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一. 第二階段的劃分依據
平蜀之役進入第二階段,即:從王宗衍接受唐軍平蜀這個事實開始,到他實質上放棄抵抗后唐為止。
第二階段僅見的硬仗
十月己卯(二十日),見到威武敗兵后,裝睡成癮的王宗衍終于意識到:之前所有人的戰爭警示已經坍縮成確定態【1】。 巡幸達人慌忙停下了流浪四川的腳步,找來近臣討論如何應對。
王宗弼、宋光嗣建議:唐軍入蜀必經利州,應屯兵扼守。 已經亂了分寸的王宗衍其實是想不明白此舉利弊如何,但秉持著“事到眼前,總不能啥也不干吧”的原則,秒批通過。 過后想想好像還不保險,于庚辰(二十一日)做出主動出擊的安排:派隨駕清道指揮使王宗勛、王宗儼、兼侍中王宗昱為三招討,率軍三萬,迎戰唐軍。
如果說康延孝速下威武城算是平蜀第一階段的硬仗,那第二階段的硬仗還得劃歸康延孝身上,即馬上到來的、本階段為數不多的真正軍事交鋒——三泉之戰。
兩軍于興元府三泉縣遭遇。 相當程度上,這里算是前蜀為唐軍準備好的死亡陷阱——此地最著名的特產便是險要的地勢,比如百牢關、金牛道。
按說,蜀軍主場作戰,且兵力兩倍于唐軍(蜀軍三萬VS唐軍驍騎三千、步兵萬人),怎么看都是“優勢在我”。 退一萬步,就算不能擊退敵軍,至少也應該依托地利,擋住康延孝部前進腳步,為己方后續來援部隊指明作戰方向。 但一戰下來,
蜀兵大敗,斬首五千級,馀眾潰走。
這就魔幻了!? 其實,就算不考慮唐軍戰力爆棚的因素,咱們也能通過簡單的推理,得出蜀軍必然大敗的結論。
- 將士對同工不同酬【2】的待遇嚴重不滿——對老板心存怨恨的部隊是沒有戰斗力的
- 稍有經驗的將軍都清楚:不能將取勝的希望寄托于沒有經過充分戰前動員的士卒身上——而前蜀上下,經由王宗衍的英明領導,完全沒有任何備戰措施。
比單純戰敗更魔幻的是:三招討不但輸了戰斗,還順帶送給缺少輜重的唐軍十五萬斛糧草,徹底幫康延孝解決了后勤難題。
如此,則王宗弼、宋光嗣的建議是否全然錯誤?
二. 小析扼守利州之議
盡管不是軍事家,但紙上談兵也無傷大雅。 咱們就從技術與心理兩個方面對扼守利州作一番沙盤推演吧。 上地圖!
1.技術角度
只看郭崇韜的行軍路線,就算是軍事小白也清楚利州是唐軍的必經之路。 而作為地主的蜀軍天然就對主場地勢更加了解,完全有能力、有資源依托利州的天險部署兵力,誘導、逼迫唐軍進入不利于大軍團作戰的死亡陷阱中。 如此,在地利的加持下,己方戰斗力不如唐軍的缺點就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對沖。
唐軍是在他國作戰,無論事前準備得多充分,后勤必然是其無法完全解決的弱點。 前蜀當然沒有開天眼,彼時是不清楚郭崇韜正為糧草的事情犯愁。但只憑借常識,也能合理推斷出:身處秦嶺巴山的蜀地北境,就算有糧,想迅速輸送到前線,也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所以,只要能屯重兵、斷糧道,守住利州似乎并非難以完成的“Mission : Impossible"。
退一步,即便唐軍冒險繞過利州深入蜀地,只要己方還有軍力留在利州,就還能發揮牽制之力——甚至,要是能真正切斷唐軍后路,一旦前蜀大軍蜂擁而至,合圍乃至全殲唐軍,也算不上奢望!
