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毛主席警衛員的吳吉清,居然在活著時被送進太平間。幸好毛主席派人探望,才逃過一劫。
查出真相后,毛主席勃然大怒,其余人都驚出一身冷汗。
此事無關醫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從苦難農民到紅軍戰士的傳奇之路
在江西會昌縣霞族村,一個名叫吳吉清的普通農民,因為一場意外的沖突,踏上了他傳奇般的革命之路。
1909年出生的他,原本和大多數貧苦農民一樣,家中沒有地,靠給地主做長工為生。
吳吉清的父親每天下地干活,母親在地主家幫傭。年幼的吳吉清也會跟著父親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眾所周知,地主家的長工過得還沒有他家的牲畜好,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經常被打罵。
父親常年勞累,肚子也填不飽,身體虧空,沒多久就病逝了。吳吉清成為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那天,地主的兒子因賭博輸錢而心情煩躁,無端對吳吉清大打出手。年輕氣盛的吳吉清拳頭緊了又緊,在忍無可忍之下還了手。因為常年干活力氣大,一拳將地主兒子打暈在地。
深知闖了大禍的吳吉清,為了不連累家人。悄悄潛回家中,知會母親一聲,行李也來不及帶,只身離開家,踏上了流亡之路。
得罪了村里的地主,連附近的鎮上也不敢待。吳吉清只想跑得遠遠的,不能被地主抓回去。
從沒出過遠門的吳吉清正不知道去往哪里時,偶然聽人提起,附近出現了一只紅軍隊伍,有吃的有槍拿,還打土豪分田地。
這對于飽受饑寒交迫之苦的吳吉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就是為了不餓肚子也要去參加紅軍!
是的,吳吉清最初參加紅軍的樸素想法是為了口吃的。
為了找到這只紅軍隊伍,吳吉清到處找人打聽,追趕紅軍前進的方向。
在餓了兩天后,終于找到紅軍隊伍。當他看到那些穿著破舊軍裝、手持簡陋武器的戰士們時,吳吉清只來得及喊一聲“老總!”便暈了過去。
吳吉清是在飯菜香味的刺激下醒來的,當時一名戰士剛好端著一碗飯菜進屋,吳吉清看得眼睛都綠了。戰士立馬把碗和一雙筷子塞進他手里,說:“吃吧,吃完再說話。”
顧不得其他,吳吉清三口兩口吃完,立馬表態:“老總,我要參加紅軍!”
就這樣,吳吉清很順利地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吳吉清成為毛主席警衛員后的二三事
那年是1930年,江西的紅軍隊伍正在面臨國民黨的圍剿。
吳吉清加入隊伍后就在不斷參加戰斗,一場戰斗下來,不死的就是老兵。吳吉清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
因在戰斗中變現得勇敢和機智,吳吉清在半年后被選拔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吳吉清激動地直蹦跶,那可是毛委員(當時的毛主席還是毛委員),眾人心中的偶像!
第一次見到毛委員時,毛委員正在伏案工作。吳吉清緊張地敬了一個軍禮,然后筆直地站在一旁。
毛委員停下筆,抬起頭微笑的看著他,親切地詢問:“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報告毛委員,我叫吳接傳,今年21歲。”
因著吳吉清的一口江西話,毛委員將“吳接傳”聽成了“吳吉清”。
問到:“知道是哪幾個字嘛?”
吳吉清不好意思摸摸頭:“我沒上過學,不會寫字。”
毛委員拿出一個小本子,在上面寫著“吳吉清”三個字,然后撕下來遞到他手里。
說到:“我看,這幾個字就很好嘛,你看看呢。”
吳吉清雙手接過,視若珍寶,重重點頭,“嗯,就是這幾個字!”
從此,吳吉清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寫法。
從吳吉清這里,毛委員意識到,他身邊的警衛員不是人人都上過學有文化。而他們將來是要調離到其他重要崗位上,沒有文化可不行。
于是,在后面的日子里,毛委員在忙碌的空閑,會教警衛員們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知識和軍事知識。
盡管吳吉清最初連字都不認識,學習文化知識更是困難重重。但這些都打不倒他,不會就學,不懂就問,一遍不會就練十遍百遍。
這為他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來堅實的基礎,甚至還寫了一本書,名為《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里》。
來到毛委員身邊后,吳吉清投入了十二萬分的熱情來對待新的工作。除了安全方面,警衛員還要負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安排毛主席的行程,到處理突發情況,再到確保毛主席的安全。吳吉清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細致入微,贏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毛主席常常稱贊吳吉清是一個“可靠的人”。
據吳吉清自己所說,他做警衛員的那幾年,為毛主席做的都是份內事。反而毛主席十分關心他們這些警衛員。
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紅三連”隨中央紅軍渡烏江。在這個過程中,吳吉清的鞋跑掉了。
當晚,毛主席見到他光著腳,就從自己的床鋪上抽下了僅有的床單,說:“把這條床單撕成兩半,能打兩雙草鞋穿。”說完,便微笑著塞到了吳吉清懷里。
抱著這條床單,吳吉清頓時覺得一股暖流傳遍全身。這不僅是一條床單、一雙草鞋,更是毛主席對戰士們的深厚情感和關懷。
吳吉清調離毛主席身邊,經濟事業開始起步
1936年,吳吉清隨毛主席抵達延安后,調任國民經濟部科長。
跟隨毛主席后才開始認字學習文化的吳吉清,面對這個全新的崗位,認為自己不能勝任,特意找到主席。
“毛委員,我就是一個沒文化的大老粗,更不懂經濟。我還是回到您身邊繼續做警衛員吧,這個我熟。”
毛委員哈哈一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人不能總是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嘛,你跟到我學了這么久,要學以致用嘛。遇到不懂的再去學習,你的工作能力我還是很看好的。”
這番話讓吳吉清深受鼓舞,他懷著忐忑又堅定的心情,進入到新的崗位。他怕自己做不好辜負了毛委員的栽培,也怕耽誤大家伙的工作。
事實證明,毛委員的眼光沒有錯,吳吉清在經過短暫的適應期后,很快上手。并且開始展露經濟上的天賦。
他不僅在國民經濟部科長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還陸續擔任了中央機關合作社主任、延安永豐棧經理、中央財政大隊科長等職位。
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為延安調動布匹、藥品、食鹽等緊缺物資,為粉碎國民黨反對派的封鎖作出了不俗的貢獻。
吳吉清的生死劫
參加紅軍后,吳吉清的人生可謂一路順利。唯有一次攸關生死,要不是毛主席的關心,他可能永遠也醒不過來。
1936年的一天,吳吉清感冒了,起初只是小感冒,打噴嚏流鼻涕,他也沒放在心上。壯小伙,抗幾天就好了。艱難的抗戰年代,誰得個小感冒還去醫院的?
