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這樣匆匆忙忙得過去了,但在校園里的那些時光想必是每個人青春里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些做不完的試卷、為排名憂心的晚上,也許還有偷偷看向鄰座的少年或裙擺飛揚的姑娘的目光,在考試、升學讓我們天各一方之前,無數這樣的小美好組成了我們記憶里永不褪色的繽紛時光。
2019中高考將近,又是一年奮發、激揚、邁向未來的季節,或許亦有遺憾、別離、面對這更大世界的猶豫與彷徨。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學子們已經如今天一樣,為了自己的未來,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努力。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作品來自宋朝。
宋朝的科舉制度已經在唐朝的基礎上完善,經北宋宋太祖、宋英宗等不斷調整與完善后分為三級,即解試(州試)、省試與殿試,考察包括經義、策問、詩賦等,每三年進行一次。
秋天,各州進行考試,考中者參與第二年春天由禮部舉行的省試,當年進行殿試,通過殿試的考生稱為進士,即可被授予官職。
而今天的我們更為熟悉的佳話“連中三元”,是指明清時期,在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核中均取得第一名,即獲稱“解元”、“會元”和“狀元”的榮譽,這恐怕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追求了,在整個明代也僅有兩人獲此殊榮。
時至今日,科舉考試制度已被廢除,但如中考、高考等選拔形式并沒有遠離我們的生活。不論是望著眼前還是帶著回憶,讓我們來一起讀一首詞,傾聽一段科舉考試前的故事吧。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
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已準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卻笑人間舉子忙
提起辛棄疾,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是一個背對著遼闊江山而憑欄嘆息的身影,讀辛詞的日子開始得極早,曾因“卻道天涼好個秋”而豁然明白千帆過盡的蒼涼,也曾因“夜半狂歌悲風起”而陡然感受到憂國憂天下的悲壯。當然,今天這首鷓鴣天退去幾分豪放,而多了些貼近生活的清新,因為它表達的是送別時對學生最殷切的祝福,體現著詞人與門人相處時無比真摯的一面。
開篇明來意,詩人為將要遠去的門人范廓之(范開)提筆賦詩。親愛的廓之,你就要穿著白色苧麻做成的衣服,在初秋微涼的日子里去參加考試啦。這里,這位門人要參加的是解試,相當于明清時期的鄉試,是選拔舉人的考試。
接下來三句,詩人放飛想象,大筆一揮,為門人描繪著未來的圖景:
考場中,你文思泉涌,和其他考生一起低著頭奮筆疾書,筆尖與紙面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正像春蠶啃食桑葉的聲音,在長長的走廊中回蕩。
過程十分順利,考試結果怎樣呢?呀,你不僅在解試中如魚躍龍門(禹門),成功通過,甚至在明年更高一級的省試中也取得了極好的成績,最終在殿試中及第,蟾宮折桂,順利做官。
古時以“魚躍龍門”等比喻考中,“桃花浪”喻指在春天進行的省試。宋代葉夢得所著《避暑錄話》中有云:“世以登科為折桂”,可以將這里的“桂子香”理解為對門人及第的美好祝愿。此句與下句詩人均有不著痕跡地化用典故,也可見作者文學積累之深厚。
展望了一番未來的輝煌圖景,詩人將筆觸轉回現實。廓之啊,你就要啟程了,你背上書與劍上路,正像是《逍遙游》中遮天蔽日的鯤向北海遷徙,又像是《詩經》中的鳳凰展翅飛向東升的太陽。這里選用的典故大氣磅礴,縱然是無比貼近生活的選題,依然體現了辛棄疾詞一貫的豪邁風格。
收尾句,像是一位長輩跟學生開著玩笑,但也體現著這位老師對學生寄予的厚望。廓之啊,明年這個時候你一定已經青云直上,擔任要職了,到時候,你就可以輕松愉快地看著世間那些尚未取得功名的舉子為前途奔忙啦。
此刻,讀完這首詞的你想起了什么呢?回想中考、高考,無數難過的回憶似乎都隨著交送的試卷而煙消云散了,對前路未知的猶豫也因腳踏實地的行動而不那么清晰了,但仍然記得,青春里有過很多期待,做過很多夢,對世界有很多單純的向往,很慶幸,這些純粹的力量支持著我一路走來,可能未有魚躍龍門、蟾宮折桂,但至少一直成長,慢慢變好。
把這首詞里的祝福送給面臨重要考試的學子,也送給每一個在人生路上不曾停步的我們,鵬北海,鳳朝陽,腳步不停時光長。
作者 | 陸柚子
主播 | 奕霖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入群學習 | 微信(szbd666)
圖片 | 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