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仲夏時節,我與朋友相約驅車赴川北旅游,興致勃勃的游覽了川陜交界處的光霧山,這里原始的綠色植被、綺麗的山水風光、逶迤的山間幽谷和林立的奇山異峰,構成了一幅幅大自然美麗畫面,使人常常駐足拍照,流連忘返。
光霧山位于四川南江縣境內,地處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米倉山區,與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相鄰。這個擁有近六百平方公里的國家5A名勝風景區,還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森林公園、自然遺產地和生態旅游示范區等稱號,形成川北地區蓬勃興起的旅游熱點,加之這里地處川、陜、渝三省市的幾何中心地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青睞,每年來這里觀光旅游的人絡繹不絕。
游覽光霧山景區,給人突出的印象是它獨有的自然景觀。光霧山擁有燕巖石林、七女峰、萬笏朝圣、龍嫁煙云、太極天坑和飛云棧道等數百個自然景點,大都為喀斯特地質山體,隨處可見奇峰林立,植被蔥蘢,加上在雨霧蒸騰之中時隱時現朵朵白云,給人有一種進入“仙境”的感覺,難怪有人稱為“云中喀斯特,世界光霧山”。光霧山的最高峰光頂山海拔2508米。在長期地質結構運動中,形成了許多奇特的巖溶和嶺脊型山峰地貌,迂回曲折,忽高忽低,有著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同時,光霧山還有香爐日出、米倉古道、月潭飛瀑和云嶺花海等眾多的自然景觀,令游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我們在游覽期間正好遇到雨后天晴,隨處可見云霧縹緲,給人有高山云海野茫茫、宛如仙境人彷徨的感受。
光霧山還是天然的大氧巴和動植物資源庫。據介紹,這里處在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氣候溫潤,物種豐富,擁有40多萬畝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98%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萬多個,還有紅豆杉、銀杏、崖柏等珍稀植物46種,有重口裂腹魚、大鯢、猴、黑熊等珍稀野生動物達195種,有3萬多畝被稱之為“活化石”的植物巴山水青岡,動植物資源可謂十分豐富。每年秋季,光霧山到處山花爛漫,景色秀麗,尤其是紅葉的點綴,使整個光霧山景區層林盡染,靈氣十足,被稱為"亞洲最長天然紅地毯"。
光霧山的人文資源也很豐富。光霧山屬于米倉山區,米倉古道始于夏商,興于秦漢,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在光霧山的牟陽古城、巴峪雄關、截賢驛等著名景點,至今還記載著古代巴師協助武王伐紂、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厲兵秣馬牟陽城等精彩的歷史故事。李商隱在這里隱居期間,曾寫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名篇詩句,運用光霧山巴山夜雨傳遞情深意長的詩句,表達了他對妻子和家人的無限思念,體現出“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成為流傳千古的美麗詩句。更為重要的是,這里還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紅四方面軍由陜南入川的必經之路,見證著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先輩領導的紅軍戰士與農民赤衛隊浴血疆場的崢嶸歲月,留下了紅四門、中魁山和將軍石等紅色革命遺址,成為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光霧山旅游景區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這里的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當地政府在開發景區旅游資源,整修攀山道路,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相信,隨著人們對生態旅游、回歸自然的熱衷和向往,今后這里的旅游事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作者系陜西省三秦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作者簡介:姚增戰,男,陜西省西安市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從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省、市黨政機關工作過四十多年時間,現任陜西省三秦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本人性格開朗,從小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愛好籃球運動和旅游,曾出版過《歲月記憶》專著,先后在報刊和網絡上發表過80多篇游記散文,其中《蜀河鎮的古建筑》和《木王十里杜鵑花》兩篇散文分別在2022年光耀華夏全國詩詞大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和銀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