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之路,從創(chuàng)立之初,便是寒門子弟翻身之橋。無數(shù)才子佳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寒窗埋頭苦讀,只為一日金榜題名,實現(xiàn)魚躍龍門。
黃巢,這位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叛賊”,也曾是這條路上的一名普通追夢人。
據(jù)史料記載,黃巢家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yè)。而鹽在古代受到國家嚴(yán)格管控,販賣需獲得官方授權(quán),能夠世代販賣私鹽,足見他家族還是有幾把刷子。
家庭背景特殊,黃巢文采亦出類拔萃。五歲之時,便能與祖父對詩: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詩很霸氣,也符合黃巢性格,他借菊花暗喻自己理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入住長安,成為那里的主人。
同時,家人也對他給予厚望,希望他光耀門楣。
然而,科舉之路并非坦途,金榜題名者終屬鳳毛麟角,大多數(shù)考生只能失望而歸,枉然長嘆。
黃巢也不例外,他多次踏上科舉之路,但每次都未能如愿,名落孫山。
屢試不第,黃巢憤憤不平。加之晚唐天下動蕩不安,賦稅繁重,百姓生活困苦。黃巢家族祖業(yè)也日漸衰落,當(dāng)聽說王仙芝的檄文,他開始聚集鄉(xiāng)眾,舉起大旗。
公元880年,黃巢帶兵攻入長安。同年12月12日進(jìn)入太清宮,次日稱帝國號“大齊”,建元金統(tǒng),并大赦天下。
然而,好景不長,朱溫降唐,4年后黃巢兵敗,又遭遇部將林言背叛。至此,黃巢起義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但他為早已搖搖欲墜的大唐添了一把火。加速李唐王朝的衰亡。
黃巢有一首詩,被后世傳頌為千古經(jīng)典,其中一句被著名導(dǎo)演張藝謀拍成了電影。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這首詩:
不第后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很簡單,運筆恭候,卻充滿了雄心壯志。
前兩句,待到九月重陽佳節(jié),菊花獨芳異彩之際,百花開始紛紛凋零。
應(yīng)孟浩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約。黃巢有對菊花盛宴的迫切期待,作出“待到”九月八日這一回應(yīng)。
人們常說“人淡如菊”,“菊花”作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是高潔、淡雅的象征。
然而,黃巢的菊花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風(fēng)貌,“百花殺”賦予菊在百花凋零后唯我獨尊之感。
一開一殺之間,是摧枯拉朽之力,是生死的強(qiáng)烈對比,是菊花的威力。
相較于,李唐推崇的牡丹,華而不實。黃巢的菊花,如同勇士,充滿戰(zhàn)斗力,能夠開辟一條新道路。
后兩句,耐人尋味。
盛開的菊花,香氣四溢,芬芳陣陣,彌漫整個長安城上空。放眼望去,整個長安遍地金黃,如同披上了一層鎧甲。
菊花之香,清新而深邃,疏影之間,流露出淡淡暗香。
一盆百盆菊不會有“沖天香陣”,而是無數(shù)盆菊花共同營造出的氣勢,那香味鋪天蓋地,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礙,彌漫廣袤的天地之間。
“透”字,不僅是穿透、沖破之意,更是菊花菊花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堅韌與力量。
當(dāng)菊花盛開之際,長安城不再是牡丹的天下,沒有權(quán)貴的奢華,沒有王孫公子的繁華,沒有王侯將相的尊貴。
這座城,此刻只屬于人民,屬于寒士。這是一場菊花的盛宴,更是寒士的憧憬。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句被搬上熒幕,成為電影標(biāo)題。
影片中,被鮮血染紅的朝堂,瞬間被金黃色的菊花鋪滿。這一場景,是對影片情節(jié)最意味深長的隱喻,即便王權(quán)看似堅不可摧、無法戰(zhàn)勝,但捍衛(wèi)王權(quán),需要付出血的代價,骨肉相殘、眾叛親離。
滿城盡帶黃金甲后,黃巢的人生也走到盡頭,他被外甥所殺。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