2.心理角度
- 王宗衍為什么突然就接受了唐軍平蜀的現實?不就是威武速敗鬧的嘛!
- 威武因何速敗?不就是從一線的唐景思到二線的王承捷對現狀極其不滿造成的嘛!
- 這些拿著前蜀俸祿的高官為什么會對現狀不滿?王宗弼、宋光嗣自然不敢說;只是,事到如今,就算王宗衍是個略不世出的裝睡達人,也能夠看清楚自己鴕鳥策略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只要王宗衍作為一國之君,能在前線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姿態,原本如唐景思、王承捷這樣身居要害而心存不滿的將領就有可能為前蜀之命運奮力一搏——畢竟,沒有哪個人愿意當亡國奴不是!
這么一看,扼守利州既有必要,又頗為可行。 既然不想投降,那就只能先試試王宗弼、宋光嗣的建議嘍。
扼守利州之議明明切實可行,為什么執行起來,走樣得厲害?
三. 扼守利州失敗小析
扼守利州失敗小析 簡要對比一下交戰雙方的優劣勢。
后唐: 優勢:(1)占據戰略先手——孫子云“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2)從單兵到部隊,戰斗力全面碾壓對手。 劣勢:(1)客場作戰,深受戰爭迷霧困擾;(2)后勤難以為繼;(3)目標艱巨,部分士卒心生懼意——不然陳乂也不會臨陣退縮。
前蜀: 優勢:(1)主場作戰,擁有地利;(2)國家富庶、糧草充裕;(3)戰爭受害者,容易同仇敵愾;(4)可以動員的兵力幾乎沒有上限。 劣勢:(1)得益于王宗衍的英明決策,對本次戰爭全無準備;(2)同樣得益于王宗衍的英明領導,國內民心思變;(3)主場作戰,是戰爭的主要損失方。
由于雙方都有人心思變的隱患,任何一場獨立的軍事行動失敗,都有可能無限放大該風險,進而影響整個戰爭的走勢。 當然,雙方的隱患還是有區別的:前蜀更加深刻,但也存在轉化為一致對外的可能;后唐更加急迫,可利用得當也能變成一往無前的動力。
鑒于此,站在王宗衍的立場,此時應該做的,自然是揚長避短,即:堅壁清野,耗死遠道而來的唐軍。 所以,扼守利州的同時,應該依托天險于三泉阻擋康延線的前鋒部隊,而非與其正面硬剛。
但,也許是王宗衍逼得太緊,也許是三招討以為唐軍的戰力不過爾爾,也許……算了,編不下去了,反正,前蜀貿然開戰。 后唐的戰斗力是什么檔次?那可是能正面擊敗契丹、后梁的超凡存在! 既然前蜀樂意放棄地利優勢,非要跟人家剛正面,那就別怪郭崇韜沒給過前蜀機會,也別怪前蜀諸將會爭先恐后地投降了。
四. 前蜀加塞投降
是的,你沒看錯,面對后唐犀利非凡但極可能后繼無力的攻勢,前蜀諸將沒有眾志成城抵御外侮,而是排著隊投降——這也不準確,應該是為了能早投降,他們不惜加塞兒。 嗯,就是這么魔幻!
早在康延孝于三泉擊敗三招討之前,唐軍過長舉,前蜀興州都指揮使程奉璉率五百士卒攔住去路。 不過,小伙伴兒千萬別以為老程是要展現"我們前蜀也是有不懼強權的血性男兒",他此行目的是投降! 啥,你問投降為什么要帶那么多士卒?因為簡單的投降無法展現他的誠意、自然也就體現不出他的價值,相應地,后續的封賞自然也就難有驚喜。所以,程奉璉開創性地上演了“自帶狗糧式投降“——此地橋棧年久失修,恐怕難以承擔唐軍高強度的使用,老程帶這么多人,就是要替康延孝先修好基建,確保大軍再無”險阻之虞“! 就是這么貼心!
