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講故事,每年不重樣。
作者 | XC
出品 | 逐一財經
雷軍有一個年度演講的習慣,持續了很多年。
今年的7月19日,又到了雷軍年度演講的日子了。
1、雷軍故事數字多
今年雷軍的年度演講主題,名為《勇氣》。
雖然和梁靜茹的歌曲同名,但顯然這不是講述與愛情有關的故事——在2024年,小米汽車接連完成了發布、上市、交付、輿論關注于一身的諸多榮耀,對于這么大的一個新征程,雷軍的這個“勇氣”主體,也鐵定了和小米汽車有關。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整場3個多小時的演講過程中,小米汽車的篇幅就占了近一半的時間。
但和其他發布會略不同的地方是,雷軍并沒有一上來就做商業營銷和廣告,而是娓娓講述了他和小米汽車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焦點便是小米為何要造車,在雷軍的演講中,小米造車的原因是美國制裁風波。
這個理由無懈可擊,雷軍的素材也自然來自客觀現實。但至于此前有自媒體猜測小米造車的緣由是“手機增長已到天花板,所以不得不開辟第二條戰線”的臆測,那就只有雷軍自己知道了。
有了充分的造車理由,那么接下來便是真正與車相關的故事了。
第二個故事的焦點,也因此將是接下來的演講主題——雷軍與汽車的故事。
熟悉小米風格的人可能還能還依稀記得,小米當初是如何演繹了一塊“奧氏體304”不銹鋼的故事,而在7月19日的演講主題中,類似的方式又再度出現了。
多余的話就無需贅述了,僅僅看一下雷軍列舉的數據:
85場調研、面訪200多人、100億美元預算、開了整整21天的會議、三年試駕170多輛車、學習開賽車+考下賽照+學會漂移……
每一個數字透露的“小米造車,多么努力”的聲音,所有人都聽見了。
2、用手機方式賣車
盡管小米汽車上市僅數個月時間,但相信沒有人會懷疑小米汽車的銷量。
除了雷軍列舉的一連串數字足夠證明小米汽車很努力之外,小米汽車本身在營銷方面的功底,也決定著小米汽車勢必會一往無前。
除了執行小米一向的社交、媒體等常規策略之外,雷軍到處站臺打氣,已經將當時車還未出的小米汽車賺足了眼球。
之后,致敬其他車企、公關辟謠等工作,更是無形之中加大了小米汽車的受關注度,及至后來,小米粉絲和用戶的自發傳播和互動,更是將小米汽車推向了一個輿論焦點。
如果回想一下小米手機的創業過程,會不會發現有很多橋段似曾相識?
無措的人生、迷茫的選擇、艱難的堅持、意外的收獲、干勁滿滿的希望、一往無前的熱愛……這些聲音是不是都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在這些關鍵詞中,粉絲和消費者也因此知曉了小米汽車誕生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中有普通人耳熟能詳的失敗與成功,更有奮斗與堅持、熱愛的正能量精神,對于絕多數粉絲和消費者而言,這些關鍵詞組成的故事劇情就無疑“既親切,又真實”。
真實是人類最普世和基礎的情感,如果商業宣傳能給用戶和粉絲帶來這種感受,那么這樣的營銷和宣傳勢必會帶來正向的回饋。
前幾年的智能手機如此,現在的新能源車也如此。
但是,如果用傳統車企的營銷費方式去刻意強調自己的車子性能、技術參數、價格優勢,但仍然還會有一大部分對這些技術參數不甚明了的粉絲和用戶弄不清、搞不懂。
但如果這些晦澀的技術名次用數字和故事的方式解讀,那所起到的傳播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而雷軍的故事,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植入了“我們如何努力、我們如何追求卓越”的細節元素后,故事還是故事,但已不是原來的故事了。
3、明年的故事
雷軍說,小米汽車將是他的最后一次創業,考慮到他目前的身家和身份,以及55歲的年齡,他說的這個話可信度極高。
在過去的沒一年,雷軍的演講故事都和小米的不同業務息息相關,而在今年之后,明年雷軍又將講什么故事?
會是小米汽車沖進TOP前三榜單的故事,亦或是小米手機王者歸來的故事?
且拭目以待。
— / END / —
歡迎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