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部戲,看盡莎士比亞的一生”
三年間收獲好評無數
全國巡演30城載譽歸來
2021年,一部圍繞文學巨擘莎士比亞的原創戲劇一夜刷爆業內朋友圈。四名演員扮演三十余名角色,在方寸舞臺上竟囊括了莎翁一生。
觀眾說,三天里我看了兩遍,只想給它打一百分;
專家說,我愿毫無保留地表達對這部戲的喜愛;
劇評人說,它使我重拾對中國戲劇的熱情和希望。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
首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編劇獎)最佳編劇獎
2023壹戲劇大賞“年度新銳導演”
田曉威編劇作品·世紀華鵬口碑力作
“整個世界,就是一座舞臺;在這世上活過的男男女女們,其實都只是演員而已。他們以各自的方式粉墨登場,可也總會有謝幕的時刻。”
——威廉·莎士比亞
劇目簡介
話劇《威廉與我》是一部關于威廉·莎士比亞生平傳記的原創戲劇。由田曉威編劇導演,世紀華鵬制作,匯集資深戲劇演員。
*以往演出劇照,演員以實際演出為準
《威廉與我》的故事由在劇場的工作者們代入,講述了小威廉五歲時誤入斯特拉福市政廳的舞臺,與戲劇結緣;青年時獨自在倫敦闖蕩,一個皮革商的兒子開始書寫屬于自己不凡的傳奇,再到他晚年失意,回歸斯特拉福老家直到去世……
全劇三十余名角色,全部由四名演員扮演。四名演員除了擔當整個故事的講述者、扮演全部角色外,每人還要講述和扮演一個年齡時期的威廉·莎士比亞: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全劇靈活的運用時空、隨時切換敘述與具體角色間的身份,完成整體敘事和呈現;在敘事形式、演劇樣式上,打破常規刻板的敘事呈現模式,靈活、精巧、縝密的講述一段貼近我們每個人的質樸傳奇。
*以往演出劇照,演員以實際演出為準
《威廉與我》不僅僅是關于莎士比亞的故事,也有我們今天對他的解讀、對莎士比亞劇作的解讀,以及對人生、對戲劇生活的解讀。這既是威爾的故事,也是我們每個戲劇從業者們的故事;既是那個久遠年代的傳奇,也是今天正在發生著的故事。
業內贊譽
這部戲品相驚艷!尤其鮮明的文學思想、舞臺主張、藝術態度和審美追求,令人對這支主創團隊肅然起敬!”
——梧桐 著名戲劇評論家
“導演和演員出色的二度創作完美成全了編劇的‘野心’。四位演員‘出入自如’地串演了三十多個角色,過足戲癮之余也瘋狂‘內卷’同臺飆戲,從此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吳彤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作室主任
“用70天排練時間打造出的一出好戲,有著想要達到世界天幕的主創們竭盡全力奉獻出教科書級別的舞臺呈現。”
——袁丹璐 中國國家話劇院創作部負責人
“我愿毫無保留地表達我對這部戲的喜愛,我愿意拋棄理性去看這部戲,并沉浸其中。它不僅是獻給我們行業,獻給戲劇工作者的,而且戲劇觀念很高級,可以看到人生的況味,命運的跌宕。”
——林蔚然《新劇本》雜志主編
“我愿不吝言辭地贊美《威廉與我》,今晚的演出使我重拾對中國戲劇的熱情和希望。你們的創作,寫給了歲月。”
——北小京 劇評人
觀眾口碑
劇目創作歷程
《威廉與我》成稿于疫情之初的2020年,首演于2021年。
整部原創話劇,以威廉·莎士比亞的生平、著作作為創作的起點,同時身為編劇的田曉威導演,查閱了與莎士比亞相關的海量歷史文獻資料,參考并比對了不同翻譯版本的莎士比亞著作,以及過往與莎士比亞著作、生平相關的影視作品、紀錄片、劇集、戲劇影像等等。田曉威導演說,與這位劇作家的生平、時代、著作相關的資料,就像是無盡的深海。“講莎士比亞,就要清楚文藝復興,真正理解文藝復興,需要找尋文藝復興的成因”。當他一路把 “功課”做到了十字軍東征,他意識到自己有點“走火入魔”了。
在這場煎熬又愉悅的調研與想象中,原本模糊的一切漸漸變得清晰,他也逐漸發現并感受到,“當下”與“彼時”、“我們”與“威爾”之間的共性與愈發強烈的共鳴。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和故事中,開啟了一個回歸于人本身——一個關于人的時代。無論歲月和國度如何變幻著模樣,人都是相同的,都會被死死框定在名為“人生”的軌跡之下,為了相同的事情而喜悅、為了相同的事情而飽受痛苦與煎熬,從出生走向生命的終結。
在史料與想象、創作與人生的思索中,他找到了平衡。因為舞臺這個呈現載體的特殊性,它提供了敘事上、時空上、虛與實之間的更多可能,所以作為編劇的田曉威想要尋找到更有趣、更精密也更自由的敘事方式。他在過往的經驗中取舍、嘗試,最終決定劇作的文本打破常規的敘事結構,以四個“講述者”(同時也是演員、劇場工作者、“空氣中的精靈”、“我們”)的敘述形式,構建起整個關于“威爾”、關于人生的故事。
