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王維致杜甫口吻寫七絕3首,會有什么火花出現?
七絕 戲題王維致杜甫吟成
苦語吟成字字冰,隔籬呼酒力難勝。
勸君且看終南雪,半化春泉潤廢陵。
"苦語吟成字字冰",開篇即以驚心動魄的意象,將詩歌創作的艱辛具象化為寒冰般的文字。這"字字冰"三字,既是對王維晚年詩風的精準捕捉——其山水詩確如冰玉般澄澈冷凝,又暗含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體貼理解。詩人以"戲題"為名,筆下卻涌動著對兩位詩壇巨匠的深刻共情。
次句"隔籬呼酒力難勝",忽然轉入生活場景的勾勒。"隔籬"二字讓人想見輞川別業與草堂之間那道無形的籬墻,而"力難勝"三字尤見匠心——它既是王維體弱多病的實寫,又是杜甫顛沛流離的隱喻。這種跨越時空的互文,讓兩個偉大靈魂在微醺的幻境中得以把臂言歡。
轉句"勸君且看終南雪",筆鋒陡轉,將對話場景推向壯闊的終南山景。終南山既是王維"行到水窮處"的禪修之地,也是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的記憶載體。詩人巧妙地讓這場虛構的對話發生在兩位詩人共同的精神原鄉。
結句"半化春泉潤廢陵"堪稱神來之筆。積雪消融的意象,既呼應前文的"字字冰",又暗喻詩歌精神的永恒傳承。那些凝結著詩人血淚的文字,終將化作滋養民族心靈的甘泉,潤澤著盛唐廢墟上的每座荒冢。這種超越個人恩怨的歷史情懷,使這首戲謔之作獲得了莊嚴的詩意升華。
全詩四句,以冰起泉收,在冷暖交替間完成了對唐詩精神的禮贊。詩人用戲謔的外殼包裹著嚴肅的內核,恰似王維詩中的空靈與杜甫詩中的沉郁,在這里達成了微妙的和解。
七絕 戲題王維致杜甫 招隱
莫說輞川云水清,松風猶有戰鼙腥。
何人解作歸休計,盡是蒼生蒿里聲。
“莫說輞川云水清,松風猶有戰鼙腥。”開篇即以反詰語氣,打破人們對王維隱居輞川的恬淡想象。“云水清”本是王維詩中最具代表性的意境,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澄澈空明,然而詩人卻提醒讀者——那松風之中,仍隱約回蕩著戰鼓的腥氣。這一筆,既點破了盛唐氣象背后的動蕩,也暗示了王維隱居的無奈:他的超脫并非真正的忘世,而是亂世中的自我保全。
次句“松風猶有戰鼙腥”,以極簡的筆觸將歷史背景融入自然意象。“松風”是隱士的伴侶,而“戰鼙腥”則是時代的創傷。詩人巧妙地讓兩種截然對立的意象碰撞,使王維的隱逸生活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沉重感。這不僅是對王維個人命運的嘆惋,也是對整個盛唐由盛轉衰的隱喻。
轉句“何人解作歸休計”,忽然將視角從王維轉向更廣闊的文人世界。“歸休”本是隱士的理想,但詩人卻反問“何人能真正歸隱”?這一問,既是對王維被迫隱居的同情,也是對杜甫等憂國憂民詩人的呼應——他們無法像王維那樣徹底歸隱,只能在亂世中以詩歌記錄蒼生的苦難。
結句“盡是蒼生蒿里聲”,筆力沉郁,將全詩的情感推向高潮。“蒿里”是古代挽歌所唱之地,代指死亡與荒蕪。詩人以“盡是蒼生蒿里聲”作結,既是對王維隱居背后時代悲劇的總結,也是對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式悲憫的遙相呼
全詩四句,從“云水清”的表象切入,最終指向“蒼生苦”的內核。詩人以戲題之名,行沉郁之實,在王維的隱逸與杜甫的憂患之間,架起了一座詩心的橋梁。
七絕 戲題王維致杜甫 詩道
君掣鯨鯢碧海瀾,我棲巖岫聽風湍。
千秋氣韻分雙派,俱是昆侖雪未殘。
“君掣鯨鯢碧海瀾,我棲巖岫聽風湍。”開篇即以磅礴與幽靜兩種意象,勾勒出王維與杜甫截然不同的詩風。杜甫如“掣鯨鯢碧海瀾”,其詩如巨鯨搏浪,氣勢雄渾,充滿家國情懷與沉郁頓挫的力量;而王維則“棲巖岫聽風湍”,其詩如幽谷清風,空靈淡遠,追求禪意與自然的和諧。詩人以“君”“我”自稱,看似戲謔,實則是對兩位詩壇巨匠的深刻理解與高度概括。
次句“千秋氣韻分雙派”,進一步點明二人詩風的差異并非偶然,而是各自精神世界的自然呈現。“分雙派”既指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與杜甫的現實主義詩風的分野,也暗含唐詩兩大傳統的形成——一者關注現實,一者追求超脫,共同構成了中國詩歌的豐富光譜。
轉句“俱是昆侖雪未殘”是全詩的詩眼。昆侖山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其積雪千年不化,喻指兩位詩人雖風格迥異,但精神源頭卻同樣純凈高遠。杜甫的沉郁源于對蒼生的悲憫,王維的空靈來自對禪意的領悟,二者看似對立,實則同根同源,皆是中國詩歌精神的體現。
結句“俱是昆侖雪未殘”以宏大意象收束全詩,既是對王維與杜甫的致敬,也是對唐詩乃至中國詩歌傳統的禮贊。詩人以“戲題”為名,實則展現了嚴肅的詩學思考——真正的詩歌,無論風格如何變化,最終都指向永恒的精神高地。
全詩四句,從對比到統一,從分野到融合,既點出了王維與杜甫的詩風差異,又揭示了他們共同的精神根基。在“鯨鯢瀾”與“巖岫風”的碰撞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對立,而是中國詩歌的博大與包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