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防中風日
據統計,中國人一生中患中風的幾率約為39.9%,每5個人中確實有2人可能有患中風的風險。
今天是世界預防中風日,旨在加強人們對于中風及相關問題的重視和預防。那么,哪些癥狀暗示可能會患中風?如何預防和降低中風風險?
圖源網絡
其實,“中風”一詞由來已久,在《傷寒論》中,中風是太陽病的分類之一“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古時中國醫學認為,人得到“邪風”會導致突然失去局部感覺和行動能力,故“中風”一詞早在古醫學文獻上就已經通行。
中風其實是腦血管出現問題后,腦細胞失去了血液、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最終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例如活動及語言機能。中風一旦發生,情況就是十萬火急,如果搶救不及時,輕則口角歪斜、單側肢體沒有力氣、麻木、講話突然不清楚、喝水困難等,嚴重的就有可能導致偏癱、殘疾,甚至致死,尤其是6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早一分鐘采取正確措施,就多一分康復的希望。
那么日常中哪些癥狀暗示可能會患中風?其實中風的信號,大多跟耳朵有關。
1、突發性耳聾
一些臨床研究發現,突發性耳聾可能是腦中風的首發癥狀之一。自然聽力下降,有時和衰老有關,但如果聽力迅速衰退,比如突然什么都聽不見,同時還伴有頭暈、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等其他癥狀,就要留意是否腦中風預警了。
2、耳鳴
如果突然出現持續性,尤其是持續性單側耳鳴,也可能就是腦中風的早期信號之一。研究表明,有耳鳴癥狀的人,患腦梗的概率是無耳鳴者的2.5倍。
3、耳痛
少數情況下,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前可能會感到耳內疼痛,這是因為耳朵的感覺神經和大腦神經存在密切聯系,當大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引發局部神經功能紊亂時,就可能會引起耳痛。這種耳內疼痛可能表現為刺痛、脹痛或隱痛,還可能伴隨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和降低中風風險?這里我們推薦2個動作、1種食物。
1、防中風推拿操
第一個動作:醒腦開竅
中指按壓百會穴30次,后用拇指向前點按風池穴30次,然后用手指抓頭皮1分鐘左右,從下往上,刺激頭部經絡。這個動作有助于清醒頭腦,改善大腦的供血和供氧。
第二個動作:溫經通陽
左右手交替拍打肩俞穴、大椎穴、肩井穴30遍。這個動作可以促進上肢和肩頸部的血液循環,增強陽氣,使氣血能夠更好地輸送到全身。
2、每天多吃7克膳食纖維
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多吃7克膳食纖維,就能降低7%的中風風險。7克的膳食纖維有多少呢?
例如50克燕麥片搭配100克新鮮藍莓,膳食纖維攝入量就可以達到7克;或者用50克紅豆和100克大米煮成飯,搭配一份清炒西蘭花,也可以輕松滿足7克的膳食纖維攝入量。
下面是一張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榜,大家可以轉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