四位“講述者”,跳進跳出地扮演三十多個角色,打破常規敘事的時空束縛,田導卻一再強調這種形式和結構不是所謂的創新。他說,現在總愛講“創新”,可故事以各種形式講了幾千年,不可能會存在“全新”或者“無中生有”。只有我們沒有見過的形式,不存在前人沒有嘗試過的。比如我們傳統戲曲的敘事和呈現方式、西方的吟游詩人的表演和敘事方式,彼得·謝弗的劇作、這兩年可以看到的薩姆·門德斯的《雷曼兄弟三部曲》等等。這種看似新穎、復雜的講故事方式,其實就像是幼時“過家家”的游戲,在“過家家”的時刻,每個孩子都會在講述和扮演間自如地切換,角色眾多、敘事復雜,而每個孩子都會輕輕松松地沉浸其中,開心、暢快、自由,令玩的人和看的人著迷。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其實是一種藏在我們每個人的本能當中——與生俱來的天賦。
《威廉與我》以發乎于本能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從創作到呈現,它就像是一場關于人生的巡游。從歷經了超乎了常規劇組排練周期的近三個月的“開荒”初排,在那段“非常時期”中與觀眾們初見并“接通”;再從2021到2023年,一段跨越了全國南北,格外艱辛并意義不凡的巡演之旅。一晃已是第四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它與觀眾們接通,被賦予新的靈魂;時光的流逝、境遇的改變,無數次在劇場中的重逢與相逢,總在為這場關于人生的巡游注入新的能量。在既定的“軌跡”和框架下,它是活著的,它總在不斷地生長,生長并打磨出一個更加如當下般鮮活的樣貌。
*以往演出劇照,演員以實際演出為準
導演的話
作為戲劇從業者,亦或是普通觀眾,威廉·莎士比亞這個名字、這位劇作家,看起來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出生起,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然而在人生的那些特別時刻或是諸多不經意的瞬間,“我”卻總令我們自己感到意外、陌生,甚至是深深的困惑。這就是創作之初,“威爾”與“我”之間最早的聯系吧。
查閱莎士比亞相關的歷史資料、重讀他的劇作和詩,推敲劇作中的人物、臺詞,以及想象他創作時的靈感和契機,便不自知地帶入了我們自己的人生。無論不同的時代和國度、迥異的身份或境遇,從出生走向死亡,是一條不可逆的人生軌跡。在這條軌跡的框定下,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了生存而奔忙不息,我們拼命地想要為各自短暫的一生賦予更多的意義,匆匆忙忙,甚至來不及回一下頭。無論追求還是欲望、高尚還是卑鄙、快樂亦或悲哀,都是我們自身無法割舍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唯有茫然或是偶爾清醒的,置身在命運的浪潮中——拼盡全力地隨波逐流。
這既是“威爾”的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威爾”說,世界即是舞臺,人生如戲又似幻夢;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去扮演許許多多的角色。是恰如其分地粉墨登場,還是蹩腳地冒場?它會是正劇、是鬧劇還是悲劇?這臺戲又將以怎樣的方式謝幕收場?當下,在迷茫的無盡黑暗中,“我”忽然看到了一束光,于是,“我”朝著那溫暖的光亮跑去。
*本文劇照攝影:李晏 蔡園 海淀闌尾 文濤 塔蘇
主創介紹
李梅
主演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憑借《酗酒者莫非》獲得2018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配角獎
《第十二夜》獲得1994年亞洲演劇祭舞臺獎
話劇代表作品:《酗酒者莫非》、《麗南山美人》、《早餐之前》、中文版《戰馬》、《我愛XXX》、《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櫻桃園》、《第十二夜》、《戈多醫生或者六個人尋找第十八只駱駝》、《暗戀桃花源》、《紅色的天空》、《波音·波音》、《情癡》等。
張懿曼
主演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
話劇代表作品:話劇代表作品:《等待戈多》《羅慕路斯大帝》《秦國喜劇》《無聲尖叫》《北京一夜》《合伙人》《進化論》等。
楊柳
主演
中國鐵路文工團 影視與舞臺劇制作中心演員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4級本科
2005年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作品《學戲》獲戲劇小品類一等獎
2011年廣東省藝術節,作品《三毛流浪記》獲優秀表演獎
2013年參演音樂劇《鋼的琴》獲得“文華優秀劇目獎”
舞臺劇代表作品:話劇《三姊妹》《革命之路》 音樂劇《三毛流浪記》 《鋼的琴》 《王二的長征》 《聶小倩與寧采臣》《站臺》
影視代表作品:電影《新女兵連隊》《姐妹》 《戰火中的傷情》
盛路悅
主演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
