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圖的含義,是印語佛陀的音譯,又或者是佛塔等等的具象引申,索性,保持點模糊性,這個不解釋,即是浮圖了。
這種模糊又似乎,就是這一篇文字了。
這個萬千的世界,從時空到時間,再換到地界生靈,都是有個初始,想著怎么去表現一個初的形象,那就是一,從一開始從一而終,又無盡,這是畫的語匯,其實道家有個詞叫太素,我極喜歡。由此畫滿了虛虛實實稀稀落落的1,由此就有了林、云、丘、氣的各種,可以說是1組成的氣象,只是用毛筆,用中國水墨的方法去狀述。忽有了龔賢的安靜,見了范寬的雨點,尚覺得,這事可行,狀乎此生的路途,一份隨意的任性。
中國畫的計白當黑,畫的是實處,表達的是虛境,一如文學一樣,總是似是而非,不然老子怎么會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以,畫畫除了是種恒定的習慣,絕不能是法家的產品,更多的是云山霧林的玄悟,縱也有工細的傳神寫照,那也該是傳神在先,寫照為次。自然的,還是用這個1的變化,去追遇那份神。
一個人面對山巒最好的狀態是靜謐,坐看云起既是景象又是心境,彼時此時,每個1去畫出來,就像頻復扣念的偈語一樣時刻成為常態的靜,最終是心神的安定。這水墨有意讓山巒的峰變得柔軟起來,溫潤無棱的性格,可以接納萬物。
無涯的那種釋然和淡看,換做局部,還是1的起初。這是山境還是人海,自觀罷了。
念起了,形就漸漸生出。生出來諸多的際遇,又與水與紙與筆去融合,但還是源于這個一念,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跳出來看,不還是一個簡單的世界。筆墨是如此,不過一些自感趣味的加法,人生亦如這般的,唯一一次的生,不會輪回的,且濃濃交往,或者淡淡凈減。均不容易,按自己歡喜。
記得琴學家成公亮先生的一句:我從來不是主流的存在,因為,我需要自由的創作。
其實中國的筆墨,排除摹仿自然形態的寫真,有些就是數據信息的疊加。疊加了想去做什么,表達什么,哪會想那么多,筆不閑著,重復去施行就好,總有些思想會在這行為里產生。
是山的影像,向上的峰。換個角度,好像是行進的生靈。
正如佛言,說多了就著了相去,很多不用去啟發與解析。任由它是什么,哪有這些那些的確定,也許,這也是浮圖的模糊。
不記得誰說過了,中國水墨畫最極致的理想,就是空靈。即是有感。
“浮圖”一畫-1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2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3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4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5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6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浮圖”一畫-7
68×138cm
紙本水墨
2024年
王倩|Wangqian
1974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筑與空間藝術研究所陸志誠訪問學者。丹青山房(北京)(長沙)基地創建人。
作品被內蒙古博物院、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魯迅博物館、赤峰博物館、現代文學館、梅蘭芳紀念館、云岡石窟陳列館、李白紀念館等單位收藏。
出版有《丹青山房水墨集》三冊。
藝術家投稿:lulingculture@163.com
圖書出版 I 書畫收藏 I 衍生品開發 I 媒體傳播 I 展覽策劃
精彩藝術內容請關注本公眾號!
點擊進入商城小程序
可收藏您喜歡的藝術品或藝術衍生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