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娃的耗材
30多年前,《故事會》刊發了一則笑話:
莫斯科食監局人員詢問食品店老板,有顧客投訴你家的云雀肉罐頭摻了馬肉。女老板波波娃辯解稱,云雀太小,就一半對一半地摻了馬肉。執法人員大驚,一斤云雀摻一斤馬肉,這還叫云雀罐頭? 波波娃羞澀地表示:不,是一只云雀對兌一匹馬。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2024年7月27日,蘇州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即工業園區商務局)的資深科員,32歲的清華大學畢業生馬翔宇,通過多個社交平臺,實名舉報局長祝某及其團伙:
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廉潔紀律,在政府采購中圍標串標、虛設項目套取資金、進行利益輸送,涉案金額不低于1700萬元。 同時,祝某及其團伙還向省委巡視組提供虛假材料,以及祝某本人學歷造假。
小馬在舉報材料中敘述了一個樸實無華的貪腐細節。
蘇州自貿區綜合協調局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后舉辦了6屆中新合作服貿論壇,從第三屆起,該展會均由“邁氏國博會展有限公司”以串通投標的方式中標會務服務,中標金額分別達 :
332 萬元、 159 萬元、 317 萬元、267 萬元。
其實,如果會務做得細致漂亮,違反競標流程、多花點錢似乎也不是大問題。
但邁氏做得如何?舉報信中是這樣描繪的:
邁氏會展每年為中新合作服貿論壇提供的儀式物料等硬件以及PPT 等軟件交付物,均經過多次復用,卻年年以全價進行報賬… 自貿區綜合協調局也從不對交付物進行回收,放任邁氏會展這些根本沒有消耗掉的所謂“耗材”在來年再賣給自貿區綜合協調局一次。
然后重點來了:
(邁氏每年賣給展會的所謂耗材)其銷售價格不但遠遠超出市場租賃價格,甚至遠遠超出市場全價購買價格。
我們知道,賣云雀罐頭的波波娃同志,好歹還有“一只云雀配一匹馬”的底線,這家會展服務商把降本增效做到了極致,不但以高出市場購買價格的方式租賃耗材,甚至還縫縫補補,每年都拿出來收一遍錢。
蘇聯笑話,永不過時。
?我只干飯,不洗碗
按照小馬同志的舉報材料,蘇州邁氏國博會展有限公司不僅是自身吃相難看,而且還在祝局長的貪腐大業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事實上,通過邁氏的董事章某( Vivian Zhang)搭橋,祝某與“四大”員工畢馬威的林曉麗組建“串標陣線同盟”,在多項招標中搞圍標搞內定,實現精準的利益輸送。
其具體操作手法包括:
一是,與林曉麗串通不交付合同約定標的,虛設項目套取資金。
2020 年初,祝歡以 96.8 萬元的價格將《蘇州工業園區 2020 年度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咨詢服務》項目內定給林曉麗,后者無視“合同簽訂 8 周之內”交付的deadline,在小馬同學多次催促下,才交了一個毛坯。
看官們可能有疑問,為啥這份價值百萬的報告總是推三阻四拿不出手呢?
因為無論是林咨詢師還是祝局長,都沒有想過要認真地調研與編寫,他們試圖拖上個一年半載,然后拿上一年度的報告修修補補就交差。
這副“我只吃飯不干活”,連裝都懶得裝的樣子,恁地不知羞恥耶。
二是,使用同一人名下的公司進行陪標圍標,制作并向省委巡視組提供假材料。
例如2022年,祝局長將《蘇州自貿片區營商環境對標研究及比較優勢提升策略》以 45 萬元的價格,內定給了普華永道的林曉麗(注:此時林女士跳槽了新單位,但項目隨人走),為此還挑選了兩家競標入圍企業天晟智業與京乾科技。
巧合的是,根據企查查信息穿透,這兩家企業的大股東,都是一個叫李川的人,且兩家公司競標時留下的電子郵箱,居然也是同一個。
你這圍標作業的流程,也太不專業了叭。
更加巧合的是,2023年,江蘇省委第二巡視組入駐蘇州工業園區綜合協調局,祝局長等人發現上述報價單中,兩家陪標企業的報價超過了甲方的預算,違背了其財務紀律。于是,神通廣大的林某聯系上了競爭對手,說服這兩家公司修改了先前的項目報價。
所以你們幾個,真的不是一家人嗎?
