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與情婦愛娃雙雙自盡。
其遺囑中寫道:“解除赫爾曼·戈林職務的同時,其不再具備接班人資格,改由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繼任。德國空軍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赫爾曼·戈林的責任,赫爾曼·戈林是德國空軍的罪人。”
自1935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國防軍軍官在10年間共有26人獲授元帥軍銜。其中,陸軍元帥19人,海軍元帥2人,空軍元帥5人。
另外,還有一人獲得專為他一個人而特別設置的軍銜——“帝國元帥”。
他就是赫爾曼·威廉·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 Wilhelm Goe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
1893年1月12日,戈林出生在巴伐利亞南部羅森海姆縣基姆湖畔的一所療養院中。
1909年,16歲的戈林被身為外交官的父親薦入柏林貴族名校“普魯士軍官學校”就讀。
1913年,戈林通過該校畢業考試,成為一名陸軍候補軍官生。
1914年1月,戈林獲授陸軍少尉軍銜,被派往第112“威廉親王”步兵團服役。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戈林隨第112“威廉親王”步兵團進入法國作戰。
1914年10月,戈林因戰傷在住院期間獲準轉入第5集團軍第25野戰航空營,成為一名偵察機觀測員。
1915年9月,戈林轉任第5集團軍第25野戰飛行營戰斗機飛行員。先后服役于第7戰斗機中隊、第5戰斗機中隊、第10航空補充營等多支飛行部隊。
1917年5月,戈林升任第27戰斗機中隊中隊長,晉升中尉軍銜。
1918年7月,戈林升任第1戰斗機聯隊聯隊長,晉升上尉軍銜。
第1戰斗機聯隊又被稱為“里希特霍芬聯隊”,“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男爵是首任聯隊長,繼任者是威廉·萊茵哈特少校,戈林是第3任聯隊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戈林駕駛戰斗機擊落敵機22架,獲德皇威廉二世親自頒授“藍色馬克斯勛章”和“大鐵十字勛章”。
戰后,戈林加入德國工人黨,成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與阿道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于1923年一同領導了“啤酒館政變”。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出任德國總理,組建內閣時任命戈林為“國家航空專員”。3個月后,升格為“國家航空部長”。
此時的德國受《凡爾賽和約》限制,沒有空軍。“國家航空部”是為日后重建德國空軍提前做的布局,“國家航空部長”將是未來的德國空軍總司令。
1933年4月26日,戈林將手伸到了警察系統,他把阿爾布萊希特王子大街第8號的一家旅館改建為“普魯士邦秘密警察總部”,自任秘密警察總長。這便是日后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的前身。
1934年6月30日,阿道夫、戈林、希姆萊、海德里希在“長刀之夜”行動中大開殺戒,清除了與“黨衛隊”爭權而屢次沖突的“沖鋒隊”領袖羅姆,由此使得國家警察系統的事權獲得統一。
1934年7月3日,戈林兼任國家森林部長與國家狩獵部長。任上制定了《國家狩獵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為保護野生動物而限制狩獵的國家性法令。
戈林本來酷愛狩獵,為了作好表率,踐行自己制定的法令,他將心愛的獵槍沉入了巴伐利亞羅森海姆縣的基姆湖,那是他的出生地。
戈林還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貼有一張標語:
“虐待動物的人就是在傷害德國人民的感情。”
戈林儼然成了一位環保衛士!
