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養殖中有一種非常嚴重的病毒病,傳染性高、發病快,死亡率高,一旦發病損失慘重,非常頭疼。不管是活餌鱖還是飼料鱖,都被病毒病困擾,發病急、傳染快、死亡率高,早期一口塘每天能死十幾尾,一周左右,死亡達到成百上千條,甚至嚴重的塘口可能會全軍覆沒。
鱖魚傳染性脾腎壞死是由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感染鱖魚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又稱鱖虹彩病毒病,患病鱖魚鰓白,貧血狀,鰓絲有出血點。眼球有出血點。脾腫大,呈紫黑色,腎臟貧血或紫黑色。肝白,有出血點,花肝狀。腸內充滿黃色透明流晶樣液體。
鱖魚病毒病分三類
注意:鱖魚病毒病的主流病原【虹彩病毒】,在水溫20℃以下,很少發病,28-30℃為最適宜流行水溫。在季節交替期、氣候突變、晝夜溫差大、持續陰雨低溫天氣、水體出現“倒藻”等,水環境突變、水質惡化、病原(寄生蟲、細菌)感染、用藥不當、餌料魚未經消毒或投放量過大,都非常容易可誘發或加劇病情發展。
鱖魚病毒病傳播途徑
注意:鱖魚病毒對餌料魚并沒有致病性,因此攜帶病毒的餌料魚,不會呈現病態現象。
鱖魚虹彩病毒的特征
外部條件的刺激是疾病暴發流行的誘因。攜帶病毒的鱖魚在發病季節對外來刺激極為敏感,特別在季節交替期、氣候突變、晝夜溫差大、持續陰雨低溫天氣、水體出現“倒藻”時高發此??;而病原(如寄生蟲、細菌等)感染、水環境突變、水質惡化、用藥不當、餌料魚未經消毒或投放量過大等均可誘發或加劇病情發展,養殖戶有“越下藥,死亡越多”、“越換水越死亡”等說法。
魚病毒病和細菌性出血的區分
1、品種選擇。鱖魚養殖池塘,如果是細菌性敗血癥,池塘里套養的餌料魚,也會出現細菌性敗血癥。而虹彩病毒只感染鱖魚。
2、癥狀區分。如鱖魚虹彩病毒,由于腎臟、脾臟是病毒感染的主要器官。往往可見脾臟腫大,呈紫黑色,腎臟腫大,充血。細菌性敗血癥脾臟和腎臟腫大,充血,發黑的癥狀不明顯。
3、胃部病變。病毒性出血病,胃部病變表現為斑點狀出血,而細菌性敗血癥無此現象。
4、腸道病變。病毒性出血病腸道病變表現為,腸道充血或環狀充血、腸內容物有黃色果凍樣物質。而細菌性敗血癥腸道膨大、腸內容物稀薄。
癥狀辨別:
★病魚鰓絲粉紅或發白或呈花斑狀。
★胃壁呈斑塊狀充血,腸道充血發紅或呈環狀充血。
★腸道內有黃色流晶狀物質。
★發病魚離群獨游,身體呈“黑頭黃身”
★發病魚體表血液不凝固。
★發病塘水體突然變濁,即所謂“轉水”或“倒藻”
凡發病魚塘有符合上述3--4種臨床癥狀時,基本可以判斷為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進一步確診時須通過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
防控大于治療
一定要做好鱖魚養殖的飼養管理和水體凈化
★如果是餌料鱖,投喂餌料魚先做消殺細菌處理,對投入到池塘內的餌料魚在下池前10-30分鐘內使用科威特+免疫多抗消殺細菌,增強魚體的抗病力,避免各種病原尤其是細菌病毒的帶入。
★肝臟是魚類最大的免疫器官,鱖魚比較貪食,過量食入活餌易得脂肪肝。而日常的殺蟲劑會造成毒素蓄積,損害肝臟,使免疫力急劇下降。定期潑灑肝血旺,促進肝臟的排毒維持肝臟健康。
對于飼料鱖,平時拌料真的靈+真的快,保肝護腸,增強體質,防止病原菌感染。
如果出現了虹彩病毒,CT值在25以上,我們建議緝毒衛士1號連續潑水2次,1瓶1畝,潑水的時候建議停料,第三天用緝毒衛士2號1袋拌料80斤,一天2餐,連續3到5天,可以配合真的快一起拌料使用。
針對虹彩的發展迅速和危害性,防控一定要做在發病之前,然后形成方案的形式定期去搞,核心就是增加免疫和抗病毒。最次的防控標準也需要針對性的儲備相關的藥品,而不是等到發病以后再來尋醫問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