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技術公益正在成為一個熱概念,相較傳統公益,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公益效率、降低公益參與門檻和改善公益體驗,這本身就是科技企業擅長的領域,加上ESG已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正在將技術公益作為重點投入和探索的一個方向。
根據影響力慈善研究院今年發布的《技術公益影響力研究》報告,技術公益這一概念于本世紀初開始在英國出現,2012年前后在中國出現并得到推廣。
目前來看,技術公益作為一個創新領域,還處在一個以實踐先于理論的階段,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從一開始的對“計算機技術工程師組成社群共同關注和解決社會問題”這一現象的描述,逐步演進到今天的內涵豐富且多樣化,如果簡單來理解,技術公益就是“技術賦能社會問題的公益解決方案”。
可以說,技術公益是由IT界人士自主探索出的一種公益形式,畢竟計算機技術天然具備強大的外部性,與公益十分契合。因此,在技術公益領域,互聯網企業的探索也遠遠超越了傳統公益組織。
其中,一向主張“科技向善”的騰訊在實踐層面尤為深入且全面,并為此專門發起了“騰訊技術公益”,飛娛財經將結合其發展策略、實踐形式和項目進展,詳細拆解它的精妙創新之處。
主筆/ 木宇
文章架構師/ 楓葉
出品/ 飛娛財經
抽絲剝繭構建系統化戰略
騰訊是國內最早做公益的互聯網企業,早在2002年,就捐贈了一批電腦給廣東清遠貧困山區的學校,以此幫助改善教學條件,并于2007年在國家民政部注冊了中國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2019年,騰訊正式將“科技向善”確立為公司新的使命愿景。多年以來,騰訊一直在探索如何以技術賦能公益,并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深知要真正落地好技術公益,唯有找到關鍵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是明確定位,社交起家的騰訊找到的關鍵詞依然是——“連接”。
騰訊技術公益發起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陳妍曾公開表示,技術公益不應該只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更應該是通過技術,助力相關的社會機構,鏈接更多有志于公益事業的參與者,更大范圍的輻射大眾。只有釋放每一個個體的生產力,才能發揮技術公益的真正價值。
既然是公益,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才是正途,單打獨斗只會將路走窄,在明確了這點后,騰訊開始發揮自身的優勢能力——“數字化”。
通過對公益組織的深入調查,騰訊發現數字化問題是技術公益落地亟待突破的點。
首先,七成公益組織不懂如何做數字化,66%公益組織投入數字化成本僅占募款總額1%,人才、資金、產品都是數字化發展的卡點,大機構發力不足,小機構起步困難;其次,現有公益組織的數字化應用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項目傳播和互聯網籌款,而成熟公益項目的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功能缺口大。
如果能突破數字化阻礙,公益組織無疑將會更換新的驅動引擎,無論是項目的創新發展,還是行業數據的互通共享,都將推動整個行業邁上更高的臺階。
為此,騰訊制定的發展策略是從三個維度助推數字化:
一、做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打造數字化工具箱,提供免費的線上協同工具和云資源,另一方面提供技術資助,解決公益組織“入門-上路”問題。
二、開展公益數字化共建。通過騰訊公益計劃為土壤,培育數字化共建生態,比如圍繞項目透明、受益人計捐贈人管理的通用能力建設。以技術公益創投計劃為驅動,拉動各方專業力量,找到公益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方案”。
三、探索公益場景創新實踐。以創新資助+騰訊技術能力打造解決方案,實現公益項目的創新突破,同時支持技術公益生態中各個關鍵角色環節,提升行業技術服務能力,如開發者聯盟等組建。
可以說,這三個維度分別從資源層、共建層、創新層給出了解題思路,并層層遞進,構建了一套系統化的戰略體系。
“鐵三角”加速落地實踐
為了方便技術公益落地,騰訊分別圍繞工具、人、商業三個要素先后推出了“鐵三角”服務:技術公益數字工具箱、技術公益志愿者平臺、技術公益創投計劃。
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問題,一個涵蓋各種公益場景的工具箱產品由此誕生了。
技術公益數字工具箱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以騰訊技術公益平臺作為統一申請入口,主要面向公益組織、普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開放免費申請資格,以幫助公益機構解決數字化發展中的共性需求,如助學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捐贈系統等。
