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說金城
“蘭州城叫金城,中國歷史上很有名。”這句快板書,在蘭州已流傳了十幾年。人們都知道今天的蘭州,歷史上曾經叫做金城。那么最早被稱為金城的地方究竟在那里?隨著歲月的流逝,金城就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個謎團。
蘭州境內最早設立的行政建制是榆中縣,其次是西漢金城縣。然而,對于金城縣的具體位置,人們還存在著爭論。蘭州西固有句民間諺語:“先有西古城,后有蘭州城;先有小古城,后有西固城。”。這句民間諺語似乎給我們尋找漢金城縣址提供了線索。在民間諺語和其它歷史資料的相互印證下,絕大部分學者認為漢金城縣在今西固城一帶,也有學者認為在今天的城關區,原蘭州老城區南面。
今天的西固城是西固區最繁華的地方。在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地方,就能夠發現西固城墻的殘跡。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巷,一部分的房屋建在城墻上面,一部分則緊挨著城墻,所剩的城墻高三米多,長十幾米,估計只剩下了很薄的一點。大塊的夯土層被挖了下來,碼得整整齊齊,看來是在等候指派什么用場。
西固得名是因這一帶有個古城堡。人們把它稱之為西古城,是相對于蘭州東面的東古城而言的。清朝末年戰亂不斷,人們將古城堡加固整修。后來發生戰亂,附近的村民躲進城堡內,才得以幸免。這個堅固的城堡,使盜賊知難而退。因而西古城,被改稱:“西固城”。實際上,清朝末年人們整修的古城,就是西夏的西關堡遺跡;而西關堡則是在漢金城縣舊址上加固而成的。可見,西固城所在的地方就是漢代金城縣的舊址。
漢金城縣設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這一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過黃河,千里奔襲河西走廊的匈奴,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霍去病出擊匈奴后返回的路上,派大行李息(大行為禮賓官,漢初稱之為典客)在黃河南岸今西固城一帶修筑城堡,設置了金城縣。
關于金城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有人曾經總結過,大概有三種:其一,掘地得金之說,傳說當初人們“筑城時掘地得金”故有金城之說;其二,地勢險要之說,金城自古為戰略要地,是通往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咽喉,由于這里一面為河,一面為山,地勢險要,人們由地勢險要固若金湯之意而取名“金城”;其三,蘭州在京城長安的西面,從五行方位來說,西方屬金,所以命名金城。
漢金城縣軍事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把控制黃河渡口的鐵鎖。從這里渡過黃河后,西北取道永登可達河西,直至西域;西南溯湟水而上,可抵青藏高原;南面越南山,可達今臨夏州和臨洮;東面經過榆中縣可達關中地區。
這個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今天人們尋找漢金城縣舊址的依據。因為作為漢代開疆拓土的橋頭堡,漢金城縣選址,肯定將戰略需要列入首位,而且要背山靠河。惟有如此才能進退自如,可攻可守。
其實,在歷史上,許多的資料就給人們指出了漢代金城縣的大概方位。酈道元的《水經注》中這樣說道,黃河在金城北門朝外向東流,金城東面有個名叫梁泉的小河,發源于金城南山向北注入黃河。經過多年的研究,人們認為關山神泉,就是《水經注》中記載的梁泉之源頭,也就是西固的寺兒溝。
西漢時,西固是蘭州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大量的古跡印證了當年的一切。據西固區文化館1989年編《西固文物志》初稿所載,自1956年至1987年在西固發掘了30多座漢墓,僅從深溝橋至河口一帶,就發掘出漢墓或漢墓群達9處之多。其中西固川南部和靠南山腳下就有8處。這符合漢代墓葬區設在城外不遠處的規律。可作為漢金城縣在今西固城附近的旁證。
由此可以認定今天西固城一帶,就是宋代西關堡、明代西古城所在地,也就是漢代金城縣舊址。
后來漢王朝大規模經營湟水流域,隨著土地面積的增加,陸續增設行政管理機構,在蘭州及其周邊地區增設不少縣。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設金城郡,郡治允吾(今青海民和)。這時,金城郡由天水、隴西、張掖三郡分別取兩個縣組成,屬涼州刺史部管轄,共有13個縣。
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一個守護黃河渡口的小縣城金城是怎樣發展為3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盡管昔日的軍事要塞,早已變成了殘磚斷壁,但是人們仍然想知道它最初的模樣。
其實,秦漢時期的縣所管轄的地方不過是縣城周圍數十里,遠遠不能同后世真正意義上的縣相比。按照史書記載,漢代縣 中設有“尉丞”等職位,管理人員并不多。實際上,吃俸祿只有幾個人,其機構規模遠遠不能同今天的鄉鎮相比。
秦漢兩代,對縣內最高長官的稱呼是有區別的,管轄區在萬戶以上的叫做縣令,萬戶以下的叫縣長。這就是后世,縣長、縣令稱呼的由來。估計當時金城縣的人口超不過萬人,由此推斷最高長官被稱作縣長,這和今天稱呼一致。隨著前線向西推移,金城縣的性質逐漸發生了變化。士卒們開始屯田了,大批的犯人也被充軍到這里,內地移民給蘭州帶來了新的耕作技術。史書記載,漢代到河西走廊來屯田的人員,主要是饑民和犯人。司馬遷的外甥平通侯楊惲,因為犯罪被免去了爵位后,發泄牢騷,被人告發,楊惲被處死,妻子發配酒泉充軍。
從功能上來說,漢武帝時的金城縣,兼顧了驛站和哨所的雙重功能。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縣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程。《后漢書·陸康傳》記載:“縣在邊陲,舊制:令戶一人具弓弩以備不虞,……。” 這就是說,按照西漢政府規定,地處邊防前哨的郡縣,每家必須有一個人準備武器隨時迎戰。可見那個時候,金城縣居民中也有不少人枕戈待旦,保衛家園。無論如何一個民族崛起時向上的張力,在幾千年后仍然讓人熱血沸騰。
可以這樣說,隨著絲綢之路的全面開通,金城也由邊疆小城,發展為西北地區軍事重鎮。大量增加的人口,南來北往的駝隊,給它帶來了繁榮。金城也在慢慢長大。兩千多年后,就變成了32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
《蘭州軼事》本書大體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始于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止于蘭州解放前。全書分為史前蘭州、兩漢烽煙、西秦王都、隋唐蘭州、宋元紛爭、明代植根、清為重鎮、近代風云共8個篇章。編寫人員從大量的史料中,挖掘出不為人知的細節,然后以點帶面,以趣聞軼事的形式展現了不同時段蘭州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