程奉璉這么一搞,興州刺史自然清楚自己的城防已經等同虛設,他多少還有些廉恥心,雖然不能守城,可依舊不愿投降,權衡之下,選擇棄城而逃。 就此,興州落入后唐手中。
郭崇韜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馬上安排火線跳槽的唐景思代理興州刺史一職。 這就是要讓前蜀上下都看到,唐景思跳反的報酬又快又重! 一言以蔽之,還是心理戰的延續:越早投降、待遇越高。
實質性大敗之前,前蜀的士氣已經低落至此,怎么還能奢求大敗之后,士氣反而大振呢?而且,已經打出狀態的康延孝也不打算讓前蜀緩過氣來凝聚人心。 康延孝先是重復了之前在威武城的做法,僅僅對所俘蜀軍教育一番,就予以釋放,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將恐唐癥傳染給前蜀百姓。 隨后,再次開啟二倍速,日夜兼行,深入蜀地。
為了延阻唐軍攻勢,王宗衍下令毀掉吉柏江的浮橋,然后換了一個進攻方向——光速撲向自己的老巢成都。至于利州?那就留給王宗弼鎮守吧。 對了,臨行之際他突然記起三招討失了國威,于是丟了把狗頭鍘給王宗弼,讓他依法治軍。
關于康延孝的應對,新舊五代史有分歧,一說造舟以渡;一說復造浮橋。但結果都一樣——在康延孝的率領下,唐軍搶渡吉柏江,進收綿州。
心膽具喪的前蜀軍照方抓藥,又斷了綿江的浮橋來延阻康延孝。綿江水深流急,渡江難度陡升,唐軍無法復制吉柏江成功案例。 面對困境,多數人建議:花費數日建造浮橋,以確保大軍安穩過江。 但康延孝力排眾議,認為:兵貴神速!戰機一閃即逝,想取勝,只能冒險棄子爭先!眼下的王宗衍震懾于我軍的攻無不克,只要咱們再加一把火,搶在他預料之前抵達鹿頭關【3】,哪怕只有百余精騎,也能促使他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投降!可一旦造橋,前蜀就能利用這數日之機,加固城防、閉關堅守,那……咱們可就再無必勝之把握。
作為招撫使,李嚴本人極具冒險精神,既熟悉前蜀人心向背、又清楚后唐戰力虛實,自然贊成康延孝的決定。于是一咬牙,和康延孝乘馬浮江——這就是將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了老天。
領導做出“跟我沖”的表率,久經戰陣的唐軍士卒自然血性MAX,積極加入渡江序列。 騎兵有馬,基本不太擔心水淹,約千余騎安全渡江;步兵就慘了,加之唐軍多來自北方,水性從來不是天賦,溺死者也有千余人之眾。 來不及為死者悲戚,康延孝略一整頓便率軍長驅穿過鹿頭關,進據漢州。三天后,前鋒余部方才陸續抵達。
坐鎮中軍的郭崇韜開動大腦,再次計上心來,為前鋒送上助攻:飛書王宗弼,痛陳利害。 于是,康延孝等來余部的同時,見識到唐軍的生猛無忌,原本就對王宗衍心存怨念的王宗弼【4】也動了將天賦帶到后唐的想法,很快便放棄利州,引兵西歸。
與此同時,被康延孝擊敗的三招討終于找到了組織,與王宗弼部會師。 既然暗中有了跳槽的打算,王宗弼就得多拉盟友。所以,他不但沒有執行老板的指令,反而向三招討明示了詔書,并補了一刀”宋光嗣令我殺爾曹“【5】。死里逃生的三招討”相持而泣“,隨后痛快加入了”合謀送款于唐“的小團體。
大概與此同時,武德留后宋光葆【6】主動飛書郭崇韜,表示”只要您老不動手,我愿意帶資投降“。 郭崇韜大喜,回信安撫。等李繼岌抵達興州時,宋光葆果然獻上梓、綿、劍、龍、普五州。
宋光葆肯做初一,自然有其他人爭著做十五:
- 武定節度使王承肇投降,獻洋、蓬、壁三州;
- 山南節度使王宗威投降,獻梁、開、通、渠、麟五州;
- 階州刺史王承岳投降,獻階州。
投降之風如同雪崩一樣,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史稱:
自馀城鎮皆望風款附。
當然,投降諸將中,最有創意的,還得說安重霸,詳見【妖孽橫行,國運衰竭 - 前蜀的技能點全浪費在內耗上了|閑話殘唐五代】。
五. 王宗衍放棄掙扎
不管過程有多奇葩,王宗衍終究掙扎過。 當然,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不管如何掙扎,王宗衍還是被奇葩的抵抗過程整不會了! 只是,前蜀所謂的抵抗如此奇葩,其根源難道不就是王宗衍自己嗎?
