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環滁皆山也。歐陽修卻獨喜那草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瑯琊山。
山里有他為之命名的醉翁亭,這座亭子承載了他的山水之樂。
慶歷五年,歐陽修貶官滁州,同年寫下著名的《醉翁亭記》。
他熱愛滁州山水,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又主持修建了豐樂亭。
“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豐樂亭在滁州城西大豐山之北。
“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此地風光極美。
“與滁人往游其間”,歐陽修喜歡醉翁亭,也極鐘愛豐樂亭。
豐樂亭建成的第二年暮春,歐陽修寫下《豐樂亭游春三首》。
01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宋 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 其一》
賞析:
春天,大豐山上一片郁郁蔥蔥的繁華景象,山鳥在蔥蘢的綠樹間啼鳴,晴空萬里,暖風輕拂,落花繽紛。
鳥兒歡歌,花兒翩躚,置身其中的太守,沉醉在這燦爛的春光中,待到明日酒醒時,只怕春天已經走遠。
這是組詩中的第一首,寫惜春之情,太守與民同樂,寄情滁州山水,流連其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彼時,因為支持慶歷新政,上書為范仲淹等友人分辨,而遭貶滁州,他樂觀曠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滁州的好山好水,陶冶了他的心靈,也慰藉了他的失意,所以,他的醉既是醉心山水,也是自我療愈。
02
春云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宋 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 其二》
賞析:
頭上是暖暖的陽光,天空中漂浮著淡淡的云彩,綠草如茵,腳下茂盛的春草牽扯著游人的衣襟,柳絮蒙蒙,灑落在身上。
暮春時節,趁著春光還未老去,太守忙完公務,抽出時間到豐樂亭游賞,好山好水看不足,每每乘興而至,又盡興而歸。
這日太守游覽大豐山風光,賞美景,品美酒,不知不覺又醉醺醺的了,只見他坐在小竹轎上大醉而歸,滿載一身的鮮花。
這是組詩中的第三首,寫醉春之態,坐竹轎,載鮮花,風流倜儻,放蕩不羈,這樣一位親民的太守,滁州百姓怎能不愛?
而這也是歐陽修“寬簡”為政的一個側面,輕松慵懶,百姓和自己都過得很輕松,又不荒廢政事,也是政通人和的體現。
03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宋 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 其三》
賞析: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斜陽向晚,已經是日暮時分,廣袤無垠的郊野,青青草色連綿不絕,一直蔓延到遙遠的天際。
山中的景色如此美好,興致正濃的游人,哪肯輕易地離去,也不管春天將要老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滿地。
組詩中的第三首寫對春天的眷戀之情,盡管天色已晚,可游人還不舍得離去,看到那落花被踐踏,詩人又心生不舍。
紅花綠樹,青山斜日,長郊草色,這是多么鮮艷明媚的春景,可是,這么美好的春天就要走遠了,要相見,隔年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鐘情醉翁亭美景,也熱愛豐樂亭風光,四時之景不同,樂亦無窮。
但是,對于豐樂亭春景,他又是別有一番心腸,三首小詩,寫盡惜春之意,醉春之態,戀春之情,實在美不勝收。
后記:
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宋 歐陽修《豐樂亭記》
豐樂亭建成后,歐陽修寫下《豐樂亭記》,以上引用的這段話即出自此文,是其闡述建此亭的目的。
彼時,歐陽修正當盛年,之所以稱自己為醉翁,不過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而已罷了。
這是歐陽修仕途生涯的第二次遭貶,樂觀豁達的他,郁悶過后,也就釋懷了,因為他還要為政一方……
《豐樂亭游春三首》是一組游記,記載的是歐陽修與民同樂的盛況,寫景抒懷,情致纏綿,余韻悠悠。
參考資料:
《宋史 歐陽修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