1935年2月26日,阿道夫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下達德國重整軍備的命令,向全世界宣布:德國國防軍將從10萬擴充至30萬。
同日,正式任命戈林為德國空軍總司令。
1935年5月,戈林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
1936年4月,戈林晉升空軍大將(一級上將)軍銜。
1938年2月,戈林晉升空軍元帥軍銜。
戈林就任空軍總司令后,因為經費和資源有限,將正在研發的兩款4發重型戰略轟炸機以及重型戰略運輸機下馬,并迅速投產雙發中型轟炸機和中型運輸機,目的是盡快提升德國空軍轟炸機和運輸機的數量。
面對空軍內部眾多質疑聲,戈林反駁道:
“想要1000架4發重型戰略轟炸機,還是想要3000架雙發中型轟炸機?我的回答是,元首只會問我空軍有多少架轟炸機,而不會問這些飛機有幾個發動機。”
從后來戰爭發展的情況來看,戈林的這個決定是錯誤的,是致命的,是德國空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戰爭前期對付弱小的波蘭,德國空軍沒有遇到大的問題,但到了法國戰役時,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面對幾乎已經沒有了抵抗意志,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時,德國空軍卻未能阻擋住30余萬盟軍潰兵們逃生。
1940年5月24日,當勢如破竹的德軍裝甲部隊突然接到統帥部大本營發來的一紙莫名其妙的“停止追擊”的命令時,被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已經全然丟棄了重裝備的英法聯軍終于獲得了一線生機。
5月24日至6月4日的“發電機行動”海上撤退中,英國人窮盡一切手段,連漁船都不放過,幾乎用盡了一切只要可以浮在海面上的東西,終于把33.6萬英法聯軍接回了本土。
英法聯軍之所以僥幸得脫,全依賴著來自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的神助。
戈林向阿道夫保證“單憑空軍即可將敵軍殲滅”,并建議“裝甲部隊停止追擊,適當后撤,以免被空軍的轟炸而誤傷。”
而阿道夫竟然也同意了由空軍單獨在敦刻爾克執行殲滅英法聯軍的任務。
當第19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率部推進到距離敦刻爾克不到10公里時,接到了A集團軍群坦克集群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第19裝甲軍停止前進。
克萊斯特稱“敦刻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
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萊斯特提出抗議,但克萊斯特雙手一攤“這是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
于是,古德里安的3個裝甲師只得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
當然,克萊斯特也向德國空軍總參謀長漢斯·耶匈尼克提出了質疑,他同古德里安一樣絕不相信空軍能夠單獨殲滅40余萬英法聯軍。
空軍總參謀長漢斯·耶匈尼克(圖中左二)也不相信戈林的保證,他揶揄道:
“你錯了,鐵人(指戈林)相信它(德國空軍)可以!”
最終,總計338226名盟軍官兵借由海路撤回了英國本土。
敦刻爾克一役,戈林犯下了嚴重的戰略性錯誤。否則,海峽對面的英倫三島就只能在剩下的日子里用10歲—16歲的童子軍去對抗阿道夫了。
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德國空軍不僅在敦刻爾克無功而返,其后無論是針對英國人的“海獅計劃”,還是針對蘇聯人的“巴巴羅薩計劃”,都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940年7月開始的不列顛戰役中,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德國空軍由于載彈量小,滯空時間短,再加上英軍的雷達預警,戈林在隔海轟炸中,始終沒有什么像樣的戰績拿得出手。
歷時一年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空軍總計損失1744架戰機、飛行員及機組成員1542人。而德國空軍損失了1977架戰機、飛行員及機組成員2585人。
由于空戰集中在英國上空進行,德軍飛機一旦被英軍擊落,飛行員及機組成員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因此德軍空軍損失巨大,極大地削弱了其后入侵蘇聯時的戰斗力。
時隔20年,戈林對于德國空軍的建軍思想,始終還是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作為上尉戰斗機飛行員的認知上。
