技巧并不高級,真正高級的表演是對人性的深入挖掘和真實呈現。”
出道二十余年來,秦昊從文藝片開始嶄露頭角,進軍劇圈后,在諸多爆款劇集中呈現迥異角色,廣受好評。秦昊似乎變了,他不再拘泥于表演的載體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但他也未曾改變,他堅持的選戲標準始終如一:那就是好劇本、好角色、好導演。
在變與不變之間,是秦昊對表演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追求對人性的挖掘,這讓他得以突破演員固定戲路的困境,不斷拓展更多元的角色,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正如觀眾在豆瓣上評論:“秦昊的戲路就像大海一樣寬。”
近日,骨朵與秦昊深入交流,一同探討了他在《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表演挑戰和現階段的人生思考。
01
雙胞胎兄弟的表演挑戰
《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雙胞胎兄弟是劇中一大亮點,對很多演員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自我、展示演技的絕佳機會。但吸引秦昊接演此劇的并非角色本身。
秦昊說:“這部戲最吸引我的是張黎導演。其實我第一次看到劇本時推掉了,但張黎導演是我作為演員特別想要合作的導演,所以我還是接了這部戲。”這也是秦昊頭一回出演雙胞胎兄弟,他希望不僅能演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更能演出他們獨自生活時的煙火氣息。
身為哥哥的宋卓武第一次出場時,是以滿洲羅賓漢的形象出現,他武力上的威猛強悍在刺殺日本軍官淺野大吾的過程中彰顯的淋漓盡致,而他生活中的草莽氣息則是秦昊用很多表演細節來塑造的。比如他總是蹲在椅子上大口吃飯,說起話來東北口音濃重,很多情緒不加掩飾地寫在臉上。但他又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細致到在黑店吃飯時會讓掌柜和廚子先吃,并仔細觀察他們的反應,這也體現出了他在戰亂年代中強烈的求生欲。
身為弟弟的宋卓文潛伏進特務科做臥底,為了獲取情報,他幾乎每天都在反偵察的生死邊緣徘徊,但他的表情絕大多數時候都非常鎮定,即便是偽裝露餡時,他也會用強大的理智將情感摁捺下去,所以宋卓文的表情總是克制而復雜的。
在演繹這個人物時,秦昊巧妙地找到了他身上緊張感和松弛感并存的平衡。“宋卓文在整個潛伏過程中神經都是緊繃的,因為只要被發現一點點,他的生命就結束了。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以他身上也會體現出松弛感。”
因此在宋卓文和地下黨老錢第一次接頭的那場戲中,秦昊和張黎導演商量,希望用一種更生活化的方式來表演這場戲。“如果按照傳統的諜戰劇模式,兩人接頭時一定會表現得非常緊張,但這種處理方式過于刻板。如果真的生活在那個年代,這些地下黨可能已經潛伏了幾年甚至十年,他不可能每一次都表現出在接頭的樣子,可能會更自然地去工作。所以那場戲宋卓文去老錢的飯館接頭,就是走進后廚看他做飯,給自己找點吃的,再聊聊工作,這樣表演才能展現出一種生活常態。”
在演繹雙胞胎兄弟時,表演單個角色和其他角色的對手戲不難,難的是演繹雙胞胎兄弟之間的對手戲。沒有人能給秦昊搭戲,秦昊只能調動自己的想象力來和自己演對手戲。
“在自己跟自己演的時候,很多遍導演都說過了,但我覺得不行,因為我剛才演卓文的時候,我想象中卓武不是這樣反應的,那我會重新再來一遍。如果是兩個人演對手戲,可能一次就過了,因為你給我所有的反饋,我都真誠的還給你。但我現在自己跟自己想象中的記憶是有偏差的,所以需要為了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來完善表演。”
02?
