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末,尼克松訪華拉開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作為美國的忠實小弟,日本自然是不甘于人后的,立刻找上了中國。
新中國是從尸山血海中走來的,731與南京大屠殺的血債還橫亙在中日兩國之間,中日要建交必須直面這些問題。中國大度,將日本軍國主義與普通民眾分開,讓中日建交有了基石。然而好不容易解決了關鍵問題,日本使團來華卻帶上了“暗器”,這莫非是另有陰謀嗎?
攜帶武器的日本使團
1972年7月7日,田中角榮正式登上日本首相的寶座。他與其他競爭者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在大陸與臺灣偏向大陸,他有意在任內推進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既然在競選時提出了這一展望,那上任后必須做出相關動作。
因此,田中在日本政界來回扒拉,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適人員就立馬派去了北京。田中派出的人也不負他的重托,摸清了中國的要求和底線。
一切準備妥當,中日雙方很快宣布田中角榮將應中國政府邀請于9月25日至30日來華訪問。雖然來華時間已經確定。
但為給田中正式訪華造勢,日本在這之前先派出了一支“先遣隊”——包括小坂善太郎、江崎真澄等資深國會議員在內的、31人組成的訪華團。然而這支隊伍在訪華期間竟然出了岔子,差點讓中日關系再度惡化。
代表團抵京后,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們并進行了會談。這次交流可以說是徹底把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期事項準備充分了,中日雙方都稱得上滿意。
可就在要歡送代表團的時候,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突然向我方官員宣布了一件事——日方人員極有可能隨身攜帶武器,或許是準備實行一場暗殺行動。
雖然當時大家都認為,此次來華的大多對華態度親善,個中可能存在誤會,但也都認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方應該提前防范。因此,歡送晚會的安排做了些許調整。
頭一件事就是為保安全,宴會廳內服務員要換成中央警衛團戰士。其次是周總理要改變習慣,這次不能再隨意去其他桌上致意、干杯了。最后除了中央警衛團充當的戰士外,各桌翻譯也要擔起責任,保護周總理的人身安全。
但所幸,這一切只是虛驚一場,預想的最壞局面并沒有發生。送走了日本代表團,作為主桌翻譯的周斌仍心有余悸,向韓敘司長求證了信息來源。日本代表團持武器的消息來自一位東京的愛國華僑,消息基本屬實。
小家子氣的日本使團
那么,日本代表團為何要持武器訪華呢?這就要說他們“小家子氣”了。
在田中角榮與女兒真紀子的對話中可以窺見一二真相。在訪華前,田中角榮忍不住向女兒吐露了自己的擔憂——自己也曾是“侵華日軍”的一員,這次來華會不會受到報復?也正是出于這一方面的顧慮,田中才派出了“先遣隊”。
田中作為日本首相都如此“膽小”,更不用說其他人了。所以,日本的訪華使團里才會有人帶槍。他們其實倒不是擔心中國官方會有什么動作,而是害怕來自中國民間的“報復”。
中日邦交要走向正常化是歷史的趨勢,但兩國間橫亙的血仇也是真。因此我國政府雖然想要與日本建交,可民間卻有很大的反對聲音。從竹入義勝來華到田中角榮訪華,有許多來自民間的聲音被遞到了周總理的案頭。比如一封來自駐日記者的“內參”,里面盡是對田中角榮私生活的批判。
周總理對此的態度是,田中角榮個人私生活如何與中日兩國關系沒有關聯,中日兩國關系是國事而非私事,這封“內參”除了消磨他一個老人家的精力外毫無作用。周總理的話代表了我國政府的態度,可日本官方卻不相信中國政府。
說起來,美國尼克松總統在訪華前,美國國防部也十分憂心總統的安全,特派了一支二十六人的特工隊。他們是集體持槍的,但他們卻十分坦蕩地向中方告知了相關情況。不像日本使團遮遮掩掩,偷感十足。
參考文獻:
[1]王新堂.從血仇到友鄰[D].中共中央黨校:199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