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初級跑者,還是資深跑者,在參加馬拉松比賽之前都會為自己設定成績目標。通過以下這兩個指標,可以對接下來自身的馬拉松成績進行一個有效的預測。
10公里預測法
通過跑者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就可以粗略估算跑者的馬拉松完賽成績。
馬拉松耐力系數是一個用于評估馬拉松運動員性能的指標,它通過比較個人馬拉松成績與萬米成績來計算。這個系數的公式為:馬拉松耐力系數(A) = 馬拉松成績(秒) / 萬米成績(秒)。對于業余馬拉松運動員來說,這個系數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因為它可以幫助分析速度儲備能力和預測馬拉松成績。
耐力系數根據專業選手與業余選手有所差異,一般專業選手耐力系數在4.4-4.7之間,業余選手耐力系數在4.6-4.9之間,另外在業余選手中初級選手預測用4.7-4.9之間的耐力系數,其他預測一般用4.6-4.7這個區間耐力系數。
比如近期跑者的10公里成績在1小時,是一位初跑者,那么選擇耐力系數4.9,該名跑者馬拉松完賽成績約4小時54分。
當然,這里只是一個理想情況下對于成績的預測,和實際的比賽肯定會有所出入。
這里簡單說說全馬跑完的基礎,全馬之前首先至少經歷3個月有規律的跑步訓練,跑量至少200公里,另外這兩百公里要有相信的長跑、慢跑、間歇跑結合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馬拉松,不然平均一天跑7公里,一個月隨便都是200多公里了,實際上這樣去跑馬拉松分分鐘跑崩。
最大攝氧量預測法
通過測量在12分鐘內全力跑的最長距離,來得出你的耐力評價標準。
即12分鐘內耗盡最大能量完成、并推移出最長的里程數。
我們可以利用“12分鐘跑步配速測試”,在賽前提前估算自己跑馬的大概成績。當然耐力系數和性別、年齡、跑量有很大的關系,個體也存在差別,此標準僅供參考。
12分鐘跑的主要作用是測量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VO2max)=22.35X距離(km)-11.29
通俗的說就是,如果一個跑者在12分鐘內跑3公里,那么這個跑者的最大攝氧量就是55.76。
以下表就是通過最大攝氧量對于馬拉松成績的預測
這只是一個理論預測數值,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績,除了最 大攝氧量這個基礎外,還需要長期的耐力跑訓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