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摩登消費
作者 | 龐龍彪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優衣庫,曾被外界稱為“性價比之王”。
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優衣庫已在此深耕22年之久,但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優衣庫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市場的營收和經營利潤大幅下降,同店銷售額也出現明顯萎縮。
這一業績表現不僅反映了優衣庫當前面臨的困境,也預示著其在中國市場長達22年的經營策略需要進行調整。
1、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
7月11日,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有限公司的財報顯示,2024財政年度的前三季度(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的總收益額為2.37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0.4%。綜合經營溢利總額為4018億日元,同比增長了21.5%。
整體來看,迅銷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均是雙增態勢。
但具體到優衣庫業務今年第三季度(2024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的表現,該公司卻出現了收益下降、經營溢利大幅下降的情況。
這對于優衣庫在全球市場乃至迅銷整個公司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因為目前迅銷公司處于一個新“創業期”的初期,業績增長壓力明顯。
(圖 / 界面新聞圖庫)
2002年9月,迅銷(江蘇)服飾有限公司在上海開設了首個優衣庫門店,由此優衣庫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而此時的迅銷公司正處于第一個創業時期。
這里要額外提一下,迅銷公司將公司的歷史發展總共分為了4個“創業期”:
第一創業期是從1984年至2004年,時間跨度20年,這一期間他們奠定了優衣庫業務及服裝制造零售業務的基礎。
第二創業期是2005年至2012年,時間跨度為7年,在此期間他們在擴大日本業務的同時,正式進軍海外市場。
第三創業期是2013年至2022年,時間跨度9年,期間優衣庫提出了“LifeWear服適人生”的理念,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強化集團品牌的同時,奠定數碼消費零售企業的基礎。
迅銷公司透露,以上3個創業期均實現了大約3倍的收益增長。
而2023年8月止的年度則是他們第四創業期的開端,他們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里實現收益10萬億日元,其中中間目標是在數年內實現收益5萬億日元。
2023財年,迅銷公司的年收益是2.77萬億日元。而2019財年,其年收益是2.29萬億日元。換言之,過去5年其年收益只增長了0.48萬億日元。
未來,想要從2.77萬億日元增長到5萬億日元,這中間相差的2.23萬億日元,就是迅銷公司面臨的增長壓力。
中國市場對于優衣庫來說也十分重要。目前,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也已經成為優衣庫除日本本土市場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在門店層面,截至2024年2月底,優衣庫在大中華區的門店數量已經突破1000家,具體為1028家,是優衣庫在海外開店最多的國家。
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低迷,會拖迅銷公司的后腿,對其未來實現第四創業期的目標構成不利影響。
其實,在2024財年中期報告中,優衣庫在中國大陸就錄得收益增長但溢利出現小幅下降的情況。
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優衣庫出現了同店銷售凈額錄得小幅下降的情況。當時,他們給出的原因是:受暖冬及氣溫不穩定的影響,以及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不高。
在此情況下,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也開始發生變化。
據媒體報道,迅銷集團首席財務官岡崎健在2024年3月接受采訪時表示,優衣庫在中國的開店重點將從門店數量轉向單店盈利能力。具體的舉措包括關閉虧損店鋪、在優質地段開設新店、優先選擇電商顧客較多的地區開店等。
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也在近期表示,公司在中國市場需要重組門店網絡,注重門店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稱,從2024財年開始的未來3年里,優衣庫中國將每年關閉、翻新約50家門店。
而在2023財年的財報中,他們還曾寫道:海外優衣庫事業分部增長加速,大中華區通過每年開店80家以及門店的拆舊建新等活動,提升盈利能力。
放緩開店步伐,注重單店盈利,關閉虧損門店,將會是優衣庫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2、消費者變心,
還是優衣庫越賣越貴?
對于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下滑,潘寧還進行了更具體的分析。據他透露,在中國市場,有大約150家優衣庫門店無法吸引顧客。
如果按優衣庫大中華區1028家門店計算,無法吸引顧客的門店數量占比接近15%。
潘寧認為,這背后是中國的消費者心態在發生轉變。
“我們看到了一套以‘平替’為中心的消費價值觀——消費者選擇更實惠的產品,在質量上與品牌商品幾乎沒有區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在安全、保障和健康方面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對可靠、穿著舒適、易于打理、可以作為日常穿著和運動裝的產品越來越感興趣和需求。”潘寧說。
以前,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優衣庫是其他高端品牌的平替,如今優衣庫卻“被平替”了。
而與潘寧的理解不同的是,從消費者視角看,不少人認為是優衣庫的價格越來越貴了。
今年7月20日,澎湃新聞在網上發布了一個《你為什么不買優衣庫了?》的調查,截至到7月24日下午5點,有2.2萬人參與。
其中,有9888人投票給了“價格越來越貴”的選項,占比約45.1%,有6156人投票給了”質量差、款式單一”的選項,占比約28.1%,分別有1600多人、1800多人和1900多人投票給“聯名越來越敷衍”、“國貨更有性價比”及“只買打折的”選項。
據紅星新聞報道,2023年優衣庫曾對部分秋冬商品漲價。今年4月中旬,三聯生活周刊也曾發文,探討越來越貴的優衣庫,是否被中國消費者所拋棄。
今年6月份,一位網友還曾吐槽優衣庫產品漲價的問題,他在網上寫道:
優衣庫的基礎款短袖T恤,這兩年漲價有點離譜了。之前一直是39一件,活動價的時候99元3件。現在兩件就小一百了。現在出汗多,T恤換得勤。哪里能買到它的平替啊?
買了三件基礎短袖,一條長褲,一條短褲,花費370。以前基本上最多買優衣庫衣服,單次控制在300以內。這次有點超支了。
從網友的吐槽中也可以看出,此前優衣庫的產品價格低是因為有打折活動,而據36氪報道,優衣庫的打折頻率趨向降低。這無疑削弱了優衣庫在中國市場的性價比優勢。
3、平替當道,誰在取代優衣庫?
依靠性價比崛起的優衣庫,如今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著多方挑戰。
除了ZARA、H&M等快時尚同行的競爭,還有阿里1688、京東京造、SHEIN這些電商平臺,它們憑借國內的供應鏈能力,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更多的款式向消費者推薦產品。
其中,一些比優衣庫更具性價比的商品,就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今年1月份,優衣庫母公司迅銷有限公司還曾披露,他們在2023年12月底起訴了SHEIN的日本公司,起訴理由是迅銷有限公司認為SHEIN銷售的一款包,非常類似優衣庫自有的“餃子包”,優衣庫方面認為SHEIN涉嫌侵權。
此外,垂直細分行業的國貨品牌崛起,如內衣行業的蕉內、?內外、?Ubras等品牌,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給優衣庫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
而直播帶貨模式的流行,也是優衣庫必須要追趕的風潮,據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透露,優衣庫目前已經在著手培訓2000名店員,將在他們的線下門店進行直播帶貨。
未來,優衣庫想要不被國內的商家們平替,就要尋找更多差異化策略,持續在產品設計上創新,并在價格方面讓利于消費者,爭取保持住“性價比之王”的定位。
*文中題圖來自界面新聞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