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在蘇州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近日,國家發布了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名單,蘇州并未入選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要知道GDP前十名只有蘇州沒有入選。
不說直轄市、省會、經濟特區,就說普通地級市,在蘇州經濟實力之后的廊坊、嘉興、鄂州都入選了。
廊坊有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區與廊坊廣陽區之間),大大推動了廊坊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圓通、申通、韻達等8家快遞龍頭企業在廊坊設立北方總部或區域總部 。
嘉興的南湖機場正在建設,計劃2025年6月建成,將成為嘉興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樞紐的強力引擎。
鄂州有花湖國際機場,這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航空貨運樞紐機場。
把時間往前推,2021年國家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里,蘇州既未入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也未入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再把時間往前推,在“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里,提出建設的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也沒有蘇州,但入選的普通地級市有秦皇島、唐山、連云港、徐州、湛江、大同。
而早在2005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二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仍然沒有蘇州。
當時就對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劃定了門檻,除了經濟和人口對所在區域有一定的輻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型樞紐機場、鐵路區域性客運中心(鐵路大型客運站)和公路主樞紐。
說白了,沒有民用運輸機場就等于沒有參賽資格,這也是幾乎在所有建設綜合樞紐城市名單里,都沒有蘇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網絡上,很多人說蘇州不需要修機場,因為坐飛機太方便了,蘇州到無錫的碩放國際機場只有40公里左右,蘇州到上海的虹橋國際機場只有90公里左右。
如果只看距離的話,似乎蘇州人坐飛機并不是太麻煩,因為北京市中心到大興國際機場要50公里左右,而成都市中心到天府國際機場也要60多公里左右。
但這篇文章不是和你談坐飛機方便與否的,就算蘇州經濟強,看不上客運帶來的商業活動、旅游和一系列的三產配套,那么機場難道只有客運功能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經就做過測算,白云機場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增長29.9億元,拉動廣東省GDP增長120億元;而白云機場每增加10萬噸貨郵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增長87億元,拉動廣東省GDP增長356億元。機場的貨運功能將大大推動這座城市的物流和臨空產業的發展。
難道機場就只有客運和貨運功能了嗎?不,機場是大城市的標配,沒有機場,在很多政策傾斜下,都入不了局。比如各種綜合樞紐城市的建設,比如物流樞紐的建設,沒有機場,都進不了海選名單。
在比如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免簽朋友圈”,又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國際機場是連接國內外最便捷的橋梁,沒有機場,與世界聯系的緊密度都大打折扣。
交通樞紐這個東西,幾乎就是大者越大,強者恒強,你晚了也就晚了。
而這一切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如果當時蘇州咬咬牙,想辦法修了一座民用運輸機場,哪怕等級不高,哪怕規模不大,或許后面一切走向都將改變,等級后續可以升,規模后續可以擴嘛。
比如2018年,蘇南碩放機場就由“4D”升為了“4E”級,而機場改擴建的就太多了,關鍵你得有入場券,后面都可以慢慢來。
上世紀80年代,蘇州也知道機場對于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也不是沒有過想法,當時蘇州就想在現在的工業園區修建機場。
最終,這件事就沒下文了,第一個是錢的問題,第二個是占地的問題,第三個是離上海虹橋機場較近的問題。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了“最牛風投之城”合肥,合肥為了投產業,甚至暫緩了地鐵項目的建設。
地下的地鐵,城市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是屬于這個城市的,有產業了、有錢了、有人口了,修地鐵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機場不同,隨著周邊城市的機場越來越多,空域是不斷在被擠壓的。
而到了90年代,進入外向型經濟的蘇州,越來越富有了,此時,蘇州選擇了地鐵。
1996年,蘇州就在研究城市軌道交通了,90年代,一個普通地級市計劃著修地鐵,遠比修機場來得更震撼。因為當時,大陸地區也只有北京、天津和上海有地鐵,且都是直轄市。
2007年,蘇州地鐵1號線開工建設,2012年4月正式開通運營,蘇州地鐵開通運營的時間甚至在浙江省會杭州之前。
要知道修地鐵的要求是很高的,比修一座普通民用運輸機場還要高,全國不少普通地級市有民用運輸機場,但有地鐵的卻少之又少,因為地鐵對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城區常住人口是有非常嚴格的門檻。
與此同時,一個罕見的事發生了,擁有地鐵的城市沒有一座民用運輸機場,這件事可能在全世界都比較罕見。要知道有機場沒地鐵很正常,但有地鐵沒機場確實就少見了。
進入21世紀后,蘇州雖然在大力修地鐵,但也沒有放棄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民用運輸機場的想法。
2004年2月,無錫的碩放機場正式開通民航航班,同年3月,蘇州提出了修建機場的提議,但沒下文了。
隨后在2010、2015年等多個年頭,蘇州都提出了建設民用運輸機場的提案,但都石沉大海。
時光如梭,隨著上海雙機場趨近于飽和時,蘇州似乎看到了希望,2019年3月份,蘇州提出了建設機場的想法,但同年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里提出要在南通規劃建設新機場,也就是今天,網友所熱議的“上海第三機場”。
到了2022年3月,江蘇也沒有放棄,在全國重要會議上建議就建設蘇州機場等進一步調研論證,爭取早日納入國家規劃。
其實這么多年,蘇州、包括省級層面都在爭取、都在努力,你以為只是讓你坐飛機更便捷那么簡單嗎?
一座機場對貨運、物流的推動作用,對城市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推動作用,對綜合樞紐建設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問題,還有政策傾斜和國家布局。
綜上所述,說蘇州是最強地級市,但蘇州是GDP前20強里唯一沒有民用運輸機場的城市,說蘇州是最“委屈”的地級市,因為擁有287公里地鐵里程的城市沒有民用運輸機場,這在全球都極為罕見。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蘇州錯過了建設民用運輸機場的最好時機,引起的“蝴蝶效應”,至今也越來越大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