對人性和反戰的思考
張黎導演是攝影師出身,極具個人特色的影像風格和對于歷史獨特視角的展現,讓他執導出了很多高分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這兩部經典歷史劇,更是將他推上了國內歷史劇第一導演的神壇,也讓他成為了很多演員心中向往合作的導演。
而《哈爾濱一九四四》這部劇,展現出了偽滿統治下哈爾濱的眾生百態,既有宋卓文、宋卓武、老錢這樣立場堅定、不畏犧牲的地下黨員,也有關雪這樣被封建皇權和特權制度造就的心狠手辣的特務科長,還有侵略剝削中國人的日本軍官和沖動的愛國學生。此外劇集還將歷史背景與劇情線索巧妙融合,無論是二戰期間日本節節敗退的政治局面對人們心理的影響,還是在日本壓迫下偽滿洲國階級分明的統治,都能引發觀眾對那段黑暗屈辱的歷史產生更深的反思。
張黎導演的作品很少局限于小我,而是充斥著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這也是吸引秦昊出演的原因。這部劇是他從業以來拍攝時間最長的一部戲,用了180天。
在拍攝期間,秦昊和很多演員都有精彩的對手戲,比如卓文與出演特務科情報股股長潘越的張子賢,在偵查案件的過程中相互試探,勾心斗角;還有卓武與出演田小江的蔣奇明在731基地患難情深,田小江為了在火車軌道上救卓武,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秦昊說:“子賢、蔣奇明和我的表演方式都比較相似,大家都喜歡揣摩好人物之后,在現場演對手戲時碰撞出來一些新的東西。”
在劇中秦昊飾演的宋卓文和楊冪飾演的反派關雪的對手戲是最多的,兩人的關系充滿著復雜的情感糾葛,在相互演戲之間試探彼此的籌碼,與《色戒》里的王佳芝和易先生也有相似之處。不過秦昊認為,他們之間唯一相似的點就是從人性的角度來塑造人物。“只要是人就會有脆弱的一面,哪怕他是一個立場有錯誤的人。當關雪差點被刺殺躲進宋卓文家里崩潰時,宋卓文那一刻也會生發出同情心,但不至于因為這件事把自己的任務和立場忘了。”
在演繹正派與反派的交鋒中,最打動秦昊的一個點是一名很忠誠的地下黨,但在某一刻叛變了。“正因為有叛變的人,側面反映出堅守信仰的人有多偉大。通過對反面的刻畫,反而達到了對正面的歌頌。這也是這部戲的高級之處——我們永遠講的是人性,講的是人。”
秦昊認為,《哈爾濱一九四四》的底色是反戰的基調。他坦言:“無論是諜戰片還是戰爭片,它們的內核都應當是反戰的。我們主要想探討的,并非僅僅是正義與邪惡的問題,而是作為人類就不應該發動戰爭的問題。”
03?
出走電影圈的變與不變??????
從文藝片男神,到如今的懸疑劇一哥,秦昊總是能在不同的領域里游刃有余。當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和資深演員想要躋身電影市場時,秦昊卻似乎反其道而行之。
在外界看來,他似乎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電視劇上,但對他來說,其實沒有什么主戰場。“我要的就是好劇本。如果這個好劇本是個短劇,可能我也會動心。但如果這個劇本不夠好,即便它在星球電影院里放映,我可能也不去演。”
秦昊認為,現在已經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電影、電視劇唯一的不同就是媒介,并沒有高下之分,比如很多奈飛制作的網劇比電影好看很多。而無論是出演電影還是電視劇,秦昊表演的方法都是將自己真誠地掏出來裝進角色里,這是他從未改變的東西。
但這些年來,秦昊對表演的理解也發生了一些轉變。最初他拍文藝片的時候,因為年輕,很難用言語形容好的表演是什么,但現在他可以用語言將它描繪出來。“坦白說,一個優秀的演員最需要的并不是演技,而是真誠。因為演員對這個角色的表現,其實就是演員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我年輕的時候眼睛里面只有是非觀,習慣去區分好人與壞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后發現人不是只有好壞這么簡單。這個過程需要演員自身的成長,看書也好,歷練也好,其實表演到最后就是展現演員對生活的認知和對世界的理解。”
藝術來源于生活,秦昊時常發現生活和表演之間的關系很奇妙。他說:“表演不是學來的。我就是很認真地生活,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我父親對我的愛,當我成為一個父親以后,我也體會到了對孩子的愛。在我低谷時有人幫助我,我體會親情和友情的愛,我有時也會被別人背叛,我對他恨之入骨,看到他的結局之后我會思考,哪怕我刷一條短視頻,都會對我有一些觸動。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到了一定年紀我把這種理解用到了我的工作當中,然后得到了共鳴,其實就這么簡單。”
在未來的日子里,秦昊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生活,也把更充裕的創作時間留給每一部自己精心挑選的劇本。“因為我發現我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重疊了,我不想讓緊張的工作把生活變得那么局促。而且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既然我從那么多劇本中選出了一個,那我就應該拿出足夠的時間配合導演,這樣也能讓我的生活和工作和平相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