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卡塔爾能源大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卡塔爾過去的船舶,基本上都是韓國制造,而當下及未來,我們將選擇與中國合作,并且卡塔爾非常高興能和中國造船廠合作。
卡塔爾是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油氣出口占其國內GDP的50%以上,要出口液化天然氣,就需要用到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這種船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由于制造工藝復雜,且需要突破多種技術難關,是全球船舶領域最難制造和生產的船型之一,也是全球工業及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
4月末,中國船舶集團成功獲得卡塔爾18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運輸船訂單,一舉奪得全球最大的單筆造船訂單。
目前的全球造船業,幾乎被中日韓三國壟斷,在LNG船訂單方面,以前一直是韓國占據上風,拿走最多的訂單,隨著中國造船實力的大幅提升,中國如今獲得了更多的LNG船訂單,從綜合造船實力來講,如今的中國更勝一籌。
從產業優勢來看,中國勝在全產業鏈優勢,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幾年前還突破了殷瓦鋼制造工藝,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法國可以生產殷瓦鋼,這是制造LNG船必不可少的材料。
韓國沒有全產業鏈優勢,一直依靠低價來獲得LNG船訂單,而殷瓦鋼技術還需要法國授權,韓國并不具備這項技術,除了從法國買原材料,而且每制造一艘船都要給法國上交一部分專利費,因此韓國造船成本相對較高,而訂單價格又壓得很低,所以每造一艘船就虧損。
韓國為了能夠盈利,甚至不惜降低儲罐材料標準,還試圖繞開法國維護系統,但是最終被卡塔爾發現并駁回這些要求,于是卡塔爾看清實力差距后,決定把27.1萬立方米這種超大型LNG船訂單給了中國,而且中國造船廠可以實現盈利。
可以說,中國又干掉了一個所謂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造船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就拿航空母艦來說,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可以造得出來,需要8000多家配套企業提供設備和原材料,還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分工,而中國是全球唯一具備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鏈優勢全球獨一份。
所謂西方工業明珠,快被中國人薅禿了,背后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以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比如盾構機、芯片、航空發動機、航空母艦、空間站、載人航天、機床、高端軸承、高鐵、激光、核磁共振、蝕刻機、操作系統等等。
這些技術以前由西方發達國家所壟斷,畢竟人家工業起步早,積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工業和科技實力雄厚,我們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后勁足,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了很多高科技難題,幾十年來逐步突破了很多西方工業皇冠明珠的技術封鎖。
在完整工業體系和產業鏈的優勢之下,我們科技研發和工業生產的效率更高,不斷實現著各行業技術的突破。
自二戰之后,全球能夠真正實現完全工業化的國家只有2個,一個是美國,美國曾經也是基建狂魔,工業規模世界第一,但是美國后來逐漸脫實向虛,成為了一個徹底的金融帝國。
另一個就是我國,中國工業增加值10年前就已經是世界第一,目前更是相當于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的工業增加值總和,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三分之一。
規模早已經上去了,對高科技及各行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突破正在進行中,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些行業的技術突破和國產替代,2023年國產核磁共振儀研制成功并量產,再一次打破歐美技術壟斷。
目前,西方工業明珠僅剩2顆,分別是:EUV光刻機、工業軟件。目前,EUV光刻機是生產高端芯片的重要設備,只有荷蘭ASML公司可以生產研制,而這款光刻機集合了日本、美國、德國、瑞典、荷蘭等西方國家幾乎所有的尖端光學及相關技術,突破起來有很大難度。
工業軟件相當于現代工業的“大腦”,也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加快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工業軟件的國產替代刻不容緩,重要性不亞于芯片,目前大部分工業軟件被美國壟斷。
所以,這2顆工業明珠確實有非常大的難度,但是只要給足我們時間,持續投入研發資金,不斷培養高水平研發人才,我們終有一天可以攻克這些難題,消滅所謂的西方工業明珠,這也是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