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
積法成弊,舍法大好,
匪夷所思,勢不可了。
曰一筆耕,況一筆埽,
天地古今,出之懷抱。
游戲拾得,終不可保。
是自真宰,而敢草草。
這段文字講的是繪畫創作中法度與自由的關系,強調過度依賴成法會形成弊端,而適時舍棄法度反而能創造出更好的作品??v橫捭闔,乃大氣魄。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弊訌垎柹迫酥朗鞘裁?。孔子說:“如果不踩著別人的腳印走,學問修養也很難達到高深的境界?!臂`古人之跡,效前言往行,以成其德?!叭胗谑摇?,入圣人之門。
學畫承接大傳統,這是縱之道。在每個當下,直心觀象,筆筆相生,參自然之造化,乃橫之道。
“積法成弊,舍法大好”
積法之弊,傳統中國畫強調師古人與師造化,但過度拘泥技法(如程式化皴法、構圖)易陷入陳腐。清代“四王”摹古派雖技法精湛,卻因重復前人筆墨而失生機,被詬病為“紙絹堆砌”。
舍法之妙,真正的大師需“破法”而創新。如石濤主張“我自用我法”,其《搜盡奇峰打草稿》以狂放筆法打破常規,在無序中見秩序;黃賓虹晚年“黑密厚重”的積墨山水,突破傳統水墨淡雅范式,以渾厚華滋開創新境。
“匪夷所思,勢不可了”
指藝術創造力的不可預測性。徐渭潑墨大寫意,任由水墨暈染,看似失控卻成就《墨葡萄》的淋漓酣暢;傅抱石“抱石皴”以散鋒亂筆表現山石肌理,看似粗率實則暗合自然律動。
“曰一筆耕,況一筆?!?/strong>
“耕”,如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以雨點皴反復疊加,層積深厚質感,體現“積墨法”的嚴謹。“?!?,南宋梁楷《潑墨仙人》大筆橫掃,簡率縱逸,以“破墨法”打破工細傳統。二者看似對立,實則互補:李可染寫生山水先嚴謹勾勒,再以潑墨渲染氛圍,實現“千錘百煉與一揮而就的統一”。
“天地古今,出之懷抱”
畫家胸襟涵養決定境界,郭熙《林泉高致》提出“身即山川而取景”,主張將自然內化為心象;倪瓚《容膝齋圖》以疏淡筆墨構造空寂宇宙,簡凈中蘊含“天地古今”的時空意識。元代文人畫更將詩書畫印融合,使畫面成為承載宇宙觀的精神容器。
“游戲拾得,終不可?!?/strong>
明代吳門畫派部分作品追求筆墨趣味,陷入形式主義;清代揚州八怪雖個性張揚,但部分作品流于奇巧,缺乏深度。超越技巧,需回歸本心。八大山人筆下怪誕魚鳥,以極簡造型傳遞亡國之痛,荒寒中見孤高;弘仁《黃山圖冊》以幾何式山體構筑冷逸世界,展現遺民畫家“敢草草”背后的精神堅守。
黃鉞所言“是自真宰,而敢草草”,恰如黃賓虹所言:“國畫精神,全關筆墨。舍筆墨無由參悟。”真正的縱橫非技巧炫技,而是法度與自由、天地與自我、傳統與創造的動態平衡。
畫道之修養,當以“積法”為根基。初學之時,需沉心臨摹、研習技法,于筆墨、構圖、意境之中積累扎實功底,如同為大廈筑牢地基,此乃畫道入門之始,亦是后續進階的底氣所在。此為縱向突破。
根基既穩,便要以“舍法”求突破。不困于既有技法的桎梏,敢于打破成規、掙脫束縛,在不斷實踐中舍棄僵化的套路,方能在創作中注入新意與個性,讓筆墨跳出模仿的窠臼,邁向自主表達的新階段。此為橫向拓展。
而“游戲”之法,恰是連接積法與舍法的橋梁。以輕松隨性的心態嘗試多樣風格、探索未知技法,不執著于成敗,在自在揮灑中激發靈感,于試錯中尋得突破的契機,讓技法的積累在靈活實踐中得以活化。此為縱橫捭闔,隨心自如。
最終,畫道的至高修養歸于“真宰”之心性。技法再精、突破再多,若離卻內心的真誠與本真,便成無源之水。唯有堅守心性的純粹,讓筆墨承載真摯的情感與感悟,技法的積累與突破方能升華為有靈魂的藝術,成就畫道的真諦。此為無縱無橫,道法自然。
中國畫的“縱橫”精神,本質是在束縛中尋自由,終至于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宋人丘壑、元人筆墨到當代中西探索,唯有將天地古今納入懷抱,以“一筆耕”的沉潛與“一筆?!钡哪懫?,方能抵達“匪夷所思”之境——這既是藝術的最高法則,亦是超越法則的生命真諦。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