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長三角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分到了蛋糕,蘇錫常吃到了上海外溢的紅利,而南通也不例外,我認為南通近些年一共分到了兩塊蛋糕。
近日,上海機場集團官方確認與南通市政府共同簽訂了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第三機場落地南通就是南通分到的其中一塊蛋糕,上海第三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近期達4000萬人次、遠期達8000萬人次,運行等級4F,等級比虹橋機場還高。
上海第三機場是上海溢出的蛋糕,或者說是長三角快速發展的紅利,因為虹橋機場已經飽和了,難以增加航班,而浦東機場也趨于飽和狀態,據媒體預計,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2.3億人次,未來將有6000萬的溢出量。
如果南通沒在上海身邊,是難以支撐起兩座國際機場的(興東機場和上海第三機場)。
為什么選址南通?一是地理位置優越,與上海隔江相望,二是南通土地資源和空域容量充足,便于規劃和建設大型機場項目,三是上海第三機場與上海虹橋、浦東機場之間的距離比較均衡,競爭關系不強,反而協作共贏的目的更強。
要知道一座國際機場不僅僅是客運帶來的商業活動、旅游和一系列的三產配套,更關鍵的是還有貨運,國際機場會大力推動物流和臨空產業的發展。
之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經就做過測算,廣州白云機場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增長29.9億元,拉動廣東省GDP增長120億元;而廣州白云機場每增加10萬噸貨郵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增長87億元,拉動廣東省GDP增長356億元。
所以在未來,上海第三機場將大大推動南通的物流、商務、制造、旅游、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比如以機場為中心建設物流園區,促進快遞、冷鏈、電商等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比如機場周邊將吸引更多制造業企業布局,特別是對時效性要求高的行業。
如果說南通分到的其中一塊蛋糕是建設上海第三機場承接上海溢出的客貨量的話,那么南通另一塊蛋糕就是承接上海產業轉移。
眾所周知,南通是一心想建設“北上海”的,在2017年的時候,南通就對外公布了江蘇省《關于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的批復》,一是想承接上海更多的產業,二是想加速推進與上海互聯互通。
更關鍵的是,現在南通不僅在承接上海外溢的產業,還在承接蘇南地區外溢的產業,比如近幾年,新落戶南通的制造業項目60%都來自上海和蘇南地區。
在南通,各類以滬通為主題的產業合作園區特別多,南通很多縣(市)都在與上海合作共建園區,對接工業園和產業項目。
這種近在咫尺的跨區域產業合作平臺非常利好南通的發展,既能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又能優化升級南通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當然對于擴大就業和增加稅收也是非常利好的。
綜上所述,南通的未來可期,這些年,既承接了上海溢出的產業轉移,又將承接上海溢出的航空客貨量。
長三角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上海的北大門或將成為推動長三角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