?憤怒的小馬
現在,讓我們說說舉報人小馬的故事。
2022年7月,神奇的網站“知乎”上,出現一個《大家有沒有見過體制內特別剛的人》的熱帖。有人跟了一個帖子,道出了“蘇南某開發區,清華老哥怒撕單位領導”的八卦。
簡單地說,這個單位人才引進了一位清華的畢業生,做事死認理,人見狗嫌。但這位老哥的個人能力突出,無論是整材料還是下基層,都hold得住全場。結果,單位大領導強行把他干的活安到了他的直屬女領導身上,評優評先沒他的事。
于是,這位清華人掀桌子,領導們給他穿小鞋,甚至在疫情時期還想開大。結果這位老哥十分機警,行動力還超強,不但扛下了所有,還收集了很多領導們貪贓枉法的證據。
然后,整個單位的氛圍微妙得一批,吃瓜群眾坐等清華小哥:
不在沉默中變態,就在沉默中爆發…
由于這個故事過于離譜,發出來后熱度一般,很快就湮滅在“分享你剛編的故事”里。
直到2024年7月27日,馬翔宇同學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實名舉報單位領導,人們才愕然發現:
正由于事情過于離譜,所以它才不是假的。
需要說明的是,小馬同志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是清華大學的本科&碩士。
小馬同學畢業后,先是在國內頂尖投行中信證券工作,然后被家鄉感召,以“人才引進”的通道成為蘇州工業園區商務局的一名科員。而這個坐落在現代大道999號的“商務局”,與舉報材料中透露的“綜合協調局”是:
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小馬說,他生命中最意氣風發的十年,是在北京度過的,他的師生關系、工作網絡,朋友圈的悲歡離合…大多發生在北京。
那十年是他一生的黃金時代,四九城是他一生都不愿走出的精神家園。
但在工作幾年后,他還是選擇了回蘇州,因為他想在家鄉做一番實事,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中:
實現自我價值。
沒有人認為他在吹牛——雖然常言說“京城米貴,白居不易”,但小馬從國內TOP2大學畢業、又在中信證券工作,在帝都站住腳跟還是可以的。
相反,這個突如其來的跳槽決策,更多地洋溢著感性的成分——且不說平臺大小與起點高低,至少從收入這塊,馬同學成為一名地級市的副科級公務員,經濟損失還是蠻慘烈的。
你可以懷疑他的動機,但錢包的厚薄從不作假。
從這個邏輯看,想為家鄉做點事的馬同學,身上多少還散發著一層理想主義的光輝。
然鵝,對于單位里另一些人而言,對工作崗位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眾所周知,蘇州工業園是中國最大工業園,很多世界500強的中國分部皆落戶于此,當地政府給出來的配套落實政策、基建設施都是最高標準。
于是,蘇州工業園區商務局暨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就成為一些人眼中的:
肥缺。
小馬同志心懷壯志,擼起袖子加油干,結果自己的功勞被安排給別人不說,還發現“前方吃緊,后方緊吃”。更讓他難受的是:
有些人貪吃起來完全不顧嘴臉,連干活都在糊弄人。
于是,小馬同學開始懷疑人生。疫情解封后,他把相關材料整理完畢,匯集成冊,向有關部門實名舉報。
2023年3月13日,蘇州市紀委監委接收了相關資料,并正式受理此案。
可惜的是,對于小馬同學的“群腐”舉報,有關部門在一年零四個月的漫長季節里,卻并未給出進一步反饋。
無奈之下,小馬選擇了網絡平臺,走上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反腐之路。
在此期間,馬翔宇遭到了單位的排擠與打擊報復。
例如小馬透露,他被強行移出單位的工作群,但卻被要求在未曾參與的政府采購項目結項單上簽字。 例如單位領導祝局長繞過當事人的本人簽字,繞過黨組決議程序,秘密給予小馬 “基本稱職考核等次”;經組織部門核實,此事確實違背了組織程序,但“為了維護LD權威,維持職稱考核等級”。 此外,小馬同志多次遭遇短信騷擾、辦公室訓斥,并被捏造“爛尾樓業主”的身份而禁止上fang。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祝領導在2024年度蘇州工業園管委會人才引進過程中要求,將所有清華大學畢業的候選人剔除出列,理由是:
清華的不上路子。
這是清華大學畢業生小馬的悲哀,卻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生的集體榮耀。
?獲勝的龍蝦不低頭
客觀地說,馬翔宇遇到的不幸是個別現象,是特殊現象。因為并不是每個體制內部門都在打壓認真做事的人,也并不是每個領導都認為好大學的畢業生都是刺頭。
但這件事依然值得我們玩味。
一方面,它揭開了體制內的無奈,也提醒我們,要警惕正在發生的海量個案。
但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展示出:
讀一個好學校的重要性,不在于找一份多好的工作,而在于讓你在面對集體的黑暗時,多一分抗爭的底氣。
我們先看看馬同學的求學經歷。
2011年,清華大學通過高考錄取江蘇省學生133人。其中理科考生106人,文科考生27人。
來自昆山中學的馬翔宇屬于1/27,他考入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其準考證號是:
2011012643。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社科學院不是清華的強勢院系,但馬同學就讀的社會科學實驗班卻是公認的熱門專業。
招生簡章顯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試驗班包含經濟學、英語、社會學、政治學、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等方向。實驗班采用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具有寬廣國際視野與寬厚扎實的復合知識的高端人文社科人才。
長期以來,該實驗班在全國各省招生人數極少。例如在招錄人數最多的北京市,每年也僅招1人。
2022年,社會科學實驗班計劃招生21人,報名且上線的人數為38人,招考比為1.8,超出了眾多傳統強勢專業(如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經濟與金融、電機系)。
因此,馬翔宇的考分雖然未被曝光,但他的成績在27人當中,大概率是名列前茅的。
而在大學里,馬同學參加了各種競賽,平時學習也沒拉下,GPA也不低。
所謂GPA,是大學里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公式是:
GPA=(課程分數/10)-5。
GPA反映了學生在大學階段的整體學習情況,是本科出國申請、保研的重要考量手段。
最終,馬同學GPA排名靠前,并以面試88分的成績被免試保研,攻讀本校公共管理碩士。
毫無疑問,具有扎實基礎的馬同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鱉清男”,畢業時獲得了諸多用人單位的青睞。
他選擇了國內頂尖投行中信證券。
在投行,“做題家”出身的馬同學成長很快。別的我不多說,這一次馬同學全發布的“全家桶式”舉報材料,總共有15頁,全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既有嫻熟的文字功底,也有文后列出的25項證據清單。
這布局排版讓人看得很清晰,一眼就顯示出投行工作的痕跡:
投行的各類工作報告與材料,無論長短,都是這么寫的。
據說馬同學離職的那天,恰逢北京城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面對送行的朋友,馬翔宇笑得很輕松。他說犯不著這么嚴肅,全國的發展勢頭這么好,哪兒的機會都多,說不定以后還有見面甚至共事的可能。
然后他豪壯地揮揮手,登上了去往機場的大巴,顯示出一種飄逸而自信的美。而送行者看到巴士匯入大街,碾過了路邊的水洼,破碎了水面中城市霓虹的倒影。
悲觀者認為,車轍印在路上,留下草蛇灰線的痕跡,如同命運女神暗中牽扯的絲線。
但我認為,這是不對,至少是不夠全面的。
因為一個強大而成功的人,自有掌握命運的豪氣,正如獲勝的龍蝦一樣。
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曾總結了讓人生保持振奮的十二條法則,其中一條就是:
法則一: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
這是因為,龍蝦的情緒與性格,基本取決于兩種調節神經元通信的化學遞質——血清素和章魚胺。贏得勝利的龍蝦,將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魚胺。
血清素高、章魚胺低的龍蝦往往會變得趾高氣揚,遇到挑戰時也多半不會退縮。而且,血清素會調節龍蝦身姿的彎曲程度,使它得以盡情伸展自己的附肢,進而顯得高大且具有威脅性,就像西部片里的英雄一樣。
按照彼得森的解釋,人類和龍蝦的共同點,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具有能力和才華,如果你堅定不移地發揮這種優勢,你會習慣于勝利,而你周圍的人們也會感受到這種態度。
例如事情被曝光后,有人說,小馬性格偏激,沒人愿意和他共事,最后他的領導接納了他,結果變成了東郭先生和狼的結局。
我很想問問這位“局內人”,既然沒人愿意和小馬共事,為啥領導一定要倚重他?難道領導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癥(Stockholm syndrome)?