不僅如此,戈林在補給、后勤、戰略、飛機研發、技術工程等諸多領域上完全無知,而這些門類卻是建設現代空軍的全部核心要素。
但他卻憑著與阿道夫密不可分的政治關系而牢牢占據住空軍總司令這一重要位置,致使德國空軍在戰爭初期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隱患,未能得到及時糾正和解決,導致最終在東線戰場上積重難返。
1942年11月,德軍第6集團軍被蘇軍合圍,阿道夫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在決定第6集團軍是要突圍還是固守時,又是戈林拍著胸脯保證,空軍確保對第6集團軍進行每天300噸的空運補給。
正是因為有了戈林信誓旦旦的承諾,阿道夫命令保盧斯率第6集團軍就地固守。
結果卻是,德國空軍在最好的狀態下每天也只能投送120噸物資。而飛機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又根本出動不了,僅僅幾周之后,空運補給的行動幾乎完全停止。
幾番折騰下來,第6集團軍原來的285000人馬因為給養不足,傷病凍餓等原因,僅剩9萬余人存活下來。
1943年1月31日,保盧斯接到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的命令,只是平靜地嘆息道:“元首真是慷慨。”
1943年2月2日,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以下24名將軍,及其9萬人馬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城下向蘇軍投降。
保盧斯本人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位被俘虜的德軍元帥。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非戰場上,隆美爾元帥的非洲軍團被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打得一退再退,困在沙漠里動彈不得,而戈林則再度保證空運補給可保無虞。
但沒有戰略運輸機的德國空軍又哪有能力為30余萬大軍運送補給呀,戈林再度食言,禍害完了保盧斯,又接著來禍害隆美爾。
但第一個被戈林禍害死的,既不是保盧斯,也不是隆美爾,而是戈林自己的老戰友,空軍大將(一級上將)恩斯特·烏德特。
恩斯特·烏德特是一戰時期除“紅男爵”之外最好的王牌飛行員。“紅男爵”擊落敵機80架,烏德特擊落敵機62架,其戰績緊隨其后,排在第二位。
烏德特是戈林一戰時期的老戰友,二戰爆發前,被任命為德國空軍兵器生產總監,分管著德國空軍武器開發、技術改進、后勤補給、財政、系統生產等等重要工作。
1940年末,德國空軍在英吉利海峽上空慘不忍睹的戰績,戈林將責任推給了烏德特。指責他戰前組織研發的轟炸機載彈量小,且拖延戰斗機的生產進度。為此,烏德特遭到了阿道夫的嚴厲批評。
西線沒打好,東線就更不成了!
1941年的蘇德戰場上,在天空中翱翔的德國戰鷹,再不是曾經那些優秀的德國飛行員和射手們了。
那些有著高超的戰術技巧和良好的協同能力的天之驕子們,他們中的一大半不是溺死在英吉利海峽冰冷的海水中,就是被關押在英倫三島的戰俘營中。
空軍是技術軍種,無論是飛行員、機組成員,還是地勤人員,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是根本無法培養出來的。
于是,戈林只得從國內飛行學校抽調教員和學員奔赴前線,而這些學員的飛行經驗大多不足100小時。
與戰前相比,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從飛行學校畢業,歷經訓練部隊再到戰斗部隊,總計達400小時的飛行經驗。而現在區區100小時的訓練便要奔赴戰場,結果可想而知。
蘇德戰場上的空戰殘酷而激烈,德國空軍高強度的出動率,不僅增加了戰損,更導致了飛行事故的頻率發生。
飛行員是死一個少一個,飛機也是摔一架少一架。
東線戰場面對這樣的情況,勝則爭功,敗則諉過的戈林卻將所有壓力轉嫁給了烏德特,要求烏德特把飛機的月產量提高一倍。
而德國空軍的制造工業此時已無力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不堪重負的烏德特選擇了自我解脫。
1941年11月17日的夜晚,烏德特在辦公室的墻上留下了一行文字后,用佩槍自斃。
直到次日清晨,部下們才發現了烏德特的尸體,以及他寫在墻上的字:
“鐵人(戈林),你拋棄了我!”
但是,這還不算完!
戈林坑完了空軍,接下來馬不停蹄就去禍害海軍。
早在1939年10月17日開始,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為切斷盟軍大西洋海上運輸線,與盟軍艦隊展開了一場歷時5年7個月的海權爭奪戰。
時間來到了1941年,德國空軍在東線與蘇軍血拼之際,戈林也就再顧不上西線了。
失去了空軍的偵察和掩護,德國海軍艦隊屢屢遭到英國空軍的轟炸。海軍司令雷德爾向阿道夫提出組建海軍航空兵的建議。
于是,阿道夫讓戈林把空軍第40轟炸機聯隊交給德國海軍指揮,并以此為基礎,準備組建海軍航空兵部隊。
但戈林卻明確地表示:
“在德國軍隊里,任何會飛的東西都該由我來管!”
