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發現更多城市之美
喀什古城中放風箏的小孩
李娟筆下的北疆
是狂野的夢和山野的風
我們眼中的南疆
是濃郁的畫和純粹的人
有種流行的說法是
“南疆看人文,北疆看風光”
可真實的疆域之美
又豈能用只言片語概括
我們行至南疆
深入喀什古城
我們將在這片土地上的所見所聞
連同所有的思緒飄繞
悉數收錄進《漫步古城》
時隔一年,新書正式問世
我們不虛此行
希望此書,不負所期
在漫步之前,我們需要抵達,但抵達之前,我們只能想象。
得知即將啟程前往喀什古城,為創作《漫步古城》進行為期半月的走訪,團隊成員都有些興奮。
“新疆!充滿幻想與異域風情的遠方!”遠方不僅僅是距離,也是一首長長的詩。遠方是地平線,是人類永恒的向往。在某天清晨,思緒還不是很清晰之時,仿佛聽見一陣鼓聲,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很遠很遠的時間傳來,若有若無。
過了幾天,莫名的興奮感開始消退,忐忑的情緒開始出現。這到底是個什么地方?究竟有什么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地方?這些問題始終纏繞著我們。而這短短的半月時間,我們總是想盡可能多地了解古城。
翻閱文獻與喀什地方志,以及在各種網絡平臺查找關于古城的信息,為這座古城描繪一個大致的輪廓。西漢張騫記載這里曾是西域疏勒國首府 —— 疏勒城,是古絲綢之路的貿易樞紐,雖其方位與面積均不可考,但據歷朝史料記載,以及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當時的貿易中心就位于今天的喀什古城。宋代,喀什在喀喇汗王朝時期,疏勒逐漸被喀什噶爾所取代,15世紀,王都基本固定在現今喀什城區的位置上。
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初創”“各色磚房”。這些意思僅僅只存在于字里行間,當真正踏足這片土地時,琳瑯滿目的玉石,顏色各異的門窗,以及在幽深、狹窄的巷子里,仿佛能走到時間盡頭。
看了幾本關于喀什的書后,捕捉到其中歲月的溫度與歷史的紋理,我們開始著迷于人與這塊土地的聯結。第一本是瑞典語音學家貢納爾·雅林寫的《重返喀什噶爾》,讀完后,像穿梭在時間隧道里。20世紀20年代,一位瑞典青年人在馬背上顛簸半月才終于抵達他的夢寐以求之地——喀什,半個世紀后,這位青年人已過古稀之年,選擇重返喀什,去回望他走過的路。這座古城似乎一直存活于每一位它的探索者的心里,于是人們終生都在重返喀什的路途中。
之后還讀了作家沈葦的《喀什噶爾》《新疆詞典》等,還有兩位英國外交官夫人的回憶錄。在他們筆下,我們似乎能嗅到白楊木火堆散發出的氣味,混合著剛出坑的馕的熱氣,還有藥茶、香料與辛辣的氣味,耳邊似乎也傳來了都塔爾、熱瓦普的琴聲以及巴扎里的嘈雜聲。
透過文字,也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向喀什古城,喧鬧的巴扎、迷宮似的老城、晨光中的艾提尕爾清真寺,還有樹上的無花果、油滋滋的烤肉,以及盤腿喝著磚茶吃著馕的茶客們……這些都令人神往,我們不禁想著,在自己眼里的喀什古城會是怎樣的?
抵達之后,漫步成了唯一的選擇。我們永遠也坐不上一葉飛毯,輕盈地飛過人間的一千零一夜。不過這樣也好,漫步是一種詩意的駐足,邁著步子,一步,一步,走過滿是桑葚汁的街道,因為一個低頭專注剪著布料的身影,我們停駐在一間狹窄的皮帽店鋪前,就這樣,走走停停。
《漫步古城》將真實地記錄著我們走過的和停駐過的地方,把身體拋進這個時空里,感受只屬于此地的律動,希望,不虛此行。
《漫步古城》編者
2023年5月
新丨書丨推丨介
《漫步古城》
本文內容部分節選自《漫步古城》
作品現已正式出版發行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