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慶余年2》的5年里我經常會想,到底是什么讓我對這部劇念念不忘?
如果只是喜歡主角大開金手指的暢快爽感,那現在很多短劇都可以滿足;
如果只是享受全員都在好好演戲的舒適觀感,那最近幾年靠戲骨撐起來的戲并不少;
如果只是偏愛充滿反轉的劇情,那內娛確實代餐少點,可也不是沒有……
直到《慶余年2》讓我被虐到沒忍住流眼淚,我才意識到這部爽劇里最打動我的,其實都是那些最不爽的時刻。
比如第一季里護衛滕梓荊被虐殺,再比如第二季里賣菜翁老金頭當街死去。
正是這些“不爽”,才讓這部劇成了一部拍給成年人的爽劇。
它不只講少年人的意氣風發,更講成年人的熱血難涼。
不管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慶余年》都是少數能看得到普通人的爽劇。
哪怕是只出現一小會兒的NPC,都有著非常豐富的骨肉。
就拿老金頭來說吧,他只出現了半集,放別的故事里,很可能就是一個被輕輕略過的工具人,但《慶余年2》用短短的20分鐘,講完了他輕飄飄的一生。
一個無人在意的小賣菜翁,原本是給宮里送菜的,但因為交不起公公要的賄賂,成了被挑刺兒的對象。
公公一句簡簡單單的“菜不新鮮”,就成了老金頭“對皇室不敬”的罪證,得罰錢,罰金五百兩罰得他傾家蕩產,唯一的女兒都因此進了青樓。
機緣巧合之下,男主范閑給了他五百兩銀子,他拿著錢歡欣鼓舞地去了青樓,要把女兒贖出來。
沒想到贖身錢從五百兩漲到了一萬兩,錢全交出去了仍不夠,打手們還把他的命留在了青樓門口。
這么苦的一個人,臨死前最后一句話,卻是“能活著就好” 。
幾桶清水和掃帚就能把他的血跡從街上洗凈,他的存在那么輕易地就被擦去了。
就好像第一季里滕梓荊被當街虐殺,而所有人都告訴范閑:“死的不過是個護衛。”
彼時范閑是怎么做的?他當街斬殺兇手為滕梓荊報仇,怒喊:“大局不能殺你,我來殺。”
但這一次老金頭的死,范閑并沒有殺死任何人直接報仇。
是他慫了么?
不,而是范閑這次看清了,動手砍死老金頭的是青樓的打手,可真正將他逼上絕路吞吃入腹的,還是這個視普通人的命如草芥的吃人世道。
殺死任何一個具體的兇手,都不會讓這個世道變好。
想要真正看到改變,刀鋒不能只指向一兩個人,而是要撬動這個世界的根本規則。
我覺得劇里很真實的一筆是,范閑并不是一開始就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
他本來也只想靠著小聰明賺點小錢,和喜歡的姑娘過點小日子,作為一個穿越者,他最初的愿望只是獨善其身。
這一切對他來說簡直不要太容易,畢竟他手握最頂級的《拼爹指南》——
皇帝是他的親爹,高官是他的養父,天下人都害怕的情報老大是他教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是他的岳父,更不用提他還有天下第一毒師和人型大殺器兩位大佬作為亦師亦父的師父。
他這身份可謂是,爹外有爹,滿世界都是靠山。
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成為這個世界里過得最舒服的人之一,名利、地位、美人……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想要人生切換到這個esay模式,他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一點良心,裝作看不到世道在吃人就好,安心地享受上位者的特權就好。
但他做不到。
他無法對滕梓荊、老金頭的死視而不見,他無法假裝自己不相信眾生平等。
他為了老金頭的事兒對二皇子怒吼出“我不和解”,就是對這個操蛋世界豎起了一根中指,他拒絕和這個世道同流合污。
這正是《慶余年》系列劇跟很多其他爽劇不一樣的地方。
范閑想要的并不是一場他個人的勝利,而是真正實現母親寫在石碑上的設想——
“遵法如仗劍,眾生皆平等”。
這讓我想到最近作家李娟在直播里聊到城市和田園的區別,她說城市中的人看起來變冷漠了,并不是因為失去了純真,而是因為我們得到了安全感,刮風下雨也不用擔心沒有住處,所以大家都更獨立了。
是現代文明給了所有人獨立的自由。
從這個角度來說,穿越者的身份對范閑來說,既是優勢,也是詛咒。
他的靈魂成長于現代文明中,哪怕他再善于偽裝,也無法騙過自己的內心,毫無負擔地成為封建社會中壓迫他人的上位者。
范閑想在慶國做的,其實是給所有普通人一個獨善其身的機會。
比起第一季,我覺得《慶余年2》里像老金頭之死這樣不爽的時刻更多了。
是世道一下子就變得更壞了嗎?并不是,而是當范閑慢慢從自保走向挑戰規則,他能看到的苦難就越來越多了,他這條路是注定越走越難的。
我們甚至能清清楚楚地看出他是怎么一點一點對這個世界越來越失望的。
他期待過用父子私情來說服皇帝,也嘗試過以官場爭斗的方式來推動改革,但都失敗了,甚至直接導致某些人丟掉了性命。
于是范閑終于放下了對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幻想,可以想象,之后為了實現眾生平等,他會徹底走上“弒君弒父”的路。
多說一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設定,范閑周圍聚滿了各種牛氣爹,但真正指引他向前的,是他那早就在權力斗爭中死去的母親。
明知前路渺茫,卻依然堅持要走下去,只因這是他內心真正相信的東西。
我覺得這才是這部劇真正爽的地方,或許只有成年人才明白,這種堅持有多寶貴、多難得。
小時候看到“熱血難涼”這個詞,記住的是“熱血”,現在才明白,更關鍵的或許是“難涼”。
有熱血不難,難的是讓熱血一直不滅,保持燃燒。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改變世界的理想,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慢慢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難度,然后逐漸放下了。
有太多關于妥協的道理,哪怕我們不想懂,生活也會讓我們不得不懂。
跟生活和解并沒有錯,要求普通人咬牙切齒地去跟生活抗爭,一定用自己的腦殼去撞南墻,才是不合理的。
就像《慶余年2》里我很喜歡的一個新人物鄧子越,他就是徒有理想抱負卻沒有金手指的普通人,哪怕他愿意“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但多年在官場中的磋磨,也讓他藏起了鋒芒,見人就笑得滿臉諂媚。
很多人說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被現實壓彎脊梁的自己。
但范閑的出現讓鄧子越重新看到了實現抱負的希望,他的熱血又開始死灰復燃。
或許這是“難涼”的另一層意義,成年人心中的熱血也許會被現實澆滅,可很難真正消失。我們總是在等待一個再次燃燒自己的機會。
范閑最大的意義也在于此。
就算我們已經在生活中妥協,但當我們看到有人能夠堅定不移地去追逐心中信仰,不計代價地為底層人討回那應有的公道,還是會忍不住心潮澎湃。
最起碼,能想象一下,會不會在平行世界里,我們也有機會堅持所想,不做妥協?
(圖片來自網絡,《慶余年2》截圖來自騰訊視頻)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