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與朋友見面,她講七月要去新疆研學、每日起碼兩萬步打底,讓我推薦好穿好走適合拉練的鞋。我問她穿衣風格如何,她冷靜地回答是精致的對立面。
于是我率先放心地甩過去年底寫的這篇,然后準備在此基礎上增加兩雙可以服務于普羅大眾的夏季輕便一腳蹬。翻看鞋子說明時,我留意到暇步士竟然把我“1000小時單品”系列這個1000小時也寫入了自己的品牌態度中:
說 提倡消費行為的可持續性,對每一次購買負責,考慮清楚鞋子的穿著效率(是否夠足夠百搭和經典、可以穿夠1000小時)、對搭配和環境的可持續后,再出手 。這樣身體和心理都更踏實。
我看過許多品牌故事,厚則幾百頁的大書,短則幾十頁的pdf文檔,像暇步士這種只有一頁精煉品牌故事的可謂聞所未聞。這當中透露出一種言簡意賅不擰巴的、“咱別浪費時間編故事了啊”的美式態度,畢竟如果已經把美國品牌列入選項了,老實說對“是不是時尚”的要求應該真的不會太高。
想想牛仔、工裝靴、常春藤風格運動夾克、工裝短褲…… 在它們沒有被時尚界盯上之前,哪個不是順應環境而生的、粗樸耐用的百搭單品?
估計許多同時代的北京孩子都差不多,對暇步士的啟蒙全部源于被家長逮著去中友、百盛這些老牌購物中心買一雙區別于自己運動鞋之外的、稍顯正式的休閑鞋。
我媽媽是老師,年輕時愛美,日日穿著沒牌子的粗跟半高跟上課,一站站一天,至今腳底都是厚厚一層腳墊,需時常清理才不影響走路。她穿再軟底的鞋子也如我們穿細高跟行走兩小時后一般如刀刺,唯有暇步士,可提供足夠支撐又撫慰疼痛,保她行走無虞。
很多年后我因為骨折去積水潭復健時才知道,只是軟對足部甚至小腿毫無保護力,以至于雖然我自己很愛穿舒服的運動鞋/平底鞋, 但從他的視角看我的腳,就好像看著那種長期處于驚恐狀態的人一樣,是常年無法放松的形態 。可想而知我媽媽的腳要是拿給他看,將會是何等的糟糕啊。
所以,幾雙輪換著穿的暇步士便鞋就成為超級節儉的媽媽少有的貴物。我們一家也因此形成了某種固定的購物習慣: 想要買真正舒服又足夠支撐、拿來行萬里路的鞋,就會目不斜視地直接走進暇步士。
基于經年累月的穿著,今年夏天,我來推薦這幾雙:
獨角獸女孩&丸子小姐
勃肯鞋的變體
題外話, 為鞋子起花名估計是為了方便消費者直接跟店員報款查找 、省去倆人對著手機確認一串字母數字組合時大眼對小眼的麻煩,但這個花名真的起得很好,以后別再起了。
這兩雙鞋在我看來都是勃肯鞋的一種變體,它們首先舒適到爆炸 。
勃肯鞋到底怎么紅起來的我并不確定,但它的誕生與女性解放還有些淵源。 上世紀六十年代世界飛速變化,嬌妻式的女性氣質正在過時,迎頭而上的,是如雨后春筍般冒頭的女性主義活動家諸如Gloria Steinem之類的。
她們爭取和抵制許多東西啊,其中包括大規模的時尚營銷,認為那是父權社會的邪惡工具。也正因為如此,那時的女權主義者留給大眾一些鮮明的刻板印象:不除體毛、不化妝、不打理頭發還燒掉胸罩什么的。還因為她們游行的時候都穿著勃肯鞋,所以這種德國制造的、土頭土腦的鞋子就迅速成為女性解放論者的標志性裝扮。
在德國出生的美國設計師Margot Fraser回鄉探親時血脈覺醒、對它一見鐘情,把勃肯鞋帶回美國并四處尋覓可以將之推廣開來的合作伙伴。 幾乎所有的鞋店老板都因它“丑得驚人”而拒絕,最后是一間健康食品店店主發現了它舒適合腳的優點,勃肯鞋終于得以在美國落腳。
