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等報道,日產汽車已宣布于6月21日關閉其位于江蘇常州的乘用車工廠。與此同時,上述報道稱,由于銷量減少,日產汽車決定削減在華產能約10%。
官網顯示,東風日產在廣州、襄陽、鄭州、大連、常州、武漢等地均有戰略布局,整車年生產能力為160萬輛。其中,常州工廠是日產在華最新的工廠,也是東風日產乘用車生產基地。東風日產常州工廠于2018年年底開始打造,總投資約14億元,由東風日產全權管理,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年產能13萬輛,約占東風日產總產量的8.13%,產量占比并不算多。
實際上,上述提及的常州工廠是從鄭州日產收購而得。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6月,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與常州市政府簽署了一份關于“常州基地進行整體資產重組”的政府合作協議,此后成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全盤收購原鄭州日產常州分公司的資產和人員,并全面改造該工廠,彼時規劃年產能為12萬輛,主要生產東風日產逍客(參數丨圖片)車型。2020年11月,東風日產常州工廠正式投產,首輛逍客車型也在同一時間隨之下線。
從常州工廠投產時間來看,該工廠投產時間尚不到4年,至于該工廠為何會關閉或與日產汽車銷量不佳有關。日產汽車發言人表示,關閉常州工廠是為了優化生產,也是應對市場挑戰的一部分戰略調整,該公司仍致力于發展中國業務。另據內部人士爆料,工廠關閉后,大部分被裁人員會給至少N+1賠償金額,但也有少部分高層去其它基地或辭職直接走人。
截至發稿前,日產汽車和東風日產官方均未對上述消息作出回應。
此次常州工廠關閉后,該工廠生產的逍客車型將轉移至大連工廠生產。逍客是東風日產旗下一款緊湊型SUV車型,也是該品牌旗下三大暢銷車型之一,于2008年3月上市,目前售價區間為12.59-17.49萬元。零售數據顯示,2022年逍客銷量為15.06萬輛,2023年為11.36萬輛。
2018年日產在華創下銷量巔峰,全年銷量156.40萬輛,同比增長2.9%,超越豐田中國和本田中國。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當前日產汽車的日子并不好過。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1-5月,日產中國累計銷量為28.64萬輛,同比下滑1.01%,而東風日產也多次跌出了乘聯會發布的廠商銷量排行榜單TOP10中。
日產品牌目前在售車型包括軒逸、天籟、奇駿、逍客、途達、勁客、樓蘭等車型,但支撐東風日產銷量的實際上只有軒逸、逍客車型。以5月零售銷量為例,兩者銷量分別為3.16萬輛和1.10萬輛,天籟為5560輛。
東風日產在車市表現是合資車企的一個縮影。此前廣汽本田、一汽-大眾也傳出裁員消息,更久之前的2023年10月,日系合資公司之一的廣汽三菱還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從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來分析,未來市場步入電動化時代已是大勢所趨,而在電動化轉型進展相對滯后的合資車企正面臨不小的考驗。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為14.8%,德系品牌則跌破20%,為18.6%,美系品牌為6.7%,以上外資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自主品牌份額已高達57.6%,同比增長7.3%。
此次日產汽車被曝關閉其位于江蘇常州的乘用車工廠也透露出其在中國市場的艱難處境。面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日產汽車急需調整策略和產品定位,以確保在激烈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先生曾表示:“今年前5月,中國市場的狀況依然復雜,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突破50%。為更好地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日產汽車已在中國市場加速智能化、電驅化轉型,未來將以更加平衡的產品陣容,提供持續價值,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履行對中國消費者的承諾。”按照規劃,到2026財年,日產汽車將推出30款新車型,其中16款為電動汽車,14款為內燃機車型,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的成本平價。
伴隨著燃油車市場份額的急劇萎縮,以燃油車為銷量主力的合資品牌正面臨銷量下行和產能過剩難題。為此,近年來不少車企開始變賣工廠,關停并轉在合資品牌領域也不斷上演。此前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未來3到5年是汽車行業的分水嶺,多數車企將在淘汰賽中出局。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