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進兒童福利院兒童對襄陽古城文化的了解,襄陽市兒童福利院聯合民福社工于開展了“聽北街故事,訪古城印象”文化主題活動,兒童作為小文化志愿者講解宣傳襄陽文化,活動共吸引9名兒童、13名志愿者參與。
7月6日上午,9名兒童小講解員正式在北街面向游客采取景點接龍的解說方式,從襄陽北街開始,由南向北依次向游客介紹北街和古城文化。“襄陽好,第一是蕭樓,大家知道蕭樓指的是什么嗎?就是指昭明臺,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昭明臺,但可能沒聽說過蕭樓。這里就要講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的故事……可惜他英年早逝,被稱為‘昭明太子’,后人為紀念他所以修建了昭明臺。”志愿者小昉認真講述著昭明臺的歷史由來,游客與講解者一同沉浸其中。
“剛剛我們提到北街有三組鑄銅雕塑,再往前走,大家猜猜是哪組雕塑了?對,就是《南船北馬》……還原了古襄陽碼頭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也反映出古襄陽曾經的熱鬧與繁華。”志愿者小丹聲情并茂地向游客講解北街人物雕塑的歷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活動尾聲,民福社工組織孩子們進行了活動分享,孩子們講道“期待下次的到來,通過活動提升了自信,鍛煉了自我,增強了集體意識”,社工對孩子們的付出給予了肯定,并為此次活動中“北街文化兒童講解員”頒發了榮譽獎狀。
為讓小小講解員更加了解北街的文化和歷史,此前兒童作為游客實地探訪北街,跟隨北街文化傳播志愿者逐個地點聽取講解,感受昭明臺、單懋謙紀念館的久遠;品味北街兩座牌坊上楹聯詩詞;探尋古城夫人城的故事,一路上的文化輸入增加了兒童對襄陽文化和社會歷史的興趣。社工并對招募的9名兒童小講解員,用四天的時間進行了北街文化講稿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向北街游客宣講。
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福利院兒童的暑假生活,提升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增加了兒童對家鄉的熱愛,培養成一名小小文化志愿者,為打造襄陽城市新名片、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貢獻了力量。
撰稿:徐 敏
審稿:譚顯坤
編輯:徐 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