我讀到這個故事時非常驚訝,因為記得2005年去英國留學時在Cardiff市中心的鞋店門口買了人生中第一雙勃肯鞋,鞋型是madrid,它被隨意地扔在門口一堆鞋中間,貼著打折標簽無人問津。我本著窮且入鄉隨俗的融入態度將它抱回家,卻在每次想試著穿它出門時都被那種硬底硬面卡得如割肉般滋哇亂叫,最終它的命運是被我幾年后打包帶回北京,在鞋架上擺放一陣、覺得時長足夠對得起自己良心后扔掉了。
但不管怎樣,文化潮流沉沉浮浮,勃肯鞋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與更新換代,不但在時尚界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還突破了品牌, 由一個品牌轉變為一種各個品牌們都會采納制作的鞋型,區別徹底在于舒適度和實穿性。
暇步士 這雙名叫獨角獸女孩的白色涼拖 我過去一個月幾乎天天穿,對我而言它是非常完美的夏季涼拖。
這個淡淡的駝色也非常優雅
第一在于外形 。我其實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反涼拖穿著者,主要因為涼拖穿上很容易趿拉著走,整個人顯得精氣神兒欠奉;再就是它因為不那么跟腳,更適合遛彎這種非正式場合,對于日常穿搭的場景包容性有限,因此我擁有的涼拖屈指可數。
暇步士對這款設計了一個 豬籠結構的包鞋頭而非露出全腳趾, 特別在你穿長褲的情況下,打眼望過去它就是一雙 商務休閑皆可 的百搭夏季涼鞋,穿去跟客戶開會同樣十分得體。
我用它搭配過亞麻、牛仔、休閑全棉褲、花裙子、闊腿褲,無論顏色還是款式,跟什么都配得上 ,在今年北京熱得飛快的五月,是我出門時根本不需要過腦子的一腳蹬。
第二自然就是鞋底,這也是我們二十多年來持續為暇步士買單最重要的理由。 暇步士對這種勃肯鞋式的鞋底進行了再造 ,不但踩上去舒適、包得恰到好處,而且品牌聲稱在鞋墊中增添了防臭抑菌功能,讓它對汗腳非常包容友好。
這兩好合一好,解決了許多人夏季穿鞋的苦惱,再配合鞋子底部一貫用來增強與地面摩擦、從而防滑的品牌壓印, 老老實實貫徹了暇步士自創立以來的初心:選好皮、使用各種科技專利、堅持鞋履的舒適度是第一位的 。
所以同樣的鞋墊技術也用在了可以穿春夏秋三季的這雙丸子小姐上:經典的勃肯式包頭鞋型,絨面,鞋底用了一個環保椰絲+eva的組合大底。除了在理念上的環境友好/節能環保外,因為是軟底,所以對穿鞋人的方便很大:你不需要什么磨合期,上腳就走。
個人認為這雙鞋的性格特色是可愛和憨憨的,我以前從沒考慮過,但今年發現它特別適配各種各樣的七八九分褲。在不想穿loafer或穿loafer不停掉跟的時候(非常多),所有腳后跟兒不太富余的女孩都可以把它列為重要替換選手。
開心奶茶
超輕且跟腳的涼鞋
說到掉跟兒和腳后跟不太富余這件事,就不得不快速表個態: 暇步士的loafer和涼鞋都是來報恩的,因為它們可以伴你行萬里路的同時絕不掉跟 ,所有穿loafer和腳后跟綁帶涼鞋出門沒走兩步就不得不趿拉著走的姐妹都懂我在說啥。
這種像是給雙腳穿上了一雙真皮沙發似的涼鞋我買過幾雙, 暇步士這雙得益于他們用了超輕pu結合發泡工藝處理過的超輕橡膠大底,所以在重量上真是最輕便的 ,號稱“一部手機的重量”,這在本來就需要輕便穿著、走兩步就一身汗的夏季,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好比去年我穿他家loafer可以在瑞士小鎮環葡萄田上山下山暴走10小時那樣,雖然腳踩這種涼鞋出門時你就知道不會是什么暴走場景、最多逛逛街之類的,但 只要選對尺碼,它就是你怎么走都不錯位、絕不打腳和掉跟兒的絕佳選擇。
去年買的loafer可以暴走十公里遛狗不掉跟兒,把我震了???
