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水果,是很多人的摯愛。但是,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來說,能不能吃?怎么吃?吃多少?——自從被醫生要求“控糖”開始,就成了每天的糾結。
一部分朋友,干脆就放棄了自己對水果的享有權。為了不讓血糖跌宕起伏,忍字心頭一把刀!一邊用黃瓜西紅柿安慰自己那顆對水果充滿渴求的心,一邊安慰自己:俺這吃的,也是果實,還不長肉,多健康!
吃個水果,怎么就這么難!
沒關系,今天這篇,就來告訴大家:得了糖尿病,如何吃水果(文末有水果榜單和吃飯,千萬別錯過哦~)。????
??讀完要記得分享給相親相愛家庭群哦~ 全家一起學習,確保吃對吃好吃開心!
另外,說一下哈,本篇原創為【丁香醫生】,我是被采訪者和審核者。
說一下哈,這篇的原創是【丁香醫生】,我是被采訪者和審核者。因此,本篇屬于轉載。(文章最后有水果榜單和吃法,千萬不要漏過哦~)
??
首先,要解決兩個大家很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
水果糖多,糖尿病人最好別吃
控血糖是漫長的事情,如果天天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生活會少很多樂趣,所謂的健康飲食也很難堅持。
先給大家一顆定心丸: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而且建議吃。
2023 年新發布的《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第一條原則中明確提到:食物多樣是基礎,每天的應季水果,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1]。
圖片來源:指南截圖
新鮮的水果中確實有糖,但還有豐富的健康有益成分,例如膳食纖維、維生素 B 族、維生素 C、鉀、花青素、類胡蘿卜素、多酚等植物活性物。
這些成分和糖正負相加后,整體來說: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患者,吃新鮮水果都對長期控糖有利。
2023 年新發表的一篇文章,對 19 篇水果與糖尿病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后發現:合理吃水果,與降低空腹血糖相關[2]。
健康(糖耐量正常)的人,每天吃新鮮水果,也可能有助于預防 2 型糖尿病[3]。
誤區二
越甜的水果糖越多,不能吃
傳統概念里,水果含糖量和「甜不甜」有關,越甜的越不能吃,只剩一些比較酸或沒啥味道的……不僅吃著沒滋沒味,還可能踩坑(例如火龍果,不甜,但糖不低)。
聽說過升糖指數(GI)的朋友可選種類就多一些,蘋果、草莓、桃子等都能解解饞,但西瓜、菠蘿等中高 GI 的水果,還是一口也不敢碰。
實際上,這兩個方法都有點片面。
比如「控糖到底能不能吃西瓜」,就是讓很多人疑惑的真實問題:
西瓜很甜,嘗著就很有負擔;
實際含糖量比蘋果還低,100 克中只有 8 克左右碳水;
GI 高達 70+ ,算得上是水果 GI 排行榜中最高的。
圖片來源:網絡
吃個水果,能不能更簡單一點
能!
學會這三步
控糖也能安心吃水果
對于控糖人群,沒有「絕對一口都不能吃」的水果,關鍵在于要吃對方法。
第一步:選什么品種?看血糖負荷
血糖負荷(GL) 是綜合了食物的升糖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指標,比 GI 能更加客觀充分的反應某種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GL = 食物的 GI ??該食物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認為:
≤ 10 為低血糖負荷
11~19 為中血糖負荷
≥ 20 為高血糖負荷
推薦優先選擇低 GL 的水果,中高 GL 的水果,就一定要注意控制量,再少吃一點。
常見水果的 GI 和 GL 值排行
品種
GI
GL
草莓
40
1
李子
24
2
柚子
25
2
桃子
28
3
36
4
藍莓
28
4
橙子
31
5
葡萄
43
5
蜜柑
43
5
哈密瓜
70
5
菠蘿
66
6
西瓜
72
6
奇異果
52
6
木瓜
46
7
人參果
35
7
50
8
芒果
55
8
荔枝
57
9
龍眼
60
10
甜香蕉
52
11
菠蘿蜜
41
11
鮮棗
42
12
榴蓮
49
13
* 水果有不同品種、產地,數據可能會有差異,供參考
* 數據由中國食物成分表、悉尼大學、血糖研究等文獻整合得出
提醒大家一下,水果加工成水果干或水果罐頭后,GI 可能變化不大,但 GL 可能飆升。
水果,盡量還是吃新鮮的哦。
水果及其加工品的 GI、GL 值
品種
GI
GL
50
8
杏(罐頭)
60
13
菠蘿
66
6
菠蘿(罐頭)
65
10
香蕉
52
11
香蕉干
48
42
葡萄(黑)
56
11
葡萄干(黑)
65
51
* 受品種、產地等影響,同一類水果的數據可能有差異,供參考;
但低 GL 的水果,也不代表就能敞開肚子吃了。有些水果查不到 GL 值,又該怎么辦呢?
