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心腦血管有兩個高危時段:一個是 0℃ 以下的寒冬,另一個就是 32℃ 以上的盛夏。
伏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對心腦血管來說,危險也在逼近。
在高溫、高濕這對「雙煞」影響之下:全身血管擴張,血液變黏稠,人會感到胸悶氣短、喘不上氣……
一項刊登在《環境與健康》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最高氣溫每升高 1℃,急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 17.3%。
為什么高溫天心腦血管容易崩潰呢?今天就來詳細解答。
高溫天讓心腦血管病飆升
臨床數據顯示,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腦血管疾病發作和死亡率的一個小高峰。
流行病學證據也表明,氣溫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當氣溫高于 32℃ 時,中風的發生率較平時高出 66%。
高溫、高濕同時對大腦動手了
在高溫、高濕這對「雙煞」影響之下,大腦和心臟面臨重重考驗:
高溫
氣溫升高會讓人體出汗多,流失的水分若得不到及時補充,血液會變得黏稠,促進血小板聚集。
另外,天氣炎熱血壓容易波動,血流沖擊血管內已經形成的動脈硬化斑塊,形成血栓,進而堵塞供應大腦或心臟的血管,誘發中風或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
高溫還會導致皮下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比平時增加 3-5 倍,讓流到大腦和心臟的血液受阻變緩。
高溫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心肌供氧量減少,再加上睡眠不佳,就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高濕
高濕會使空氣含氧量低,讓人胸悶氣短、喘不上氣。
如果活動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心臟泵血供氧不足,就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腦血管也會承受不了負荷,出現中風。
7 招給你的血管降降溫
高溫天對大腦、心臟等都不友好,保護心血管先做好以下細節:
關鍵詞
飲食清淡
天氣熱會導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堅持清淡的飲食。吃得太油或太咸,會使血脂和血壓升高,不利心腦血管健康。
飲食多以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為主,還要吃些瘦肉、魚類,保證蛋白質攝入。
關鍵詞
保證飲水量
夏季出汗較多,且體內的水分被大量蒸發,如果這時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變得黏稠,易突發中風。
夏季應適當多飲水,健康人群每天最好保證不少于 2000-2500ml。
關鍵詞
起居有常
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使心跳加速,引發室速、室顫,造成心源性猝死。還有一些人死于腦中風,原因是血壓過高使腦血管破裂。
關鍵詞
居室通風
早晚室外氣溫不高,應打開門窗,中午室外氣溫高,應關閉門窗、啟動電風扇空調等。做好室內的防暑降溫,合理地關閉門窗、通風換氣,忌久待在高溫環境里。
關鍵詞
溫差別太大
如果空調溫度比較低,室內外溫差太大,進門或出門時,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誘發心梗或腦梗。
建議:室溫控制在 26℃ 左右比較適宜,室內濕度宜保持在 40%-60%。
關鍵詞
報警信號
中風患者除了有頭暈癥狀外,還伴有神經功能損害,如半側身體無力或運動障礙等,但很少出現中暑的面紅耳赤的癥狀,常是突發且不適與溫度無關。
關鍵詞
保持好心情
良好的情緒和心態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天氣悶熱、人多嘈雜,使人容易煩躁,而情緒激動失控、緊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1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