截止目前,騰訊聯合多家公益SaaS企業共計推出了17項公益場景SaaS產品,據騰訊技術公益官網最新數據顯示,近900家公益組織已經申領數字工具箱,累計發放近2500份公益權益。
其次,光靠數字化還不夠,很多社會企業與公益組織還缺乏技術、資源、營銷等能力,這時候就需要外援來幫忙,于是騰訊在2021年10月份又搭建了志愿者平臺。公益機構可以在上面發布真實訴求,并與掌握了相應技術和資源的志愿者一同孵化出高質量的公益解決方案。
在志愿者平臺上,根據“崗位定制”和“技能標簽”,公益組織可以定向招募專業的志愿者,志愿者也能得到精準的項目推送,二者的雙向奔赴,既解決了公益組織的能力需求,又讓志愿者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價值。
最后,技術公益某種意義上也是創業,同樣需要有市場、能落地、有回報才能生態繁榮,為了實現公益項目的良性發展,放大優秀項目的標桿價值,騰訊在2021年底推出了技術公益創投計劃。
技術公益創投是一種新型的公益伙伴關系和慈善投資模式,這種模式不以營利為目的,更重視資助者與公益組織合作的長期性和參與性,目的是向被支持組織提供助力,增強其持續地提供公共服務、服務社會的能力。針對缺乏資金資助、技術支援、運營指導、傳播渠道、志愿者能力的社會企業和公益組織,騰訊將配資金、送技術、鏈資源,幫助他們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目前,騰訊技術公益創投計劃目前已經開展到第三期,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別孵化了30和43個項目,第三期進一步將目標擴展至近50個項目,資助金額也從第一期的每個項目30萬,增加到最高單個項目可達150萬。
除了現金,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還將提供技術鏈接、專業能力培育、品牌傳播推廣、專業志愿者招募等支持。
項目共創引領技術公益新潮流
成果才是技術公益最好的答卷,騰訊技術公益創投計劃每期聚焦不同的社會領域,圍繞多元價值孵化了不少優質項目,在眾多公益痛點領域都給出了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
比如在一期的自然保護領域中,有一個名為“神奇雪豹在哪里”的項目。
雪豹是能夠反映高山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物種,中國擁有全世界60%的雪豹,它的知名度卻完全配不上它的地位。2020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曾牽頭做過一款名叫“神秘雪豹在哪里”的知識圖譜小程序,上線后被祁連山國家公園保護區注意到,對方找上門請他們幫忙。在拜訪祁連山國家公園保護區后,騰訊團隊發現布設紅外相機仍是動物保護工作中收集數據的主要手段,超200臺紅外監測設備,每季度會回收幾十萬張的數據,僅靠人工審核通常要消耗數周的時間。
騰訊團隊決定打造一款用AI識別采集圖片的工具,并直接在祁連山駐扎了下來,通過和一線巡護人員和當地牧民的交流,結合超10萬張雪豹照片的“喂養”,經過幾輪升級迭代,雪豹的圖像級檢出率從70.8%提升至95.5%,精度由59.1%提升至85.2%,有效提升了巡護員的監測效率。
再比如二期的鄉村振興領域里,有一個名為“潮汐鄉村女性賦能計劃”的項目。
據數據統計,因殘障、貧困、困境等問題,不能參與全日制勞動的女性人口,超過8500萬人,她們大多集中在農村偏遠地區。為了幫助她們居家靈活就業,潮汐女性賦能計劃誕生,通過小程序在線教授編制公益課程,讓她們在家就可以學習編織技能,并拿到手工訂單,獲得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和持久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騰訊計劃公益創投計劃的支持下,二代小程序進一步升級,可以實現訂單的智能分發和管理,并通過數字化的社群網絡,連接更多的商業資源,幫助到更多處于困境中的女性提升自我價值。
科技向善,長坡厚雪,大道行遠
技術公益是一件漫長卻極具社會價值的事情,它既符合騰訊“科技向善”的價值理念,又符合其“長坡厚雪”的投資理念,這種與企業內核的高度契合,讓它在騰訊手上的價值不斷放大。從2020年騰訊技術公益創立以來,在資源投入、對象連接、項目孵化、社會影響等各個方面都有顯著增長。
在飛娛財經看來,騰訊技術公益至少發揮了如下三大價值:
一、技術的正外部性擴散。騰訊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可以將其“捐贈”到公益事業中,讓技術的正外部性得以完美擴散,比如混元大模型已經在幫助數字工具箱實現AI升級。
二、行業方向的有效探索。作為國內第一家明確提出技術公益概念的互聯網企業,騰訊的所有嘗試,都是在為行業摸索前進方向,“鐵三角”服務的驗證便是為后人踩出了一條路徑。
三、公益痛點的解決思路。騰訊技術公益創投計劃三期下來,覆蓋了從生態環保、文化遺產保護到鄉村振興、愛老助困、社區服務等各個層面的社會領域,并對凸顯的公益痛點給予了精準扶持,在一個個項目孵化中為整個社會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大道行遠,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