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科蒂中國區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旻加入上海家化
據報道,科蒂中國前總經理陳旻(Kevin Chen)就任上海家化美妝事業部總經理。
去年5月,科蒂集團官宣陳旻擔任中國區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正式成為科蒂中國首位華人“一把手”。此前,陳旻已在歐萊雅工作近十年。
根據相關信息顯示,2012年,陳旻加入歐萊雅中國,擔任高檔化妝品部零售總經理,負責當時歐萊雅旗下所有高端品牌的零售管理、客戶關系和運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2014年,陳旻加入歐萊雅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現皮膚科學美容部),對以薇姿、理膚泉、修麗可組成的專業科學護膚品類業務單元進行轉型,建立起多渠道業務模式,使得活性健康化妝品部連續兩年強勢增長,并成為了歐萊雅中國的重要增長點。兩年后,陳旻晉升為歐萊雅中國副總裁兼活性健康化妝品部總經理,領導了多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與創新發展。
此番加入上海家化,被寄予厚望。因為,上海家化一直處于多變期,備受關注。據公開信息顯示,過去十年間上海家化營收從53.35億元增長到超過70億元,但近年來,增長情況似乎并不樂觀,2021年營收76.46億元,2022年營收71.06億元,去年營收跌至65.98億元,同比下降7.16%。
2024年一季度,上海家化實現營業收入19.05億元,同比降低3.8%,主要由于海外業務下滑致使整體收入承壓;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加11.2%。雖然業績開始逐步從疫情中抬頭,但上海家化已然丟失了行業老大的寶座,其業績表現在2023年被連年增長的珀萊雅超越。在這樣的對比之下,上海家化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上海家化的人事變動也比較頻繁,這與其持續優化組織架構、推進戰略轉型有關。今年5月,上海家化發布公告,宣布聘任林小海為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原董事長潘秋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等相關職務。
據了解,新任董事長林小海出身寶潔,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CEO,擁有30年的快消品行業營銷、管理經驗。而新加入的陳旻同樣具有豐富的快消品從業經驗,他能否擔起上海家化美妝事業煥新崛起的重任,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但上海家化美妝事業如今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僅僅是成功聘任了一個具有豐富行業實戰經驗的職業經理人那么簡單,更復雜的可能是如何給到能否充分釋放出職業經理人能力的環境和體制,以及“新人”和“內部老人”的相互配合協作、齊頭并進等。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不過,我們仍然非常期待上海家化的美妝事業能再上一層樓!
相宜本草總裁俞巍已離職
7月2日,A股上市公司“均瑤健康”在關于總經理工作變動暨聘任總經理的公告中指出,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聘任俞巍擔任公司總經理。
此前,俞巍任相宜本草總裁。據相關信息顯示,俞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職務,并于2024年6月底離開相宜本草。
另據“均瑤健康”公告附件,俞巍于1978年7月出生,美國杜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歷任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全球合伙人,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CMO、首席數據營銷官CDO、兼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護理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兼總裁。
隨著俞巍從相宜本草離職,有關相宜本草的上市話題再被關注。自2020年以來,至少有超過30家美妝企業成功IPO上市,其中,2023年全年,中國本土美妝成功IPO上市的企業就有8家。但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至今無果。這是始終擺在相宜本草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覓光的聯合創始人已離職
近日,美容儀品牌AMIRO覓光出現了重大人事變動與經營挑戰。據媒體報道,該公司員工數量從700人驟降至不足300人,同時確認其聯合創始人、首席財務官(CFO)金昶已離職。一時之間,關于覓光的負面消息接踵而至,更有傳言說覓光已經破產。
盡管覓光否認了破產傳聞,并表示“無任何經營問題”。但有接近覓光的相關人士向財聯社透露,“的確存在員工優化的情況,但具體人數并不愿意透露”。自去年起,覓光就已陷入裁員泥淖,此次更是面臨大規模人員縮減,員工面臨降薪休假或低額賠償的選擇。
曾于2021至2023年實現GMV從4億增長到40億的覓光,似乎正處至暗時刻。如今出現這樣的境況,究其原因,大致歸結于三點:一是太依賴于網紅流量模式,二是產品質量安全堪憂,三是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專業科學,監管力度也越來越大和嚴格。
其中,覓光的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頻繁爆發。僅在黑貓投訴平臺,針對覓光的投訴記錄接近400條,涵蓋了產品質量缺陷、虛假宣傳以及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多個方面。另有消費者反映,花費數千元購買的覓光美容儀使用后造成了皮膚損傷,甚至毀容,而品牌方對此置之不理。還有消費者指出,美容儀的質量堪憂,購買不久即出現故障,如破裂或漏電,這些問題暴露出品牌在品控方面的嚴重疏忽。
除此以外,國家藥監局更新的新規也對覓光打擊頗大。2022年3月,國家藥監局更新《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將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列為三類醫療器械,自2024年4月1日起,未經注冊不得生產和銷售。眾多美容儀品牌,包括覓光,都尚未獲取相應資質。新法規下,品牌匆忙撤下射頻產品。
據企查查數據,2024年上半年美容儀相關企業注冊數量銳減,第二季度僅新增60家,同比2023年第二季度下降67.57%,可見該行業受新規影響顯著收縮。