時間來到十一月丙申(初七),雖然自己的城池紛紛投降后唐,王宗衍本人總算安全抵達他忠誠的成都。 休息了一晚,丁酉(初八),王宗衍在文明殿召開大會,希望能從群臣這里得到些啟發。
如果對【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啟動會的重點:人事任命|閑話殘唐五代】還有印象的話,小伙伴兒一定還記得那個原則,即: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顯然,王宗衍沒有遵循這個原則。所以,會議壓根就沒有頭腦風暴的過程,全程都是王宗衍自己“泣下霑襟”,而群臣“竟無一言以救國患”。 你瞧,前蜀已經爛到根子里了!
王宗衍還好端端地坐在寶座上呢,群臣就已經放棄治療了;作為對比,哪怕劉禪已經投降了,姜維還在想辦法挽救季漢呢! 只能說,王宗衍這家敗得實在徹底!
事已至此,王宗衍再也無法裝睡了,只好想著能否以一個相對體面的方式幫郭崇韜完成平蜀任務。
識別信息的重要性及方法
盡管只是個割據勢力,但王宗衍畢竟貴為一國之君,他所能搜集到的信息自然遠較同時代其他人更多、更有效。 事實上,無論是來自內部如王承捷的情報,還是源自外部如李嚴的威嚇,都已經清晰無誤地將后唐的平蜀行動展示給前蜀了。
但,就算前蜀上下都已經知道了李存勖的意圖,可王宗衍始終對此不予采信。這,表面的原因固然是王宗衍在裝睡;但,深究一步,根源還不是在于王宗衍不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分辨真偽。 而其代價也是極其慘痛的!
那。如何分辨信息真偽呢?
基本邏輯
驅動事件的底層邏輯是否經得起推敲。本案中,李存勖戰力如此彪悍,豈能沒有混一天下之志——君不見,人們會晉升到自己能力之外的崗位嘛。 畢竟,已經擊敗后梁這個曾經難以望其項背的大敵,實在沒有道理不得隴望蜀。
有效信源
包括但不限于:
- 權威消息源;
- 戰報會說謊,但戰線不會——接近事件發生地、發生時間的消息,其真實性終歸比小道消息高得多。
交叉驗證
如前所述,已經有多個信源都明確顯示后唐的軍事行動都不是箭在弦上,而是讓子彈飛一會兒了。
顯然,在信息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與王宗衍類似的窘境。 所以,以上的方法可供參考,以免重蹈王宗衍覆轍。
同工不同酬的危害
【妖孽橫行,國運衰竭 - 前蜀的技能點全浪費在內耗上了|閑話殘唐五代】中提到,成立龍武軍時,安重霸所部之兵械給賜皆優異于他軍。 當時就已經惹得諸軍極為不滿——大家都是打工仔,我的資歷還比你老得多,憑什么獎金反而不如你?
所以,當三招討不得不率軍阻擊康延孝所部后唐前鋒時,前蜀士卒
皆怨憤,曰:龍武軍糧賜倍于他軍,他軍安能御敵!
