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鏡像到無盡彼岸,藝術家以作品構建雕塑更多的可能性。
2024年5月11日下午,“無盡的彼岸——胡柯雕塑作品展”在成都蘭藝術空間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由蘭藝術出品,蘭藝術創始人羅文濤擔任出品人,藝術批評家、大浦當代藝術館館長崔付利擔任策展人。作為機構推出的首場雕塑作品展,呈現了胡柯不同階段創作的雕塑及裝置作品共11件。
策展人崔付利、藝術家胡柯、出品人羅文濤
開幕式由羅文濤主持,本次展覽策展人崔付利,極少藝術中心館長、近悅兒童美術館學術顧問、策展人田萌,藝術家胡柯相繼致辭。
一直以來,蘭藝術致力于發現在藝術上具有潛力的未來之星,《FFA青年計劃》作為機構的重點展覽項目,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已經步入到第六個年頭。FFA源自英文find the future artists。立足成渝,面向全國,發掘優秀的青年藝術家,推動青年藝術家的成長,完善青年藝術生態,培養公眾的美學藝術修養,促進藝術走入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位藝術家的工作室里看到了胡柯的雕塑,當時就被作品所打動,并試著聯系到他,進行展覽邀約。”羅文濤表示,“在蘭藝術位于麓鎮的空間里,呈現了不同藝術家的創作面貌,很開心看到《FFA青年計劃》項目所推出的多位優秀藝術家活躍在各大美術館的展覽當中。作為機構,有幸參與并見證了青年藝術家的成長。作為機構的首場雕塑展,相信胡柯作品中的創作力和爆發力,會給觀眾帶來很多的驚喜。今后,蘭藝術也將持續以開放的姿態關注青年藝術,陪伴青年藝術家成長,帶給朋友們更多元的藝術分享。”
藝術批評家、大浦當代藝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崔付利
在崔付利看來,胡柯的作品以別具一格的雕塑語言、無比細膩的情感捕捉以及深邃的社會現實體悟,激起了觀者的強烈共鳴。“我與胡柯是很多年的好友,無論是創作還是生活上,對彼此都很了解。在觀念盛行的今天,藝術家始終堅守著對雕塑語言的探索和建構,作品極具爆發力和敏銳的批判性。胡柯的創作世界曾經被一個孤獨、迷茫且消解了傳統性別界限的人物形象所主導,這些形象以靜默的雕塑語言述說著他對人性、社會乃至宇宙的追問和反思。在早期作品中,觀眾可以看到他細膩的表現手法和對色感的迷戀,作品充滿手工性,人文關懷和個人態度,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對生命進行終極追問。近年來,他的雕塑出現了多元化的元素和題材,馬、竹、太湖石、宇航員、梯子等。從這種變化的表象,可以看出胡柯作品的內在轉變:從過去轉向未來,接受冒險,無處不在的變化,時間和空間的可塑性。我們不否認胡柯當下的雕塑語法中仍有隱喻性,但他已經跨越了過去的感知層面和情感獨白,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回憶、辨認和重新發現后的自我確認。如果說過去他所強調的是批判意識,是一種‘現實鏡像’的情境,那么現在的作品消解了過去的單向度,進入了更多元的維度,像在不斷的建構與修復。藝術家用一種開闊的視野和溫潤的方式,在‘無盡彼岸’中去構建新的可能性。這種變化跟時代有關,跟個人經歷也有關,同樣為這個時代如何進行雕塑探索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個案研究。”
極少藝術中心館長、近悅兒童美術館學術顧問、策展人田萌
“我與胡柯認識十多年了,上學時候看到他的創作,當時就覺得很震撼。”田萌認為,胡柯早期的作品有一種歷史的維度,關注時代之下個體的境遇。同時,藝術家沒有滿足和停留在當年的雕塑風格與成就之上,而是有勇氣去進行突破,對雕塑語言進行實驗。“傳統意義上的雕塑創作,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經濟上的成本,在追求高效率的時代,這種生產方式似乎顯得尤為低效。胡柯不計成本,堅持雕塑創作是非常寶貴的。在制作的過程中,藝術家的情感注入使得作品間有著微妙的變化,也更具生氣。這也是藝術作品有別于工藝品的地方,正是通過這些細節和觀念的傳達,作品才足夠動人。”
