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郯城文史學者喬閃先生在《鉤沉那些湮沒在歷史煙云中的臨沂籍黃埔軍校學生》一文中,考證出黃埔軍校本校第1-23期臨沂籍學生共126人,其中:原日照縣37人、臨沂縣32人、郯城縣19人、莒縣16人、沂水縣13人、蒙陰縣5人、費縣4人。據蘭陵縣青年文史學者賈洪飛先生提供的蒙陰籍劉堃然烈士資料,經查系黃埔七分校(西安)16期學員。另外,喬閃先生在《盤點一下消失在歷史煙云中的郯城籍黃埔軍校學生》文中考證的四位郯城籍分校學員為三分校(長沙)第19期的竇廣譽,七分校(西安)16期的李克家、石新民、張樂賢。即目前已整理出臨沂籍黃埔本校學員共126人、分校學員5人。
劉堃然,山東蒙陰人,1917年生。在中學時期,劉堃然加入了地下黨,并在蒙陰縣擔任教師,積極參與黨員發展工作,成為當地黨組織的負責人。1933年,他參與了龍須崮暴動,失敗后逃走,其父因此入獄,家族財產被查封。1938年,日軍攻占蒙陰后,劉堃然決定報考黃埔軍校,最終于1939年5月進入黃埔七分校第十六期15總隊學習,并在1941年畢業后加入中國遠征軍71軍87師260團,擔任副營長職務。
1944年3月,在云南省施甸縣一帶阻擊企圖越過中緬邊境踐踏我國土地的日軍時(滇西抗戰),西渡怒江偵察敵情,行至陵縣臘勐附近遭日軍射擊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全營官兵與當地村民將劉堃然安葬于施甸縣太平鎮大坪子村委會一丘田。為銘記這位民族英雄,當地村民楊保卿三代人自覺為其守墓至今。
當年劉堃然出征時,已與妻子生育了四個孩子,最小的僅8個月大。1988年,劉堃然的妻子從臺灣返鄉的蒙陰籍國民黨老兵處得知劉堃然已戰亡。劉家子女一直尋找劉堃然的埋身之處。直到2015年,通過社交媒體和志愿者的幫助,終于找到了他的墓地。
2017年6月,在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組的幫助下,劉堃然的女兒劉貞蘭、兒媳類淑英等人幾經奔波,趕到了怒江邊上的劉堃然墓地。在烈士殉國73年后,其后人才得以祭拜,并帶回了一捧用紅布包裹著的劉堃然墓地泥土,讓英雄魂歸故里。(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
編輯:孔明百科網 張新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