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在《蜀道難》這樣描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
這句詞形象地表達出開辟蜀道的艱難——
被崇山峻嶺環繞的四川盆地,山路崎嶇、溝壑縱橫、地勢險峻,所以古人修建的蜀道往往是沿著石壁開鑿出1-2米寬的石道,形成凌空的道路,有的狹窄至僅允許一人通過。
因為古代技術相對落后,所以都是靠人力一點一點地手工完成,可想而知,在懸崖峭壁上修建起多條串聯外界的古棧道,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過程是多么艱辛。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四川仍然在攻克蜀道難,工程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創造了多個史詩級的大工程。
“蜀道難”從古至今都是大難題,那么,四川的超級基建,到底是如何實現“逆天改命”的?
雅西高速是連接四川雅安和西昌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京昆高速的一段。
整條高速公路共計239.8公里,建設歷時超5年,斥資206億,工程難度堪稱“地獄級”。
因為其地理條件之復雜、自然環境之惡劣、技術要求之嚴苛,所以被國際專家認為“絕對不可能”。
首先,雅西高速的建設“危機四伏”,中途有整整12個地震帶。
由于地震活動頻繁,泥石流災害頻發,為工程帶來巨大挑戰。
為了“預防”這些地震帶,工程師們需要面對各種地質災害風險,采用一系列地震防護工程措施,才能確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其次,為了克服地形障礙,整個高速公路沿線需要修建大量的橋梁和隧道。
整個工程一共270座橋梁,25座隧道,橋梁和隧道的比例高達55%,并且全程道路幾乎都在空中,在地面上實實在在的道路基本沒有。
其中,拉巴津特大橋的橋墩高達182米,被稱為“亞洲第一高橋墩”;干海子特大橋創造了世上罕見的螺旋形橋隧工程,被工程界稱為“亞洲第一螺旋”……這樣的奇跡工程數不勝數。
最后,整個工程需從四川盆地邊緣向橫斷山區高地爬升。
所以公路每前進一公里,海拔就陡然升高7.5米,有數據顯示,每公里直接燒掉資金7000萬,被調侃為“巨型吞金獸”。
由于高度不斷攀升,很多道路環繞著陡峭的山脈和浩瀚的深海,所以雅西高速也被稱為“云端上的魔鬼公路”。
這一超級工程通車后,不僅讓成都到西昌的時間由原本的9小時縮減為5小時,更徹底改變了橫斷山交通不便的歷史,帶動了眾多山區居民的脫貧致富。
這是一座特大型水電站,跨越四川和云南兩個省份,規模極為驚人,總耗資1800億,堪稱我國水電事業的里程碑。
因地勢險峻、位置偏遠,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鄧建輝曾評價稱“是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水電工程”。
它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創新性技術,來看看有多牛——
擁有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高達289米,相當于一個百層高樓。
以及世界最大單機容量的水輪發電機組,每臺達到1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中型火力發電廠。
還有世界最大泄洪功率的洪水消能系統,達到9萬兆瓦,相當于一個核反應堆。
最后,擁有世界最大調節庫容的深孔式調節閘門系統,達到104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個巨型蓄能池。
換算下來,僅需8分鐘,就能裝滿一個西湖。
因為技術的遙遙領先,它還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
水輪發電機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世界第一
無壓泄洪洞群規模世界第一
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世界第一
300米級高壩抗震參數世界第一
圓筒式尾式水調壓井規模世界第一
地下溶洞群規模世界第一
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高達16000MW,放眼世界,這種百萬千瓦機組還沒有先例。
抗裂安全系數超過2.0,大壩長期承受1650萬噸的水壓力下,還能承載1.5萬個“長征五號”火箭的推力。
地下洞室的土石達到驚人的2500萬立方米,足以建10座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超硬核水電站,建設前后僅用了4年時間。
建成之后,收獲也是巨大的,一滴水可發6次電,平均每天發電3.84億度,一天發電量,就可滿足50萬人使用一年。
白鶴灘水電站的頂級實力,被國際認為“代表了目前世界水電設計建設最高水平”,是我國基建建設的一張亮眼名片。
雅中工程,也就是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
起于涼山州鹽源縣,終點位于江西省撫州市,途經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江西5省,總投資244億元,送電距離長達1700公里。
這座超級工程,由于沿線群山聳立、溝壑縱橫,地震帶幾乎覆蓋全線,是目前國內運輸條件最復雜,難度最大的特高壓直流工程。
僅四川境內的工程就極為復雜,需要新建1座換流站、208公里線路,豎立超過1000座鐵塔,新建改擴建28座橋梁。
而雅中±800千伏換流站,是川內第四座特高壓換流站,占地面積相當于38個足球場,也是世界上首個同時建設在高海拔和高地震烈度地區的換流站。
因工程量巨大,高峰時段,參建單位甚至達到43個,工程參建人員高達上萬人。
那到底什么是特高壓?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輸送容量大、送電距離長、線路損耗低、占用土地少,比如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輸送電能的能力,比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高出5倍,并且損耗極低,距離更長。
雅中工程的成功修建,讓江西正式邁入特高壓電網時代,也讓我國華中地區有效融入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大格局,從此用上了綠色的“四川電”。
眾所周知,四川一直是水電外送大省,水電技術可開發量1.48億千瓦,居全國首位。
截至2020年,四川清潔能源裝機8169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量3580億千瓦時,是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
雅中工程的成功,對于四川內部同樣是重大利好。
四川電網跨省外送能力,由3000萬千瓦提升至3800萬千瓦,極大緩解了四川水能發電的“棄水”問題,讓四川的水電資源能輻射至全國更多城市。
當然,除了這三大逆天工程之外,四川的超級基建工程還有很多。
近20年來,我們皆是經歷四川巨變的見證者,四通八達的道路讓四川各地級市集體邁入高速時代,奔騰不息的城市電網守護著萬家燈火……
當一座座橋梁崛地而起,一條條道路鋪向天際,四川乃至全國的居民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美好。
基建狂魔四川,將不斷在天府大地創造更多奇跡,從西部腹地到內陸開放高地,未來勢必會迸發更大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