藝術家胡柯
藝術家胡柯致辭時對機構、策展人以及到場的嘉賓們首先表示了感謝,在他看來,這次展覽以一種自由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間來進行作品的布置。展出的11件作品呈現了自己兩種不同的狀態,既有人文情懷,也呈現出對現實和未來的思考。
《無燼》
《彼岸》
《物·境》(局部)
《密室 NO.12》
進入一樓展廳,觀眾可以看到胡柯的四件作品《無燼》《彼岸》《物·境》和《密室 NO.12》。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書本”是胡柯作品當中很早就出現的元素,不同于早期作品的是《無燼》的材料為紙漿,藝術家用礦質顏料進行著色,輔以燈光,表現出“火”的形態,更顯輕盈與靈動;《彼岸》中,當帶有宗教和神性色彩的佛像被水晶膠所塑造的快消時代的氣泡膜所闡述時,凸顯出對精神性與實用性的思考;《物·境》弱化了“人”的符號,用空來消解人體生物的意義,呈現一種物的狀態,并與環境相融合;《密室 NO.12》作為藝術家早期的創作,通過人物的形象和服裝,觀眾很容易被帶入到特定的年代和文化語境當中。
二樓展廳
《進化·神話 NO.1》
《云·境》(局部)
二樓大的空間,被胡柯充分利用了起來。高達4米85的裝置作品《進化·神話 NO.1》中,藝術家將梯子、猿猴和宇航員構建在了同一空間,并用光影和鏡面的縱深感豐滿作品的層次,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宏大的宇宙,藝術家以人類求生的狀態表現出科技時代的處境和文化反思。
展覽現場
同樣,作品《云·境》可以看作胡柯對《密室》系列的延伸,同樣是摞起來的書本,上面的人物從無性別指向的個體變成了戴頭盔的宇航員形象,色彩也更具未來與科技感。在電子產品泛濫的消費主義時代,藝術家的創作以一種非暴力對抗的場景和戲劇的元素,從個人私密的情感走向更為廣闊的場景,提示著我們,人類充滿欲望前行的同時別忘了回望歷史和反思當下。
《密室 NO.18》
崔付利、胡柯向川美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介紹作品
《密林 NO.1 》
現場,展出了《密林》系列的4件作品,其中《密林 NO.1 》在2014年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最佳藝術獎。通過大量的反復實驗,胡柯在三維空間中用不銹鋼的材料來呈現中國傳統的枝椏和古典繪畫的審美趣味,并將人物置于其間。《密林》系列的3件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對馬、竹子、太湖石等題材的表達。
《密林 NO.4》
《密林 NO.9》
《密林 NO.10 》 局部
現場嘉賓合影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川音美術館館長、川音成都美院副院長曾楊,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和紀錄片制片人林書傳,極少藝術中心館長、近悅兒童美術館學術顧問、策展人田萌,獨立藝術評論家、策展人、藝術史學家廖上飛,成都藍頂美術館執行館長、策展人董艷娜,專程從重慶來的藝術家陳正乾、馬建衛、向國華,藝術家朱峰、郝建濤、程毅、普鵬、張洋,媒體人麗琴,十方書院主理人陶然以及熱愛藝術的朋友們齊聚一堂。
《無盡的彼岸——胡柯雕塑作品展》
策展人:崔付利
出品人:羅文濤
出品: 蘭藝術
展期:2024年5月11日—6月10日
地點:麓鎮新雨街26棟附211/311號蘭藝術
蘭藝術 LANART滋養于成都豐厚的藝術土壤,致力于發掘優秀青年藝術家和展示優秀藝術作品的平臺。從2019年至今 ,發起《FFA青年計劃》(系列展覽),FFA 源自英文 find the future artists(發現未來之星), 面向全國,發掘優秀青年藝術家,研究西南青年藝術生態,梳理出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品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