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熾熱的陽光仿佛能把水煮沸成湯,哪個地方才能有清涼之處呢?這不僅僅是詩人的疑問,還是我們現在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今天是7月28日,大暑的第7天,中伏第4天,大暑和中伏,單拿出哪一個都是炎熱的代名詞,更別說是放在一起了,光聽著都能冒出一身汗來。
最近天氣是真的熱,40度已經是日常普遍的溫度,本來還期望早晚能涼爽一些,沒想到早晚更悶熱。這個季節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特別是老人孩子以及身體較虛弱的人,盡量避免正午高溫時段出門。
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古人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算出了三伏,一年中夏季最為炎熱,所以五行屬火,庚五行為金,火克金,所以金怕火燒熔,因此到了庚日,金必伏藏,于是便有了“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末伏”的規定。
根據這個規則進行推算,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3個庚日為7月15日,第4個庚日為7月25日,立秋時間時間為8月7日,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8月14日。
所以今年的三伏時間具體為:頭伏: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共10天;中伏: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總共20天;末伏: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共10天。
三伏雖然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卻是我國傳統的歲時節令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時段,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具體有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農諺都是怎么說的。
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
頭伏蘿卜:初伏的時候,天氣還沒那么炎熱,如果有空余田地的話,可以在這個時候種植一些蘿卜,正好可以利用較好的溫度、光照和雨水條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種蘿卜最好挑選那些早熟、耐熱,不易感染花葉病毒的品種。
二伏菜:如果頭伏沒能趕上種蘿卜,那么二伏的時候可以種植大白菜,這個時候雨水和光照是一年中最好的,可以幫助白菜快速的生長,而且剛好可以在秋天收獲,有利于冬天進行儲藏。
三伏種蕎麥:如果錯過了頭伏和二伏的種植時機,那么在三伏的時候,還是可以種植蕎麥的,因為蕎麥的生長周期沒么長,而且還比較耐干旱,三伏期間雨水開始減少,正好適合種植。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餃子:進入初伏,天氣開始炎熱起來,人們的身體開始出現了食欲不振的苦夏癥狀,這個時候吃些餃子,然后再喝一些熱熱的餃子湯,出出汗,不但可以驅散盛夏的“毒火“,還能補充在炎熱天氣中消耗的體力。
二伏面:中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這個時候人的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也會相對的差一些,人們可以吃一些爽口易消化的面條,不但可以養胃,還能補充碳水化合物。
三伏烙餅攤雞蛋:一伏二伏天氣炎熱,人出汗就多,身體營養流失的也多。到了三伏,天氣轉涼,烙餅攤雞蛋不但美味可口,還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可以補充人們在之前消耗的體力和精力。
2024年中伏的特點:
中伏是一年最熱的時段,氣溫達到了全年最高點,這是因為中伏期間地表濕度比較大,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熱量,晚上散發出的熱量相對的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到了中伏達到最高點,所以這個時段也最熱。
今年中伏起始時間為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時間長達20天,是超長待機版本,這也意味今年炎熱的時間會比較長,是人說所說的“最長伏,超長暑“。
今年中伏是超長版本,很不一般,為了安全健康度過這個暑夏,有些傳統及說法要提前了解。提醒大家無論多忙,記得:1不出,2不動,3不吃,4不喝:
1不出:不出大汗
中伏時段,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天熱人就容易出汗,如果是微微出汗的話,不但可以調節體溫,還能排出身體的濕氣,有利于氣血調暢。但如果經常是大旱淋漓的話,則會對身體就造成損傷。
“陽加于陰謂之汗”,暑夏時節,如果經常大旱淋漓的話,那么身體大量的水分就會被汗液帶走,而人體水分一旦缺失,又不能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就會造成“津液虧虛”。汗乃精氣,連著氣血,中醫有“汗血同源”之說,也就是血與津液同源互化,心主血脈,因此說“汗為心之液”。汗液又是陽氣蒸騰陰液所致,大汗不但容易耗津傷血,還會使體內陽氣外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
所以,在暑夏時節,應當注意防暑降溫,而且還要盡量避免中午陽光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外出,以免受到暑熱的傷害!
2不動:不動怒
中伏期間,天氣炎熱,很多人的情緒也會受天氣的影響,會莫名其妙地煩躁,有時僅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情緒的爆發。
中伏期間是不宜動怒生氣的,因為中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非常旺盛的時候,而生氣動怒會讓身體的陽氣更加的亢奮,導致人體陰陽失衡,隨之而來的身體產生的毒素馬上就會多起來,肝臟排毒的壓力就大了,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肝臟的損傷。
《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于氣。怒則傷肝,其實怒不僅僅傷肝,一個人生氣動怒的時候,還會伴隨著心跳會加速,這說明心受到了刺激,負擔加重了;生氣時食欲會減退,沒有胃口,這說明脾胃受到影響了;有的時候,一生氣還會氣喘、咳嗽,這說明肺、腎系統因生氣而造成了紊亂。
夏季五行為火,中伏就是火旺時段,火氣入五臟,所以中伏的時候人會很容易動怒生氣,所以在中伏期間,大家一定要調節好心態和情緒,凡事不要操之過急,要三思而后行。
3不吃:不吃辛辣油膩
中伏的時候,不宜吃的過于辛辣和油膩。到了中伏,也就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天氣炎熱,新陳代謝就會加快,人體能量消耗相應也會比較大,而身體積聚的濕氣會影響人體脾胃功能,導致消化功能降低,為了減輕脾胃負擔,保證脾胃健康,這個時候應該對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是一年中陽氣非常旺盛的時節,人體容易上火,辛辣油膩的食物不但會加重體內火氣和毒素,還會刺激腸胃,容易引發胃炎、腸炎等胃腸疾病。再者,辛辣食物入肺,大量食用會導致胃熱肺熱,持續的內熱必然壯熱而汗出,一旦食用過多,就會引起人體津液與陽氣外泄,導致免疫力下降。
在中伏期間,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除此還應多吃應季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這樣不但容易消化吸收,還會讓身體變得清爽健康,我們民間就有“夏吃清淡,病不纏身”的說法,所以在炎熱的夏季,從養生方面講最宜以清淡食物為主比較好。
4不喝:不喝凍水
夏季天氣炎熱,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喜歡來一瓶冰鎮的飲料,喝下一口,是不是覺得爽的不要不要的,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自毀身體。
夏季為陽,中伏是一年中陽氣非常旺盛的時候,也是人體的陽氣旺盛的時候。中醫認為,夏天屬于人體陽氣大量向外擴散的季節,人不停的出汗,就是在不停的向外耗散陽氣。中伏的時候,自身的陽氣本就不足,這個時候喝冰凍的冷水,就會加速陽氣的耗損,造成身體的損傷。
我國中醫講究“冬病夏治”,是因為夏季陽氣旺盛,而人身體自身陽氣也處于旺盛階段,兩陽相加則陽熱亢盛,這時候人體的陰寒之病就會相對容易去除,治療起來也會事半功倍。我國有些地區就有三伏”吃伏羊“的習俗,也就是人體陽氣最旺之時進行補陽,這樣就不但可以扶助正氣,增強人體的抵抗能力,同時可以驅散人體的陰寒之氣和濕氣。
所以,在暑夏期間,飲水提倡喝溫水,而且不要牛飲,要少量多次的飲用,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去喝。
中伏期間,無論多忙,都要記得:1不出,2不動,3不吃,4不喝!希望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都能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美滿,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今年的暑夏時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