往年因為實在受不了室內外的溫差,以及常將老祖宗“寒從腳心來”的教誨放在心中,我是真的很少穿純粹的從腳趾到后跟兒全露涼鞋的,但今年北京五月熱得出奇飛快,在34度還堅持不開空調的日子里,我也悄默聲兒背叛了老祖宗。
我穿它搭配一切黑色的衣物, 增高、舒適、輕便、透氣、不掉跟, 相較于層出不窮的小眾品牌,我心如止水且毫無嘗試和獵奇的欲望,將這五百塊結結實實地投票給自己久經考驗的舒適區。
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釘死,只要質量在線就會一直買下去,這也是我的消費觀之一 。
飛兒和熱情馬卡龍
適合四季穿著暴走的德訓/阿甘鞋
但其實為朋友推薦的去新疆暴走鞋,主要還是指這一雙德訓一雙阿甘鞋組合。
德訓鞋去年我雙十一時我就與小白鞋組隊,一起做了推薦。它與勃肯鞋一樣,已經成為一種鞋的經典樣式, 因為穿著舒適,又有故事性很強的歷史,對現代審美非常友好。再加上復古的設計既有從細節上欣賞的味道, 還特別百搭,所以無論哪個品牌做這個樣式,都會有非常好的銷售數字。
七八十年代的德訓鞋,接棒的是五六十年代逐漸興起的運動鞋文化。 那時潮流偶像、搖滾樂手、披頭士和地下文化愛好者們徹底催生了并讓諸如Converse、VANS這些小眾品牌發揚光大,成了時尚和先鋒的一部分。
德訓鞋擁有運動鞋的靈魂,但在形態上更朝著運動場之外的大眾生活發展, 它經典的山形麂皮鞋頭就是原型最有味道的設計 ,當時只是在室內體育館上運動課時穿的鞋,今天也可以以四兩撥千斤地用來搭配休閑西裝,出現在一切正式場合。
今年春夏暇步士把去年的這款德訓鞋稍作調整調整, 山形麂皮鞋頭顏色更清爽了,整體鞋型我感覺也收得更瘦長一些 ,但 兩點核心技術沒有變 :
一是在鞋底 前腳掌內置舒軟減震墊,后跟處內置了高彈的減震柱 ,相當于把人在行走中最容易受傷、也最需要支撐的兩個腳底位置做了環繞式保護和舒緩處理。
二是在此之上 覆蓋了Ortholite奧索萊高彈、抑菌透氣的科技鞋墊 ,進一步完善穿著時的行走體驗。如若不需要進行專業的戶外運動(比如徒步、爬山),我覺得它足夠應對生活中所有需要拉開幾小時時長的日常暴走。
我買同款的這雙新鞋,是因為心里惦記著把穿了半年的舊鞋給媽媽穿。在我家,除了被我強行拉到商場進行針對性采購,我媽幾乎從不買新鞋的;她表面上堅持嘴硬,說自己也沒什么場合、就樓下遛遛彎兒穿新鞋太糟蹋了,實際上就是不舍得啊。
多虧我倆鞋碼相同且我是她嘴里的敗家娘們,所以每次明目張膽買來其實也適合她穿的新鞋,自己先偷偷把鞋磨合得剛好柔軟舒適,就假裝不喜歡送她穿了。
和媽媽一起穿出門,舊款(上)和新款(下)的對比
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說英女王在世時從不穿新鞋,都是有專人把新鞋穿軟穿服帖再上腳。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就是我尊貴媽媽的新鞋試穿員小李,一生致力于讓媽媽穿上恰到好處的“新鞋”。
另外一雙 阿甘鞋 則更好,相較于德訓鞋而言,它 鞋身用料非常輕薄,不悶腳,整鞋特別輕便, 更適合天氣再熱一點的暑假出門在外。
阿甘鞋顯然是一個昵稱, 它的原型版本是Nike Cortez ,1994年湯姆·漢克斯在經典電影《阿甘正傳》中穿著它跑遍全美,從此這款鞋就如上面的勃肯鞋和德訓鞋差不多,成為一個經典設計,不少頂奢品牌也是非常狂熱的阿甘鞋再設計愛好者。
