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好消息,江夏天子山大橋鋼棧橋順利貫通啦,預計明年10月通車,開通后從咸寧開車到武漢的車程將縮到1小時左右,且不需要收過路費。這意味著武漢和咸寧的距離又進一步拉近了,武咸同城又前進一步了。
一直以來武咸同城發展的非常不好,不管是交通上還是產業聯合上,發展的都十分不順。甚至可以說咸寧是與武漢接壤幾個城市里同城化進展最慢的一個。
當武鄂同城都已經發展到兩城相容的時候,當漢孝一體化已經實現產業對接、開通幾條跨城公交的時候,當武漢經開和洪湖新灘緊密合作的時候,咸寧和武漢之間還是大片農田,甚至連交通都不是特別方便,更別提同城發展了。
而今武咸之間的一個重要交通要塞即將打通,兩地之間居民往返交流也會變得更便捷、更頻繁,未來只要武漢和咸寧抓住機率,順勢優化交通、加強產業聯合,武咸同城也許就不是夢了。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進一步優化交通,加強兩地交流
首先要做的是進一步優化交通。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雖然等天子山大橋開通后,咸寧地區的人和江夏南部部分地區的人可通過s122快速抵達江夏北,但是咸寧和江夏南部的交通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
目前除去高速以外,咸寧和江夏之間有107國道、紙賀路(在賀站與107國道交匯)、以及即將全線通車的s122,其中107國道和紙賀公路車流密集,且都不是很寬,嚴重影響了兩地的往來。
可以說目前江夏沒有一條寬敞、免費直達南部的快速路。這就導致很多車主甚至企業會繞開江夏南部。你想想誰會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地方建廠建園區呢。
但如果江夏北部與南部的交通變得順暢了,工廠的運輸車輛無需經過高速收費就能快速抵達武漢市區或者咸寧,那么是不是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因為鄉鎮土地便宜等多方面原因而選擇扎根與咸寧較近與武漢市區又不那么遠的江夏南部?
而一旦江夏和咸寧之間有了園區或者是工廠,且交通便捷了,是不是對兩地人民的就業以及兩地產業的聯合發展都有促進作用。
因此,優化交通,加強兩地交流,絕對是同城發展的重要一環。
整合資源,設立產業帶
除了優化交通,最重要的就是要設立產業帶,只有設立產業帶,才能讓兩個城市的產業進行正在的產業融合,進一步促進武咸同城。
目前江夏南部是嚴重缺乏產業的,這使得咸寧和武漢之間壓根沒有辦法像武鄂同城或者漢孝一體化那樣實現產業連片發展。即使有武漢的企業愿意去咸寧那邊開分公司建設新廠,但也是給人一種孤懸海外的感覺,沒有多少人愿意去。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公司寧愿去鄂州葛店也不咸寧。因為葛店不僅離光谷東近,更重要的是魯巷、關山、生物城、光谷中心城、未來科技城、左嶺、葛店已經連成了一個產業帶,各種高科技產業都往光谷東堆,外溢到葛店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而與咸寧接壤的山坡,目前還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鄉鎮,這很大程度限制了武咸同城的進展。
不過,雖然江夏南部不可能成為左嶺,但是江夏北部的產業其實可以往南慢慢的布局,比如上面提到的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等,在江夏北部和咸寧之間串聯多個鄉鎮形成一個產業帶,同時加強兩地產業的交流。
一旦這條產業帶形成了,在后期是不是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甚至有可能實現產業變革,徹底實現武漢和咸寧產業的同城化發展呢?
每次提及武咸同城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不是說江夏南邊都是永久農田不可開發,就是說武咸城鐵都變成“武閑”了還指望什么?但是我們就能因此放棄江夏南部,放棄武咸同城了嗎?
當然不是!要知道咸寧可是湖北的南大門,對于武漢都市圈建設以及整個中部崛起都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能因為困難重重就放棄。
雖然目前武漢和咸寧同城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雙方各自發力,做好上面的兩條,相信不久的將來,武漢和咸寧也能實現真正的融城。
編輯:筱莜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