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有國企倒閉的消息:
其實現如今,國企倒閉、機構裁撤、減員...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畢竟我國46萬家國央企,其中既有列入GWY國資委或財政部中央企業名錄的央企,也有省屬國企,還有為數眾多的市屬、區(縣)屬國企,以及上述企業的眾多分子公司、孫公司...
數量多了,公司效益、經營管理、企業文化...自然良莠不齊。
不過這么多國央企中,有一類最不建議進,那就是:
非母公司主營業務的N級子公司。
這類企業通常有幾個特點:
1、都屬于經營性國央企,充分參與市場競爭。
由于要在市場上和民企、外企搶地盤,所以注重業績考核;
又由于國企性質,所以國央企的繁瑣流程、J檢S計、文山會海...一個也不能少,還要承擔D建等ZZ任務,工作壓力并不小。
同時,又有著國央企的通病,形式主義、G僚主義、Q帶關系、內耗內dou,
薪酬待遇還比同行業做得好的民企低一截。
這樣的國央企,很容易成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學歷的GX戶聚集之所,沒關系沒背景的普通人進去,工作壓力大、專業得不到發揮、晉升難于上青天,
時間久了,學到的都是人情世故、推諉扯皮、“向上管理”,根本學不到什么有價值的技能,
很多人年齡越耗越大,再出去根本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2、企業用人也參照市場化管理。
殘酷的是,這類國央企雖然相對私企略為穩定,但“三項改革”后,越來越強調“能進能出”,員工的市場化退出機制越來越完備。
雖然“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卻也為部分領導憑喜好“優化”員工提供了方便,
只要想讓你走,調崗、降薪、末位淘汰、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的是辦法。
再加上這類企業大多經營情況拉胯,
久而久之,一方面能力退化、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沒關系晉升難,35歲以后還沒升上去、或是企業效益不行同樣面臨優化危機,
假如這時候被拋到市場上,可以想見是什么結果。
3、公司級別較低,二級、三級、四級及以下子公司。
這類子公司、孫公司、孫孫公司...和它的集團公司從法律層面而言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企業法人,
子公司的級別越低,市場化程度越高,管理越混亂,穩定性、規范性也越差,
但運營機制的靈活度、市場反應的靈敏度又比不過民企,所以效益也往往干不過民企,
收入水平、穩定性也就可想而知。
譬如文章首圖這樣新成立的小國企,各項制度百廢待興,業績壓力還大,
如果業務本身不是很有前景、或是攤上一個不怎么懂經營的領導,那裁撤的風險并不比民企小多少。
4、業務領域離母公司主營業務較遠。
子公司級別越低(比如三級四級五級),業務領域離母公司的主業就越遠,
可能就是某個大領導聽了一場匯報,或是突然拍腦袋想要試點一個新業務、上馬一個新項目,就拉起一幫人馬開干。
比如母公司是金融主業,這家公司做的卻是互聯網業務,甚至畜牧水產、養殖業...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業務,
這樣的子公司,基本上就屬于為母公司輸血的邊緣產業,假如失去了輸血的能力,命運可想而知。
之前就寫過一篇文章描述這類企業的弊病:
有些國央企,沒有體制內的命,卻有體制內的病。
所以,這一類國央企,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但凡你有得選,我都勸你不要去。
還不如去好一些的民企,起碼能拿幾年高收入,還能鍛煉自己、保持市場化的競爭力,
哪怕遭遇裁員,出去也能找得到工作、混口飯吃。
當然,壟斷型、政策性的國央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能進的也就是這一類經營性國央企,
那我建議你進之前還是參考一個指標:
是不是行業頭部經營性國央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