Nike Cortez的誕生牽扯到Nike與鬼冢虎(Onitsuka Tiger)的一段公案,也是因為這款鞋的獨家生產權歸屬,Nike在正式被叫做Nike之前的前身BRS和鬼冢虎走向決裂。 對具體的事件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進行拓展閱讀。
這里我想說的,是Nike Cortez這個鞋型在剛被美國俄勒岡大學田徑訓練教練William J.Bowerman帶領明星長跑運動員Phil Knight嘗試著設計時,實際上是源于Bowerman的突發奇想,將一塊橡膠底放在妻子的華夫餅機下加熱,由此發明出著名的華夫餅底。這個軟墊讓腳部產生緩沖、并增加了摩擦力,從而實現了運動鞋的重大突破、造福于頂級運動員。
今天 我們看到的許多阿甘鞋型,雖然早已從運動場步入日常生活,但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經典的阿甘鞋特色 :比如前兩代阿甘鞋那種輕便的尼龍鞋面、以鞋側的刺繡圖標去模仿或替代原版的鞋側標,還有T字鞋頭和相對更瘦長的鞋身。
暇步士的這雙,除了米色+刺繡的搭配更顯時尚化和休閑處理外,更在兩個著力點從實用度出發修正了細節:
一是為了給T字鞋頭增加了防撞防護工藝,有效防踢、保護了腳趾 ;再就還是在腳底,鞋底采用了經過發泡工藝的橡膠+橡膠底片,輕便舒適; 棋盤格紋路的設計純粹是從增加腳底與地面的摩擦力出發 ,一方面耐磨增加鞋子壽命,另一方面止滑在下雨時可以保持行走穩定性、避免滑倒受傷。
這些都是不咋呼卻以人文本、以穿著性能為出發點的實誠設計。
雖然暫時我死死釘住了白色拼接涼拖和德訓鞋兩雙在狠狠穿,但媽媽和我都覺得 融合有一點德訓鞋味道的這雙阿甘鞋更柔和輕便,鞋帶還是有彈性的、不壓腳。 之所以暫時還沒有頻繁出門穿著,還是源于老媽媽那不變的箴言和教誨:你別雙雙糟蹋了,穿一雙擱一邊兒再穿一雙又擱一邊兒了,出不了兩次門把所有鞋都霍霍兒了。
所以我把它悄悄先收進鞋盒,等待以之柔和,去搭配秋風拂面時的牛仔褲、卡其色風衣、絲巾和珍珠。
好了,在暇步士茫茫鞋海中選了這五雙買給自己和家人,也多次在現實生活中被身邊朋友詢問鏈接。趁今晚8點開始的店鋪618大促一并推薦給你, 并雙手奉上實現全網超值價購入的大額優惠券,復制以下淘口令并打開淘寶即可跳轉到暇步士官方旗艦店專享領券合集頁面 :
78¥JZjeWFVbCoP¥/ CZ8908
你知道的,現代人遠行前總會提前預演,費心費力地將途中穿搭一套套分門別類地排列安頓,并事先搭配好所有的鞋子和珠寶才肯罷休。
曾經我也是這樣至少塞滿五雙鞋才能安心登機的人,但世界看得多了,才驚覺自己如此渺小,曾經的精致全都成為累贅。
如今我可以以一只登機箱所盛之物完成20天的異國旅行,衣服、鞋子都挑與自己磨合到最佳狀態的,不戴珠寶,只留一只機械腕表。
出門在外已是最大消耗,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遭遇到寒冬烈日時,穿戴緊這些多年舊物,就如親人全數在身邊,以不變應萬變。
直到永遠永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