有觀點認為,作為網紅經濟下的寵兒,覓光曾憑借營銷策略風光無限,卻忽視了產品品質與技術創新的根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單純依賴營銷噱頭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策略,終將面臨考驗。所以,對于美妝美容行業來說,如何始終恪守產品質量安全與如何通過技術研發增強產品能力,才是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
丸美股份董事長之子接掌戀火總經理職位
今年6月,丸美股份旗下廣州戀火化妝品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玉瑩辭去該公司的經理職務,由孫云起接任。
孫云起生于1995年,是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的兒子。公開信息顯示,孫云起從2019年加入丸美股份,曾任主管、部長,公司董事、總裁助理,丸美股份廣州分公司負責人,娛丸營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等多個職位。不過在2023年8月,孫云起曾因個人原因為由辭任丸美股份董事職務,一并辭去公司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此次孫云起接手戀火,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丸美股份二代接班的征兆。
另外,該人事變動,也似間接證實了坊間對王玉瑩離開戀火的傳聞。公開資料顯示,其曾就職歐萊雅、雅詩蘭黛。操盤過MAC、植村秀、歐萊雅等國際彩妝品牌,具有豐富一線經驗。自2020年加入丸美,王玉瑩歷任丸美股份社交媒體部內容營銷總監、戀火事業部市場總監、部長等職。在其操盤下,戀火營收從1500萬元快速攀至6.4億元,成為公司旗下最重要的增量品牌。
隨著新興品牌關鍵人物的離職,已經連續三年遭遇業績停滯下滑陣痛的丸美股份,能否恢復增長之勢?孫云起掌舵后的戀火能否持續增長?丸美股份業績又怎么走、能否追回失去的3年?這些可能都是丸美股份需要面對的大問題。
雅詩蘭黛首席財務官將于明年卸任,繼任者將在未來幾周內任命
7月12日,美國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宣布,其首席財務官Tracey Travis將于2025年6月30日離職。公司已確定繼任者,并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完成任命程序。
Tracey Travis自2012年起擔任雅詩蘭黛首席財務官,期間公司在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進展,并完成了對Tom Ford和Deciem等品牌的收購。
雅詩蘭黛的市值在Travis任職期間有所增長。公司將繼續關注市場動態,并根據需要調整業務策略。
但,僅僅從中國美妝市場角度而言,雅詩蘭黛無疑正面臨現實的挑戰。隨著國貨美妝的崛起,雅詩蘭黛等外資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上贏得佳績,也的確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大問題。
Diptyque高層大變動
據Cosmetics Business報道,近日,法國沙龍香水品牌Diptyque將任命原品牌高級副總裁Laurence Semichon為品牌新的首席執行官,負責加快香水品牌的擴張計劃,7月1日起生效。
Diptyque于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該品牌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商場(IFC)開設了一家小型門店,很快成為品牌銷售額最高的門店。之后,Diptyque在中國擴張,2015年在上海恒隆廣場開設了首家中國大陸旗艦店。截至2018年底,Diptyque的銷量占到整個中國小眾香水市場的1/4。Diptyque中國官網顯示,在國內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共開設了32家線下門店。
在線上,Diptyque在微信、天貓、京東和抖音線上渠道都有開設店鋪。Diptyque中國官網顯示,Diptyque由曼林(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品牌在中國的運營。目前,Diptyque天貓旗艦店粉絲為106萬。在小紅書,Diptyque相關筆記達13萬+,其中Diptyque的夏日之光、杜桑、肌膚之花、感官之水等香水被提及的最多,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
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香水香氛市場規模預計將在570億美元至6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42億元至4433億元)之間,預計到2027年將超過792.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63億元)。今年以來,科蒂、歐萊雅、開云集團等美妝、奢侈品巨頭在香氛賽道動作頻頻。而高端、小眾的香氛尤其受巨頭們的青睞。
面臨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時代機遇,香水香氛企業如何乘勢而為,可能需要做的功課還真不少。至少,對于中國本土的香水香氛企業而言,如何迎頭趕上,還是個大問題。
2024是美妝行業人事變動最為激烈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4年的前6個月中,30多個中外美妝企業發生了至少66起重要崗位變動,涉及全球和關鍵地區“一把手”、重要業務負責人、品牌負責人等多種職務變動類型。
根據未來跡FBeauty的報道,在普遍業績承壓的背景下,提振業務增長是中外美妝巨頭們的當務之急。而行業的人事劇烈動蕩,無疑是這樣壓力的直接體現。
未來跡FBeauty進一步梳理發現,歐萊雅系的高管或許是美容巨頭們最愛“挖”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上半年的人員流動中,有歐萊雅經驗的高管最為“吃香”,雅詩蘭黛集團、LVMH、開云集團、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大公司紛紛引入,Phlur、Biologique Recherche(寶黎研萃)等小眾高端品牌也將擁有“歐萊雅經驗”的人才納入麾下。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上半年人事變動中,新上任的女性管理者就有17位,她們在歐萊雅、寶潔、絲芙蘭、資生堂、香奈兒、歐舒丹等公司中任重要管理職位,也在一些小眾品牌中如Marc-Antoine Barrois、Henry Rose等品牌公司中大放異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本土美妝集團的關鍵之年。半年內,上海家化、丸美股份、珀萊雅、華熙生物等上市公司均發生了人事變更。
毫無疑問,做業績、有增長、能發展,是美妝企業們的共同課題。
(本文綜合整理自包括但不限于《界面新聞》、金融界、新浪財經、未來跡FBeauty、化妝品財經在線等。圖片來源:互聯網。文圖版權歸著作權人。中國香妝融媒體發布本文只是為了傳遞更多的行業訊息之目的,不代表任何的投資或其他暗示,僅供信息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