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于河南省安陽殷墟的深邃土壤中,緩緩揭開了商王武丁王后婦好墓葬的神秘面紗,讓塵封千年的歷史重見天日。婦好墓,作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座幸免于盜擾的商代王室陵寢,其完整性令人嘆為觀止,堪稱“殷墟瑰寶中的璀璨明珠”。
商王朝,那個輝煌與滄桑并存的時代,在武丁的勵精圖治下,迎來了“武丁中興”的盛世華章。婦好,這位集智慧與勇武于一身的女子,不僅是武丁治國有道的得力助手,更是他心中無可替代的摯愛。她以非凡的軍事才能,親率大軍,馳騁沙場,最多時竟統領一萬三千勇士,布下天羅地網,上演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zhàn),其智勇雙全,令后世敬仰。
婦好,這位古代巾幗英雄,其安息之所,深藏于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qū)小屯村西北,1976年的那次考古發(fā)掘,不僅是探索古代文明的鑰匙,更是考古界的一場盛宴,共出土文物1928件,其中青銅器之輝煌、玉器之溫潤、骨器牙器之精巧,無不彰顯著商代文明的璀璨與繁榮。
在婦好墓的璀璨寶藏中,755件玉石器猶如繁星點點,占據了陪葬品的半壁江山,它們以39.2%的占比,訴說著夏商玉器工藝的輝煌與傳承,為后世學者提供了一座研究古代玉文化的富礦。其中,編號為“371”的跪坐玉人,以其獨樹一幟的造型與巧奪天工的技藝,成為了商代玉器中的翹楚,每一次提及,皆是學術界的津津樂道。
這尊玉人,不僅是工藝的巔峰,更是婦好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她既是英姿颯爽的女將軍,亦是虔誠的祭司,上馬能征戰(zhàn)沙場,下馬則能端杯品酒,展現了古代女性非凡的才情與魅力。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玉人腰左側那柄獨特的寬柄器,其形態(tài)翻卷如云,飾以節(jié)狀紋與云紋,既非衣物之延續(xù),亦非隨意點綴,它的存在,如同一個未解之謎,激發(fā)了學界無盡的遐想與探討。
在四川廣漢三星堆的考古文物中有一件人首鳥身的青銅造像,其羽翅的雙鉤狀設計與婦好墓中跪坐玉人的寬柄器驚人地相似,這一發(fā)現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是否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深層次的聯系,亦或是古代文化交流的微妙印記?這一發(fā)現,無疑為探索商代玉器乃至古代文明的奧秘,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鑒定,婦好墓出土的這些玉器絕大多數源自遙遠的新疆和闐,穿越千山萬水,最終匯聚于河南安陽之地。這一發(fā)現,不禁讓人遐想連篇:是何種力量,驅使著古人跨越重重困難,將這份珍貴的玉石運送至此?是商隊的駝鈴聲聲,還是使節(jié)的馬蹄陣陣?亦或是更為復雜的商品交換網絡,讓玉石之路悄然成形?這一切,都如同歷史的迷霧,引人探尋。
關于婦好墓地出土的這尊玉人柄形器的身份,眾說紛紜。有人猜測它是玉人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寓意著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身份象征;也有人認為它是一件精心雕琢的飾品,佩戴于玉人腰間,彰顯了墓主人的尊貴與不凡。也許,在歷史的長河中,它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解開它那塵封的秘密,讓世人一窺商代文明的輝煌與深邃。(王建安 攝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