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蕾
近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在全球發售3909.1萬股股票,預計將從6月28日開始交易,發售價指導區間為每股5-7港元。
這意味著,耗時近四年,嘀嗒出行終于在第五次遞表后,成功通過聆訊,成為“共享出行第一股”。
突出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
嘀嗒出行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平臺,主要提供順風車平臺服務,也提供網約車以及廣告及其他服務。
在上市前,嘀嗒出行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嘀嗒出行的股東包括蔚來資本、IDG、易車、高瓴資本、京東和攜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完成了D輪融資后,嘀嗒出行再未能公開獲得新的一級市場融資。一直到7年后,嘀嗒出行才在資本市場翻開新的篇章。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錄得收入分別為7.8億元、5.7億元、8.2億元,經調整利潤凈額分別為2.4億元、0.85億元及2.3億元。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嘀嗒出行雖然因疫情影響導致收入銳減,但在記錄期內一直保持盈利。
除此之外,嘀嗒出行的現金流也表現良好。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4億元、1.1億元和2.3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至14.2億元。
相比三年虧損20億的如祺出行,和三年虧損69億的曹操出行,嘀嗒出行在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上的表現更好。
順風車業務,是特色也是風險
嘀嗒出行是中國第二大順風車平臺,截至2023年底,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服務,為6940萬乘客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嘀嗒出行擁有約156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其中500萬為活躍車主。
2023年,嘀嗒出行順風車交易總額為86億元,占市場總份額的31.8%。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收入分別為6.95億元、5.15億元、7.74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89%、90.5%及95%。占比越來越高,意味著嘀嗒出行對順風車業務的依賴也越來越重。
順風車業務讓嘀嗒出行有了漂亮的財務數據,但過度依賴順風車業務,也讓嘀嗒出行的未來充滿挑戰。
首先,順風車在中國出行市場占據的比例并不高。按2023年交易總額計算,出租車、網約車及順風車市場份額分別為54.2%、41.4%及4.4%。
其次,在順風車市場,嘀嗒出行也面臨其他公司的挑戰。比如2019年12月,滴滴重新推出了順風車服務,使得嘀嗒出行得順風車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43.4%下降至2021年的35.4%。
2023年,廣東的順風車市場競爭加劇,也直接導致嘀嗒出行在廣東的順風車業務交易總額下降。
與此同時,順風車模式在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也遇到新的挑戰,比如車主資質管理、乘客和司機的權益維護等。
事實上,在順風車業務之外,嘀嗒出行在2017年推出網約車服務,但目前來看,進展并不是特別順利。
雖然嘀嗒出行的網約車業務已經覆蓋91個城市,但2023年,嘀嗒出行僅占中國網約車市場的0.07%(按交易額算)。
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網約車收入僅為0.33億元,0.19億元,0.11億元,僅占總收入的4.2%、3.4%及1.4%。
不僅網約車的收入在逐年下滑,嘀嗒出行促成的網約車搭乘次數也在下滑,分別為3550萬次、2150萬次、1210萬次的出租車網約搭乘。
但與此同時,嘀嗒出行針對網約車的平均服務費率卻在上升,分別為3.9%、4.5%、5.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嘀嗒出行終止與聚合平臺合作,也對自身網約車業務造成了影響。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此次募資將用于擴大用戶群、加強營銷和促銷活動,提升技術能力及提升安全機制,增強變現能力。
按照發售價計算,嘀嗒出行本次募資最多2.74億港元,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約為4%。
上市之后,嘀嗒出行會繼續拓展順風車業務,還是會擺脫對順風車的依賴,我們將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