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藝術2024-05-23 08:40
寫竹圣手何承錫
撰文/儲有明
古典園林建筑專家陳從周先生雅好書畫;早年拜在張大千先生門下,寫竹畫蘭,頗得大風堂真髓。
當代書畫名家何承錫,是陳從周先生的入室弟子,又得海上嶺南畫派巨擘黃幻吾先生親炙;故其寫竹能兼融海上與嶺南畫派的精髓,把海派文人畫講究筆墨與嶺南派講究光影與透視關系的特點,有機地綰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
近日,何承錫應邀在陜西北路文化風貌街舉辦書畫作品展,展出了百幀兼融嶺南與海上畫派的寫竹小品佳作;從中似可窺見從周師當年振筆直遂、搦管畫竹的風采。
何承錫寫竹,頗具乃師風范:筆法沉著,筆勢老勁,用墨厚潤,法度謹嚴;疏密、濃淡均合榘鑊,所謂"落墨即如,出筆便巧”。他恪遵從周師以書入畫的教誨,落筆紛披;竹干用篆法,竹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顏魯公撇筆法;墨色的濃淡配合,尤為和諧優美。他筆下的竹,風姿綽約,得其神于用筆之表。但從周師擅畫風中細竹,枝干勁削,似出沒煙雨,往往帶雨含煙,使觀者意遠。
何承錫吸收了嶺南派繪畫重透視、重光影的技法和技巧,于墨竹畫法中酌加青綠的顏色。他筆下的墨竹"幽篁相依綠”,通過深淺濃淡或光度、明度的變化,使竹干圓潤茁壯,充滿了立體感,或偃臥、或聳立,無不堅勁挺拔,蘊蓄著沖霄的氣勢。
竹葉的布局疏密有致,明暗向背,濃淡相宜;無論頂梢、底梢、旁梢,落墨都一絲不茍。節籜堅硬,頓挫扭旋,形神兼得;新篁修竹,老干新梢,竹影森然,縱健秀逸,極富瀟灑之姿。
何承錫筆下的竹,曲盡四時風雨陰晴中的不同形態和變化,槎牙勁削,風旨簡重 。他以沉著遒勁的筆勢,寫出竹梢搖曳生動之勢,以竹葉的動態變化來表現風;竹葉上下交錯,左右紛披,上仰下垂,斜拂橫出,疑風可動,有"蕭然拂云之氣”。更于竹間點綴禽鳥,或棲息,或施翮,穿梭聚散,生意盎然,使竹梢平添搖曳飄舉之姿,含滋蘊彩,生氣藹然;境界清幽,雅趣動人。
竹與梅、蘭、菊并稱“四君子”,是傳統文人畫中的單獨畫科,也是畫史上千載不衰的畫種。竹從內蘊上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意理融為一體,而在外部形態上卻與書法藝術表里生發,寄寓了堅貞、高節的美德,是人格人品的直接寫照。陳從周先生愛竹畫竹,寄寓了他對竹的品性的景仰之情;而何承錫百幅以竹為題材的水墨畫,恰是他紀念恩師陳從周百歲誕辰的一瓣心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