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萬家鄉雷井口村的鄉親們都說
“在這里生活,幸福感特別強!”
他們還說
“要感謝袁書記”
袁書記是誰?
雷井口村位于松滋市萬家鄉東北部,東鄰楊林市鎮,北枕洈水河,與街河市鎮隔河相望,地處三鎮交界處。
這里曾是出湘入鄂的百年古渡口,曾留下天降驚雷而得古井清泉的動人傳說,是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美麗鄉村,產業領軍。作為松滋市萬家鄉雷井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荊州市政協駐雷井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袁思州沒少下功夫。
松滋市同升家庭農場負責人 馮后權
袁書記他們經常來走訪,指導打藥、除草、施肥,我們的家庭農場也是他幫忙申請的,種柑橘現在一年比一年好,樹也長大了,產量也更高,去年賣了五、六萬塊錢。
松滋市萬家鄉是柑橘之鄉,大片大片的柑橘園,煥發著勃勃生機,枝頭上已掛滿了小果,駐村工作隊用心呵護的也正是村里的“致富果”。
袁思州說,雷井口村種植的柑橘是萬家鄉的特有品種,叫萬家紅,通過工作隊積極聯系協調,已基本解決柑橘銷路問題,“來采摘的工人每人每天是100 塊錢,帶動我們周邊的群眾們致富。”
近年來,松滋市萬家鄉雷井口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鞏固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結出了累累碩果。
走進九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一簇簇赤松茸“害羞”地探出紅褐色的“小腦袋”,長勢喜人。
松滋市九口泉農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 陳孝高
這也是袁書記他們幫忙,長期指導技術、關心我們,終于把羊肚菌和赤松茸種成功了,效益很可觀,每年為村增收20多萬元。烘干加工后,赤松茸一斤要賣到 200 元,頭等菇一斤賣到1000元左右。
目前,雷井口村的赤松茸已注冊商標,申請綠色食品認證,袁思州希望把這兩種高端食用菌“做大做強”,以雷井口村為核心區,聯合周邊村居共建“湖北省珍稀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區”。
鄉村振興,文化同行。雷井口村是一片紅色的沃土,賀龍元帥、賀炳炎將軍等革命先輩留下了許多紅色印記。
雷井口村投資450余萬元,復原了“地下交通站”,打造紅色文化陣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修建古渡口標志、古井、文化長廊、文化墻,總面積3500平方米,展現古渡口商賈云集的繁榮風貌,存續渡口古色文化。
袁思州說,“作為村里的第一書記,頭上有汗,身上有灰,腳下有泥,這是一種常態”。但在一天工作結束后,他也會在夜深人靜時,看一些散文、歷史、鄉村振興相關的書籍,讓自己沉淀下來,思考如何進一步推動鄉村發展。
每當袁思州分享鄉村美景,都能收獲朋友圈里一眾友人和老鄉的點贊評論,“他們都說雷井口村這兩年的變化很大。看到這些,我心里感到很自豪,同時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松滋市萬家鄉雷井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荊州市政協駐雷井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
隊長 袁思州
我常跟我們隊員講,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還有那一份責任。
雷井口村圍繞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緊抓村居“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建設。全村“三橫一縱”交通網已逐漸形成,一道道青綠扮靚了村里的顏值,而袁思州也如同“鄉村調色師”般,懷揣著深情,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繪就著美麗的畫卷。
《好人開講》
播出時間
時間
頻道
首播
每周三
20:00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四
13:00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五
20:35
荊州廣播電視臺
壟上頻道
重播
每周六
17:45
荊州廣播電視臺
公共頻道
記者:廖夢、范振宇
編輯:匡月晴 /責編:廖夢/編審:王桃芳 /監制:唐萬全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