戈林對前來接洽的海軍潛艇司令鄧尼茨大發脾氣:
“必須搞清楚一件事,只要我還活著,你們的雷德爾元帥休想得到一支海軍航空兵!”
戈林甚至威脅鄧尼茨:
“就算你們控制了第40轟炸機聯隊,從部隊交到海軍手上那天起,他們從我這就再不會獲得任何補給,包括油料和配件。”
無奈的鄧尼茨(居中手握權杖者)在后來的大西洋戰役時,他所指揮的潛艇部隊總是獨自面對盟軍的海空軍聯合攻擊,就連偶爾使用一下偵察機都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這才逼出了他孤注一擲的“狼群戰術”。
1942年2月13日,英美聯軍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約數十萬人傷亡。
1942年5月30日,英美聯軍首次派出近千架飛機對科隆發起轟炸。
之后,盟軍大機群轟炸德國本土逐漸成了常態。
戈林以及德國空軍的聲望在國內跌落到了最低谷。
1943年8月18日,出于軍人的榮譽感,空軍參謀長漢斯·耶匈尼克將軍不愿自己的聲名被污,成為了德國空軍繼恩斯特·烏德特之后,第二位自殺身亡的大將(一級上將)。
耶匈尼克死前,留下了“我再也不愿與國家元帥共事了!”的遺言。
就從這刻開始,戈林逐漸失去了阿道夫的信任,就連軍事會議都不再通知戈林參加。德國空軍在軍事上的失敗讓戈林慢慢淡出了政治舞臺。
1945年4月23日晚上21時,因“擅自與英美媾和”,黨衛軍中校伯爾尼哈德·法蘭克奉阿道夫命令率黨衛隊士兵將戈林及其家人、隨從逮捕監禁。
不久,德國國家廣播電臺播出消息:
“赫爾曼·戈林國家元帥心臟病發作,狀況危險,其本人已向元首辭去空軍總司令職務。元首接受其辭職后,任命空軍大將羅伯特·馮·格萊姆為空軍總司令,同時晉升為空軍元帥。”
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與情婦愛娃在“狼穴”雙雙自盡,其遺囑中寫道:
“解除赫爾曼·戈林職務的同時,其不再具備其接班人資格,改由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繼任。”
遺囑中用了大量篇幅痛斥戈林:
“德國空軍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赫爾曼·戈林的責任,赫爾曼·戈林是德國空軍的罪人。”
1945年5月6日,德國南方戰區總司令凱塞林元帥下令解除了對戈林及其家人、隨從的監禁。
剛脫牢獄之災,戈林即致電鄧尼茨:
“聽說您要派遣約德爾去和艾森豪威爾談判?比起他,我更能勝任‘元帥對元帥’的談判,使德國獲得更有榮譽的和平。”
在未得到鄧尼茨許可的情況下,戈林迫不及待地派遣副官向西尋找美軍,再次尋求與盟軍單獨媾和。
但這次盟軍沒有接他這個茬。
1945年5月7日,戈林在濱湖采爾地區被美軍第7集團軍的先頭部隊逮捕,并沒收了他的元帥權杖、佩槍,以及所有的勛章,之后將他移送到蒙道夫戰俘營看押。
1946年10月1日,戈林作為戰犯在“紐倫堡軍事法庭”的審判中以“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與其他11名德國高級軍政首腦一道被判處絞刑。
1946年10月15日,在行刑前一天夜晚,戈林服毒自殺身亡,歿年53歲。
本文資料引自——
戴維·歐文(德)著《帝國元帥—戈林傳》宋長琨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