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人民日報09版觀察發布《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系列文章,圍繞智慧農業等農業科技應用,闡述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人民日報》(2024年05月31日 第09版)
其中,《智慧農業前景廣闊》(作者李道亮)一文中明確提到: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國都在搶占制高點。
智慧農業傳感器應用
1、農業種植智能監測
不同植物以及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對棚內溫度、濕度的要求差異很大,想要提高大棚內蔬菜水果的產量,就要為農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及時掌握棚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氮磷鉀、和二氧化碳、光照強度等參數的變化情況,并進行干預調節,實現農業大棚科學、智能化、高效率的管理。
2、智慧糧倉智能監測
糧食屬于植物果實,在存儲過程中,一方面會因為自身呼吸造成營養物質消耗,另一方面也會散失內部水分和受到害蟲的蛀蝕,出現品質損耗。
智慧糧倉體系中布滿了各類傳感器,既可以隨時采集著各層各點的糧食溫度、濕度等信息,還可以綜合氣象預警、侵入報警、人形識別、吸煙警報、糧情監測、作業現場管理等多種功能,實現數字化智能管理,推進糧倉減損提質。
3、養殖場智能監測
在養殖場智能監測系統中,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智能控制柜等設備連接,在線采集空氣溫濕度、光照度、硫化氫/氨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通過無線傳輸到物聯網云平臺,獲取養殖環境實時數據,實現在線監控。
二氧化碳傳感器:通過檢測畜禽舍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來決定是否需要通風換氣。
氨氣傳感器、硫化氫傳感器:用于檢測畜禽舍環境中的氨氣、硫化氫含量,以決定是否需要清除糞便和通風換氣。?
4、水產養殖智能監測
受氣候變化、水源污染等因素影響,傳統水產養殖的局限性日益凸顯。水溫、病害、環境污染等都會影響水產養殖成品的產量和質量。
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養殖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已成為當代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水產養殖智能化使養殖的條件變得可控,養殖環境不再受天氣的限制,養殖水體的水溫、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等一系列的重要的影響因素都變得可控可調。
更多智慧農業領域傳感器及應用方案,請聯系大盛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