都是中國人,何必裝外賓?
同理,小馬哥不平則鳴,敢于以一己之力對抗集體無意識,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畢業于清華大學,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校友會?
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
也許在某些人看來,人在出廠設置定好的那一刻,人生就已經注定。在一個所謂的好單位呆著,感受到天高云淡,風兒柔軟,很容易讓人內心松懈,喪失進取。他們以為自己只是勞碌奔波的螞蟻,不應該對抗已經注定的命運。
但對經歷了殘酷選拔,意識到自身特長的少部分人而言,他們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認識了更多的有趣的人。他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存在分岔的小徑,存在無數個精彩的未知。更重要的是,他們確信,自己過去取得的勝利,將激勵自己在未來取得新的勝利。
所以他們是自由的。
所謂自由,不是董宇輝向新東方學員灌輸的、來自阿拉斯加的心靈雞湯,它絕不僅僅是某種物質的生活體驗,甚至不是所謂的見證未來。
自由是一種選擇權,是一個人面對苦難與命運,有選擇去做的膽氣,以及選擇不做的勇氣。
(朋友,雞湯雖好,不要多喝…)
例如面對遭受的非難,清華畢業生馬翔宇既可以踏實做事,也可以拒絕同流合污。別人認為天大的事,他可以泰然若素。
也正因為這種內心的強大,恰好觸及了某些同事的逆鱗。因為他們體面的生活、一生的榮耀,都依附于他們所處的位置。他們所看重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居然沒什么了不起?!
于是,被破防的人就會滋生非理性的丑陋想法。
例如,他們譏諷“讀了好大學了不起啊,不還得和我二本畢業生一起工作”,例如威脅“不會做人,你這輩子都升不上去了”,例如公然叫囂:
不要錄取清華畢業的人,清華的不上路子。
太史公曰: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我們希望這起舉報事件得到妥善而公正的處理,也希望清華畢業生小馬同學繼續他的精彩人生,正如《銀翼殺手》所描繪的那樣:
我所見證的事物你們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戰艦在獵戶座的端沿燃燒爆炸,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隨時間消逝,恰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最近有一個新聞,說東部沿海某省考了600多分(足夠進入不錯的211,甚至接近末游985),但他們選擇了某些“就業有保障,能端鐵飯碗”的二本甚至專科。這固然說明在經濟不確定性與就業內卷的背景下,更多的年輕人被迫作出了務實選擇,但也代表了“再見,理想”的無奈。 例如我就很難想象,這些學生畢業后 能否秉持 “天下為公”的 道心…
2,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其實吧,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硬件條件),也不在于大門(準入門檻),甚至不完全在于大師(科研學術),而是可以見識到多樣化的優秀人物——包括老師與同學。這些,你在其他學校很難見識,甚至很難想象。
如果你只是把考上好大學當作所謂的向上階梯,你的認知基本就這樣了。
3,關于自由,一般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去做某種事情的公平機會”,一層是“免于被迫做某事的權利”。
這個話題說起來話長,就不過多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伏爾泰與盧梭的著作,我覺得他們在兩百多年前的論述,到現在都不過時。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30 Jul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