第二步:吃多少合適?學會替換更靈活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對于吃水果的時間和量都要注意,建議放在兩餐之間的點心時間,每天 200 克左右。
但生活總是有各種意外和疑問:
一不小心貪嘴,水果吃多了;不想加餐吃,就想餐后吃,又擔心碳水過多了;草莓 GL 低,是不是能多吃點?榴蓮含糖量特別高,吃幾口才不會超?
掌握食物之間的相互替換法,讓每天的飲食選擇更靈活,好堅持。
首先,為了控制總熱量和總碳水攝入不超量,我們以「90 千卡一份」作為標準,計算出各種食物「一份」能吃多少。
同樣是 90 千卡,不同水果一份的量,還是差異挺大的。
90 千卡常見水果對應重量
品種
可食果肉
參考量
圣女果
360 克
哈密瓜
265 克
西瓜
265 克
李子
237 克
杏(小)
237 克
庫爾勒香梨
214 克
文旦柚
214 克
蜜橘
200 克
蜜桃
196 克
橙子
187 克
富士蘋果
184 克
巨峰葡萄
176 克
芒果
173 克
火龍果
163 克
藍莓
158 克
獼猴桃
148 克
無花果
138 克
荔枝
127 克
山竹
125 克
香蕉
105 克
冬棗
80 克
榴蓮
60 克
* 數據來自《中國食物成分表(第 6 版)》 & USDA 食物數據庫;
* 重量為可吃的純果肉量,考慮到果皮果核,實際可參考圖片;
然后,確定好自己各類食物能吃多少份,就可以開始換啦。
水果與水果作為同類食物,可以靈活換。
例如,每天吃 1 份水果,那可以:
今天吃西瓜,1 份可以吃 265 克;
明天吃蘋果,1 份能吃 184 克;
早上吃 0.5 份柚子 105 克,下午吃 0.5 份葡萄 88 克……
總之,每天總量不超過 1 份,哪怕糖很多的榴蓮,也能吃一點解解饞。
偶爾不小心水果吃多了,也不用慌,可以少吃點主食來換一下。
90 千卡不同主食重量
品種
重量/g
品種
重量/g
米飯
78
饅頭
40
煮面條
84
玉米
80
蒸土豆
130
紅心紅薯
147
* 數據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換算;
例如餐后想多吃一份西瓜,那今天這頓的米飯就要少吃 78 克(一份)。
但要注意,水果和主食只能偶爾換換,不能天天用水果替代主食。
偶爾水果吃多了少吃點主食,能保障一天的碳水化合物不超標。但水果和主食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有很大不同,經常用水果替換主食,飲食就不均衡了,反而不利于長期控糖。
掌握了前面這兩步,控糖的朋友基本上就沒有什么水果是絕對不能吃的啦。
但生活中,可能還是會遇到一個真實的問題:明明很注意了,為啥血糖還是飆高了啊?
第三步:吃了不放心?監測血糖很重要
老糖友們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同樣的食物,小區的老張吃了血糖平平穩穩,自己吃了血糖卻嗖嗖飆升……
每個人的代謝和食物反應,真的各不一樣。
無論是 GI,還是 GL,又或者是熱量表、含糖表,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測試數據參考。具體怎么樣,只有每個人自己知道。
同樣是榴蓮,有人歡喜有人憂
圖片來源: 網友
醫生通常會提醒糖尿病患者或胰島素抵抗人群,要養成監測血糖的習慣。監測不僅是為了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也是了解自己的身體代謝特點,發現自己對哪些食物比較敏感(怕疼怕忘怕麻煩的朋友,可以試試 24 小時動態血糖儀)。
自己吃了血糖嗖嗖升的水果,哪怕是低 GI、低 GL,下次也要少吃點;自己吃了血糖比較穩的,偶爾貪嘴多吃幾口也不慌。
理論方法 + 個人實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吃水果方案,控糖人也可以放心享受甜甜的水果。
快把文章分享給需要的家人朋友,一起健康吃水果吧
最后嘮兩句
隨著自己和父母家人年齡增大,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開始找上門來。
讓人難受的常常不是這些疾病本身,而是為了控制疾病要改變很多生活習慣。要記得吃藥,要改變飲食,要堅持運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要么堅持不了,要么活得像個苦行僧,日子過得好沒意思。
其實,慢病飲食不是簡單無趣的「這不能吃,那不敢吃」,而是要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了解,根據習慣、喜好、身體反應做調整,在美食和健康中找到平衡,才可以與食物和平共處。
慢病管理是個長期的事兒,吃得幸福,才能更好地堅持啊。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水果是個好東西,每天都要吃哦~
作者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8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1] 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
[2] Ren Y, Sun S, Su Y, Ying C, Luo H. Effect of fruit on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es mellitus: a meta-analysis of ninet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 May 5;14:1174545. doi: 10.3389/fendo.2023.1174545.
[3] Li, L., Yang, HY., Ma, Y. et al. Whole fresh fruit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different glycemic stages: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investigation. Eur J Nutr 62, 771–782 (2023). https://doi.org/10.1007/s00394-022-02998-6
[4]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of Fruits Complete Chart
[5]《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