主要參演作品:話劇《初戀是個仙》《金龍》《后青春期的詩》《擺渡人》《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隱婚男女》《后座有你》《夔龍玉》;網絡電影 《男兒國》《熱血跨男》;舞臺劇《窗前不止明月光》等。
田曉威
編劇/導演/主演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0級本科
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藝術總監、聯合創始人之一。
編劇、導演、策劃并監制的影視、戲劇作品三十余部,編劇、導演的戲劇作品累計演出超過3000場。
編劇代表作品:
話劇《革命之路》《逃跑的新娘》《我爸是傳奇》
話劇《有多少愛可以胡來》《畫江湖之不良人》
電影《青春派》《合約男女》《關于我媽的一切》網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等
導演代表作品:
舞臺劇《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李雷和韓梅梅》《昏了!婚了!》
《新柜中傳奇》《鐵皮玩具總動員》《偷星九月天》等
表演作品:
話劇《三姊妹》《梵高自傳》《早餐之前》《麗南山的美人》《李雷和韓梅梅》《如夢之夢》《革命之路》《探長來訪》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簡介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起設立的公益性基金,重點圍繞舞臺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基金面向社會接受申報、資助過程受社會監督、資助成果由社會共享,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積極性,搭建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透明的藝術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
出品制作方
世紀華鵬從2009年創立至今,出品制作了二十余部不同類型的舞臺作品,其中包括以《李雷和韓梅梅》《梔子花開》《后青春期的詩》等為代表的青春劇目;以《革命之路》《金龍》《只是世界盡頭》等為代表的經典改編劇目;以《夔龍玉》《萬白》《還差十一個》等為代表的原創劇目;以《蝴蝶公主》《愛麗絲夢游仙境》為代表的旅游演出等。劇目曾多次于國家大劇院、保利院線演出、多次受邀于全國各地的戲劇節、展演季演出。世紀華鵬及其劇目曾榮獲第16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最具投資潛力獎、中國年度大劇場話劇票房十強、第五屆國際戲劇學院獎優秀劇目獎、互聯網牛耳獎內容貢獻獎等榮譽。
北京市演藝服務平臺
資助項目介紹
北京市演藝服務平臺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以支持重點劇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間、搭建演藝服務平臺為主要內容,努力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推動建設“演藝之都”,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凝聚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演員:
李梅 張懿曼 楊柳 盛路悅 田曉威
演出地點: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北京人藝院內)
演出時間:
2024年06月20日- 06月23日19:30
卡司排期:
6月20日(第一場):
李梅 張懿曼 楊柳 田曉威
6月21日-23日(第二場-第四場):
李梅 楊柳 盛路悅 田曉威
演出票價:
380、280、180、80(元);
學生票價:40元(憑學生證入場)
導演:田曉威
編劇:田曉威 朱珠
出品人:方木 朱珠 李彥達 朱夢瑤
總制作人:汪鵬飛
制作人:曲晶
主演:李梅 張懿曼 楊柳 盛路悅 田曉威
舞美設計/平面設計:徐愔
燈光設計:高捷
服裝設計:李予多
原創音樂:I.M.P工作室 林鈞暉 陳玉彬(中國香港)
海報繪圖:李健
造型設計:林雅婕
木偶指導:康健
副導演:王泓橋 程睿之
巡演版執行制作:顧苒冉 大騏
文案策劃:趙曉萌
技術統籌:宋海軍 宋海寬 郝宇
舞臺監督:劇光文化傳媒工作室 黃鴻遠
導演助理:管桐
制作助理:時金慧
形體指導:馮時
音效制作:張吉鑫
巡演版燈光設計:常青松 劉會軍
燈光技術統籌:格日圖
巡演版服化統籌:周川嵐
巡演版燈光執行:寶那日蘇 李二彬
行政統籌:譚昊
出品方:世紀華鵬、小莎翁戲劇藝術空間、在田文化傳媒工作室
制作方:世紀華鵬
支持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