沒過兩天,吳吉清開始發燒,戰友們都勸到,還是趕緊去醫院看看吧,發燒可大可小。
吳吉清去到延安野戰醫院后,醫生要求他馬上住院,配合治療。他倒也聽話,反正都入院了,醫生讓干嘛干嘛。
誰知等到第二天,熱度沒降下來,反而變成高燒,整個人都燒得神志不清。
毛委員聽說后,委托謝覺哉去醫院看望吳吉清。當謝覺哉趕到醫院時,發現吳吉清已經不見了蹤影。
“這人去哪兒了,還生著病呢。”謝覺哉心里疑惑。于是找到一個護士詢問情況,沒想到護士告訴他,吳吉清已經被送去太平間。
謝覺哉心中一驚,上午才聽說吳吉清病情加重,下午人就沒了,這人去得也太快了!
兩人共處過一段時間,吳吉清給謝覺哉的印象很好,是個愛學習的小伙子,經常向他討教學問。
謝覺哉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毛委員委托自己來看望病人,就算人沒了,尸體也要看一看吧!于是尋到太平間掀開一個個白布找吳吉清。
等找到的時候,謝覺哉察覺到了不對勁。這人都送進太平間了,咋還有熱度?
于是他摸了摸脈搏,氣得渾身顫抖,人還沒死呢,就被送進太平間等死,醫院就是這么治療病人的么!
謝覺哉讓人將吳吉清抬回病房,馬上給毛委員打了電話,毛委員一聽這還了得,下令調了一隊戰士配合謝覺哉就地調查。
同時讓衛生員從自己的備用藥品中找出吳吉清需要的,馬上給他送去。
這邊,謝覺哉找到主治醫師,憤怒地質問他:“病人明明還活著,你為什么不救治,直接把人送去太平間?”
主治醫師卻理直氣壯地表示:“他已經病成這樣,沒有藥就是等死,早送晚送沒有區別。”
謝覺哉聽到這話,驚出一身冷汗。這可是野戰醫院,每天來來往往多少戰士,有多少是被這樣送進太平間等死的。
戰士們在前線舍生忘死,醫生在后面不拿戰士的命當一回事,這還是共產黨的醫院嗎!就算缺藥,也要盡全力的醫治病人,不放棄任何一人。
當即將此事匯報給毛委員,毛委員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此等現象。
好在做下這些事的只有這個醫生,但他禍害的戰士也不少,那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延安醫院潛藏特務,吳吉清逃過一劫
經過連夜審問,得出的結果讓所有人不寒而栗。
原來,這名醫生是在和胡宗南一個師戰斗時,投降過來的俘虜。因本身是軍醫,投降后態度良好,經過考察,就讓他進入延安野戰醫院繼續從事本職工作。
誰知他的真實身份竟是國民黨特務,潛伏在延安醫院,伺機對紅軍的領導干部下手。
要不是這次吳吉清假死的事情湊巧被發現,后果將不堪設想。
平時這名醫生在醫院的名聲很好,醫術也很好。以俘虜之身還能做到主治醫生,可見其厲害之處。
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得知消息后,全都驚出一身冷汗,跟這樣的特務一起工作了這么久,大家相處還很融洽。
幸好還沒有領導交到他手里醫治過,沒釀成什么大禍。但他也害死了好些個戰士,消息傳開后,死去戰士的戰友們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這些戰士們本來還有活得希望的。
最后這名醫生的判決是槍斃,能痛快地死去也算便宜他了。
吳吉清蘇醒后,知道了這一切,感嘆自己命真大。幸得毛委員的關心和贈藥,也多虧謝覺哉“多管閑事”,不然自己就一睡不醒了。
為了報答毛委員和謝覺哉的救命之恩,吳吉清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和上進。
1945年,吳吉清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轉業到蒙古,曾任自治區貿易部副部長、商業局局長、商業廳廳長、生產建設兵團指揮部副主任等職。
直到1984年75歲時才離職修養,退休后享副省級待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