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長沙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副館長、國家級檔案儲備專家李文華,應長沙圖書館特邀,在該館舉辦了人文長沙系列講座之《打卡不到定王臺,網紅長沙你白來》的專題講座,他梳理了定王劉發的歷史貢獻,結合歷代名人“打卡”定王臺的趣聞軼事,為我們揭示了定王臺如何形塑長沙城市格局,積淀長沙文脈記憶。
講座伊始,李文華分析了長沙成為網紅的原因,認為長沙城市個性鮮明、營銷得力、美食文化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注重城市建設和創新創意、夜經濟繁榮,因此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想不紅都不行。
之后,李文華分享了“禍因惡積,福緣善慶”的典故和禍福因緣,強調為人要多做善行,首先要踐行孝道。由此引出了古代堪稱孝行孝道標桿的長沙國定王劉發其人。
李文華概要介紹了古代歷史文獻《逸周書》和梁思成《中國建筑史》中關于長沙的記載,分享了長沙的考古發現,說明長沙歷史悠久。
他隨即分析了定王劉發對長沙的六大歷史貢獻。
他重點是借助于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分析了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劉氏長沙國比吳氏長沙國面積大很多,李文華認為,主要原因是劉發“拙舞贏三郡”,長沙國從原來4個郡增加到7個郡,國土面積大大增加。這是劉發對長沙地域格局的一大貢獻。
相傳,定王劉發每年都挑選上好的大米,派人送往長安孝敬母親,再運加長安的泥土,在長沙筑臺,多年后筑成一座高臺,叫“定王臺”,劉發每日夕陽西下時登臺北望,遙寄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每每淚如雨下。他筑臺望母,心存孝心,“定王臺”也被人們稱為“望母臺”。筑臺存孝,是劉發對長沙孝德傳統的一大貢獻。
修建定王臺以望其母唐姬,并在定王臺旁修建了行宮蓼園,以感念母親的辛勞,這是長沙最早的園林建筑之一。后經考古發現,定王臺和蓼園所在地當時并未圍入城內,這是劉發對長沙城市拓展的一大貢獻。
后來潭州刺史楊憑主持修建了東池,唐朝中晚期名相、浙東觀察使裴休主持修建了西樓,楚王馬殷在長沙城外修建了行宮。
劉發的兒子劉買在漢武帝時受封為舂陵侯,劉發的六代孫更始帝劉玄、光武帝劉秀在綠林、赤眉起義的混戰中先后稱帝,光武帝劉秀后來一統天下,使漢家王朝延續了兩百多年,也就是東漢。劉發有這么優秀的后代,是他對后世的一大貢獻。
長沙太守孫堅擊潰董卓,攻克洛陽,驅逐呂布,修復東漢陵墓,得到傳國玉璽。這是孫堅的善報,由此奠定了東吳的根基。唐代呂溫有詩云“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子弟最先來”,這是長沙精神“敢為人先”的最早出處。這是定王劉發的一大貢獻。
劉發為長沙國爭取到武陵、零陵、桂陽三郡,拓展了長沙國的版圖,大致奠定了湖南的疆界,他在位27年,一定程度上保衛和發展了長沙國,其子孫有12位分封在湖南,他的另一個兒子劉賢,受封為泉陵侯,轄地在今永州境內。劉發因此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產,這是他的又一大貢獻。
長沙定王臺這么大有來頭,又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自然會吸引歷代名人來此“打卡”游覽,遷客騷人少不得吟詩抒懷。李文化側重分享了杜甫、朱熹、張栻、許有壬、劉象賢及近現代的秋瑾、毛潤之等人來定王臺打卡的情況。
安史之亂后,貧病交加的大詩人杜甫不能北歸,被迫投親靠友,數次來到長沙,留下《清明二首》《發潭州》等詩作,“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等,都寫到了長沙的風物名勝。
大詩人李白是否到過長沙尚有爭議,但他對定王臺的典故定然知曉。他的《送長沙陳太守》詩中寫有“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這樣的句子,說明他對到任長沙的陳太守寄予厚望。
南宋乾道三年,理學大家朱熹專程到長沙訪問主教岳麓書院和城南書院的張栻,期間二人結伴同登定王臺,寫了同題詩《定王臺》,朱熹詩中有“千年遺故國,萬事只空臺”、張栻詩中有“曉霧層層斂,奇峰面面開”這樣的詩句,都是有感而發。
元代文學家、七朝重臣許有壬作有《定王臺》一詩,詩中有“荒臺蔓草凝清露,猶是思親淚未干”這樣的詩句,說明定王筑臺望母的故事曾深深打動過他。
曾與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同榜舉人,后又成為兒女親家的劉象賢,作為名重一時的鄉賢遺老,曾專程到定王臺祭拜,寫下《過長沙王祠遺址》詩一首,發出“惆悵佇寒郊,白云空迢遞”的感嘆,抒發了改朝換代時的時代悲涼。
鑒湖女俠秋瑾曾游賈誼宅和定王臺,寫下《踏青記事四章》,其中有“昨日卿經賈傅宅,今朝儂上定王臺”這樣的詩句。
1904年,定王臺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1912年,毛潤之寄居在長沙,每天步行近兩公里到該館打卡自修,歷時半年,后來據他回憶,說當年“最大的收獲”,是“第一次看見世界地圖”。
李文華說,當然還有許多名人到過長沙定王臺,定王劉發對后來長沙城市建設、城市精神和城市文脈所作出的諸多貢獻,“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么多歷史人物來打卡,這是對長沙歷史文化的認同。
李文華最后強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特定的人和事對歷史的發展起到特殊的作用,掀起最大最高最精美的情感浪花,留下最深最久最豐盈的歷史印記,形塑后來的長沙城市格局,為后人提供不竭的精神營養。西漢長沙國定王劉發就是一個對長沙歷史進展起到了特殊作用的人。其“拙舞拓疆”體現的生存智慧和“筑臺望母”體現的大孝美德,是3000年歷史名城長沙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篇章,更是網紅長沙應當發掘傳承以期長紅不衰的人文基因。
講座結束前,李文華吟詩一首作為寄語:
庶出遠放事可哀,屈賈陳跡更傷懷。
勵治卅載生民樂,拓野千里版圖開。
筑臺望母垂典范,積善慶福引高才。
打卡不到定王臺,網紅長沙你白來!
其后,李文華還就現場熱心聽眾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解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