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人間草木深。山丹花是極尋常的花草,最能隨遇而安,林間地頭,它的身影隨處可見。
“卷花翻碧草,低地落紅云”,山丹花盛開時,那紅艷艷的花朵襯著綠葉,美不勝收。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山丹花有個性,屢次移栽失敗,我知道它屬于曠野清風。
又是山丹花爛漫盛開的時節,分享兩首山丹花的古詩,邂逅舊時光里紅艷艷的山丹花。
01
四月相將莫,山丹開始都。
真心本來赤,正色自然朱。
百合晚仍俗,石榴繁更粗。
誰將仙灶藥,花里著工夫。——宋 王十朋《山丹花》
簡譯:
春天早已經走遠了,四月也即將過去了,山丹花卻才開始在都城開封綻放。
山丹花本來就心赤色朱,顏色鮮艷奪目,所以,它的紅自然就是堂堂正正。
與它的真和正相比較,百合花則顯得俗氣,繁多的石榴花更是不值一提了。
是誰將煉丹灶坑的火點在山丹花上的呢,修煉的功夫都在顯示在這花上了。
賞析:
周敦頤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各花入各眼,王十朋最偏愛山丹花。
“小小園林綠將暗,早移芳蕊看敷榮”,春將暮,怕小園綠肥紅瘦,忙栽山丹花。
“梅溪野老栽成癖”,因為山丹花的真與正,他還自嘲,愛山丹花已經成了癖好。
這首《山丹花》,就是通過與百合花和石榴花對比描寫,來贊揚山丹花的真和正。
“莫”同暮,山丹花也屬于百合科,此詩中的百合是指生長在園圃有園丁侍弄的。
首聯寫山丹花不與百花爭春,頷聯贊其表面如一的精神,頸聯則贊它的不同俗流。
尾聯升華主題,贊山丹花顏色的純正紅艷,極力贊其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王十朋是南宋名臣、詩人,紹興二十七年狀元及第,他剛直不阿,以名節聞于世。
“真心本來赤,正色自然朱”,王十朋品質高潔,忠正剛直,以收復河山為己任。
王十朋這首詩借物抒懷,就如山丹花的真與正一般,他的家國情懷始終矢志不渝。
02
春去無芳可得尋,山丹最晚出云林。
柿紅一色明羅袖,金粉群蟲集寶簪。
花似鹿匆還耐久,葉如芍藥不多深。
青泥瓦斛移山菂,聊著書窗伴小吟。——宋 楊萬里《山丹花》
簡譯:
春天過去了,百花凋零,以為再也沒有鮮花可以欣賞了,卻不料在林間草叢中遇到了晚開的山丹花。
柿紅色的花瓣,明亮得如同華麗的羅袖,寶簪般的花蕊上,點綴著金色的花粉,像一群靈動的小蟲。
山丹花的形狀和鹿蔥花相似,但比鹿蔥花還耐活,葉子如芍藥的葉子那般鮮艷,但是沒有其顏色深。
因為喜歡,就將山丹花移下山,栽種在書窗前的青泥瓦斛里,讓它陪伴我一起讀書吟詩共度時光。
賞析:
楊萬里獨創誠齋體,有自己詩風,其詩清新自然,活潑靈動,極富趣味,常給人出其不意的驚喜。
這首《山丹花》,有白居易大林寺遇桃花的韻味,那不期而遇的美好,讓他的歡喜之情呼之欲出。
首聯寫偶遇山丹花,山林中草地上那星星點點的柿紅,剎那間令他眼前一亮,心情也變得愉起來。
頷聯寫形狀色彩,柿紅是一種介于紅色和黃色之間的色彩,飽滿、紅艷,寶簪是形容花蕊的形狀。
絨絨的花粉點綴在花蕊之上,像極了金黃色的小精靈,楊萬里懷有一顆童心,簡直寫活了山丹花。
頸聯寫山丹花頑強的生命力,鹿匆就鹿蔥花,又名夏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與山丹花相似。
但是,山丹花要比鹿蔥花皮實,不但花期長,還能隨遇而安,野外庭前一種花,在哪里都能生長。
尾聯寫惜花之心,看到山中那無人亦自芳的山丹花,想到自己的人生際遇,不由得起了憐惜之情。
移花入青泥瓦斛,置于書窗前,從此晨昏與共,相看兩不厭,滿心歡喜,這是多么美好的不期而遇。
楊萬里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大用,從六十五歲開始,就歸隱家鄉吉水,此后近二十年時間再未復出。
“莫怨孤舟無定處”,他樂觀豁達,始終秉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如山丹花那般能夠隨遇而安。
后記:
“丹卻青山暮春色,續它紅樹墜時英”,山丹花開在暮春,綠肥紅瘦時節,因為它的綻放,青山愈顯青翠。
眾芳搖落獨暄妍。山丹花不是最美麗的,也有沒有多大的名氣,但它總是出現在最恰當的時候,令人難忘。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年又一年,依時而開,歲歲常相見,它雖然是尋常的花草,卻是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參考資料:
《宋史 楊萬里傳》
《宋史 王十朋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