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仿王齊翰山水》
設色紙本105×42cm
題識:詹東圖記王齊翰山水卷云:山與石不甚有皺,但用墨筆圈圍,稍分崚嶒,即以大青綠染抹。又云:惟屋乃極致精工,法李昭道也。因揣其意為此,未識與齊翰有稍分相合處否。良初仁兄方家正之。戊子十月,大千張爰。
鈐印:張爰大千父(朱)、蜀客(朱)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由于其技法獨到,創立了聞名遐邇大風堂畫派,俗稱“大千畫派”。
根據本作題識所述,此張大千1948年作《仿王齊翰山水》正是張大千在閱讀了以上詹景鳳對王齊翰青綠山水卷賞析后所作的。
《宣和畫譜》載:“王齊翰,金陵人,事江南偽主李煜為翰林待詔。畫道釋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隱巖、幽卜,無一點朝市風埃氣。”王齊翰乃五代南唐畫師,其丹青造詣超凡,所繪道釋人物寄寓深遠,筆下山林丘壑、隱巖幽居,盡脫塵世喧囂,滿溢清逸之氣。據典籍所述,彼時御府庋藏其作多達一百一十九幅,然歲月滄桑,星移斗轉,迄今存世者,寥寥無幾。王齊翰青綠山水卷,歷經千年,湮滅于歷史長河,難覓蹤跡。此件張大千《仿王齊翰山水》令我們得以一探王氏筆墨神韻,領略其獨特之繪事風格,更彰顯張大千臨摹古畫的深厚功底,是其獨出機杼的又一例證。
是作青綠山水,平遠式構圖,又融高遠、深遠,繪云山之中,宮宇閣樓富麗堂皇,山崗疊累成峰,渾厚華滋,主峰險峻,高聳入云,淡墨暈染遠山,寓之層次,留白寫云氣彌漫,凸顯雄渾蒼茫,若渾然天成之境。峰巒肌理少有皴擦,而是墨線勾勒輪廓,內施以青綠,表達層巒滴翠之感,坡岸則褚黃、墨綠兼具,或濃或淡,或密或疏,將山水的層次與立體感淋漓盡致地烘托,古木郁郁蔥蔥,飛瀑傾瀉而下,氤氳升騰。遠中近三景皆寫亭閣,其二掩映于山澗,另一占據近景主畫面,精工細描,重檐歇山樣式高古,閣內陳設亦清晰可見,富有縱深、透視感,高士或憑欄遠眺,若有所思,或亭臺上緩緩踱步,彼此交談,亦是悠然自得。整作敷色艷麗多彩,青山如黛,綠水湛藍,色彩漸變,富有變化,過渡又和諧統一,令人驚艷張大千繪法之得心應手。而遠近、虛實、疏密等對比亦是合理,山勢不以巍峨取勝,卻營造出雄秀壯麗之感,嵐氣渾厚,映帶不絕,流水潺潺,又適當留白,予人想象空間。縱觀畫面,則又仿佛情不自禁置身于寧靜世界,宛若高士隱居之天境。
畫中,亭閣宮殿的描寫,尤為用心。建筑細節之飛檐斗拱、臺階圍欄等皆細膩繪制,比例適當,合乎尺度,甚至長廊及亭內鋪排齊整的地磚,亦細筆勾之,又細如毫芒寫羅漢床、花幾、長桌、鼓凳等豐富構圖,事無巨細,全無懈筆。唐代山水名家李昭道世稱小李將軍,擅長青綠山水,畫風巧贍精致,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須眉畢現。父親李思訓所作金碧輝映,奇偉峻峭,稱大李將軍。張大千本幅所繪建筑之精細嚴謹,意境之富麗雄強,包括山石的“勾線填色”等,顯見取法于李氏父子。張大千題識中亦言:“……惟屋乃極致精工,法李昭道也。因揣其意為此,未識與齊翰有稍分相合處否。”可見其對王齊翰山水卷所采用技法本源之了然于胸。此題識亦著錄于《張大千論畫精粹》《張大千畫語》《張大千詩文集編年》等。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