我都想象不出來,當王宗衍終于逃回成都,得知安重霸在三招討戰敗后,主動投降后唐時,會有怎樣的表情與內心活動!
鹿頭關
今四川德陽市東北三十八里鹿頭山,唐筑鹿頭關,與白馬關相對。
為劍州(治今劍閣縣)、綿州(治今綿陽市)西南入成都之門戶,且為梓州(治今三臺縣)西入成都必經之地,故為東西兩川交通要隘,成都北面門戶。
康延孝寧可冒險,只帶少量士卒也要搶下鹿頭關,其根源就在于此地身處交通要隘,是威脅成都的必經之路。
心懷怨恨的王宗弼
按照原本的序列,王宗弼在前蜀諸將中地位最尊。但為了打擊既得利益者以維護自己的權力,王宗衍沒走常規流程,就突擊提拔外戚徐延瓊,將其排名放到王宗弼之前。 在任命之時,以王宗弼為首的諸將已經因不滿而抗議過。只是建議權固然下放給群臣,但最終決策權還是握在老板手里,所以,反對無效。
那,問題就在于王宗弼是否會因此記恨王宗衍呢? 常理推測,這是一定的。可王宗衍還是將其放在最關鍵,同時也是最危險的阻擊位——到底是因為打虎親兄弟?還僅僅是由于人才凋零、壓根就沒有其他選項? 其實,我個人傾向于王宗衍并沒有太多的心理斗爭,無非是做決定時正好王宗弼在場,于是就被拉了壯丁——如果當時是李宗弼、張宗弼陪伴左右,那多半就是李宗弼、張宗弼接手了這項任務!
【5】
謀反小技巧
謀反過小伙伴兒都清楚,這可是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業項目。 所以,已經存了賣主求榮念頭,王宗弼做起事兒來反而更加謹小慎微。 一方面,他得拉攏足夠多、足夠有分量的盟友,以確保手中籌碼夠多;另一方面,他絕不會/不敢/不愿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展示出來,以免被王宗衍抓到把柄,先下手為強。
所以,他對三招討就得既要又要! 既要與之建立攻守同盟——你看,有明詔要誅殺你們,但我認為你們還是有苦勞滴,罪不至死! 又要避免這些人重壓之下崩潰——想殺你們的是宋光嗣,咱們應該/有義務/有權力做的,其實只是清君側,而絕非對陛下不軌!
對,王宗弼演示的謀反小技巧就是:明明最終目標是干掉王宗衍,但拿出來說事兒的卻永遠是老板身邊的佞臣! 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永立于不敗之地!
【6】
宋光葆的雙面人生
想當初,李嚴孤身跑到前蜀PUA的時候,宋光葆算是前蜀高層中,為數不多的既能看清時勢、又能說服王宗衍的人——正是在他的強烈建議下,致力于裝睡的王宗衍才勉強睜了一回眼睛,同意他在梓州整軍備戰。
然而,面對氣勢洶洶的后唐前鋒,曾經濃眉大眼的宋光葆未開一槍便主動遞上降表,實在有理由懷疑:當初他的義正言辭就是為了給此時的投降積攢籌碼呢! 這么一看,他和安重霸倒頗有前蜀臥龍鳳雛之相啊!
敲黑板,劃重點了!重壓之下,人往往會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想要成功,就得積極為對手營造出難以逃避的重壓場景,為此,甚至應該冒棄子爭先之險。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鹿頭關_歷史地名(https://www.guoxuedashi.net/diming/51412fdqg/)
- 妖孽橫行,國運衰竭 - 前蜀的技能點全浪費在內耗上了|閑話殘唐五代(https://page.om.qq.com/page/OzHYt_wV-CgYyYSmfFz0-ngw0)
- 裝睡一直爽,一直裝睡一直……衰-叫不醒的前蜀皇帝|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86792521954459527%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啟動會的重點:人事任命|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743943769443334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