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依舊灑在醫院的走廊上,卻無法驅散我心中的陰霾。身為一名醫生,我每天都在見證著生死病痛。而今天,我主治的一位急性周圍性神經麻痹患者,年僅 17 歲,未婚,卻因左側面部扭曲的面容而無法接受現實。
患者上周二入院,接受了銀杏葉提取物活血及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昨日被告知銀杏葉提取物沒藥,改為甲磺酸倍他司??;今日又被告知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無藥,我只能將醫囑改為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
我跟同事開玩笑說,如果再沒藥我可該怎么辦?同事的一句玩笑話「話療」,引起哄堂大笑。雖是一句玩笑話,卻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曾撰文談「話療」,他寫到2019年春節時給當時已95歲高齡的邵耕老師(原北京醫學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拜年,邵老告訴胡大一一次真實就醫經歷,邵老去自己從醫從教幾十年的醫院看眼疾,主治醫生看都沒看邵老一眼,開了瓶眼藥水,就了事。
胡大一由此發問,「我們再忙,真的不能比這做得好一點點嗎?患者期盼與醫生多說上幾句話,問問自己對病對治療的疑惑,而問題恰恰是,現在很多醫生顧不上說話,或不說話,只看片,看化驗,或說話太少,有胸痛,做CT,做造影?!?/p>
化療與「話療」
記得我接診過的一位終末期癌癥患者,在接受手術及放化療、靶向治療時,求生愿望急切。當各大醫院醫生告知患者目前無藥可用后,我看到了患者眼中的絕望。然而,我還是嘗試向患者解釋:「有時候,我們可以試試‘話療’。」患者一臉茫然,就如同當初我對這個概念充滿疑惑一樣。
「話療」,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藥物治療,而是通過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慰藉,為患者點亮希望之燈。正如特魯多醫生的名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在病房中,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話療」的力量。就說那位喉癌晚期的患者吧,他剛入院時,瘦骨嶙峋、形銷骨立。
每次看到他,我的心都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揪住。他的眼神中,曾經對生活的熱情和憧憬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絕望和麻木。
于是,我每天都會盡可能抽出時間坐在他的床邊,輕輕握著他那干枯的手,用堅定而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您看,生命就像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會有狂風暴雨,也會有風和日麗。只要您心懷希望,每一刻都可能是命運的轉機?!?/p>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專注地看著他的眼睛,試圖將我內心的力量傳遞給他。但說實話,我的內心充滿了擔憂,害怕他已經心如死灰,對我的話語毫無反應。
最初,他只是眼神略微閃爍了一下,但這細微的變化讓我看到了希望。我繼續和他分享那些抗癌成功的勵志故事,詳細描述那些勇敢的人們是如何在絕境中堅守,如何一步步戰勝病魔。漸漸地,他的眼神不再那么空洞,開始有了一絲光亮。
后來,他的變化越來越明顯。他不再只是被動地躺在病床上等待命運的安排,而是主動向醫生詢問關于治療方案的細節,積極地配合每一項治療安排。他開始注重自己的飲食,不再隨便應付,還會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搭配營養。休息時間也安排得更加規律,每天還會在病房里做一些簡單的鍛煉,哪怕只是伸展一下四肢。原本蒼白如紙的臉色也漸漸有了一絲血色,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有了改善。
看到他這樣的轉變,我的內心充滿欣慰。我深知,這不僅僅是醫療手段的作用,更是「話療」在他內心種下的希望種子開始發芽。哪怕治療的過程依舊充滿痛苦,哪怕疼痛依舊如影隨形,他也咬緊牙關,從未再輕言放棄。這種堅韌,讓我堅信「話療」的意義和價值。
還有那位剛剛經歷重大手術的女士,當她被推出手術室的那一刻,我能感覺到她的世界仿佛崩塌了。身體的巨大創傷,讓她痛苦得無法言語,而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更是讓她整日以淚洗面。
我和護士們每天都會來到她的床前,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額頭,安慰她道:「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親愛的,您要知道,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您剛剛經歷了一場暴風雨,但這只是暫時的。您看,陽光就在云層后面,等待著為您綻放光芒。您經歷了這場風雨,必將迎來屬于您的絢麗彩虹?!姑看慰吹剿鳒I,我的心都揪成一團,無比擔憂她會一直沉浸在這種痛苦和恐懼之中無法自拔。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有了變化。她不再整天沉浸在悲傷中,而是愿意主動交流她內心的想法和恐懼。她開始按照康復計劃進行鍛煉,哪怕每一個動作都會帶來疼痛,她也從不退縮。在閑暇時,她會拿起書籍閱讀,試圖從書中找到力量和勇氣。
她的眉頭不再緊鎖,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她身體的恢復速度之快,讓醫護人員感到驚喜。而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話療」,離不開那些溫暖的、充滿鼓勵的話語。
又比如那位因車禍受傷導致殘疾的年輕人,當他被送到醫院時,眼中的絕望和對未來的迷茫讓人心痛不已。
我們圍在他的身邊,用關切的目光注視著他,用真摯的情感鼓勵他:「當您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您也要再錯過群星了。雖然這場意外讓您的身體有了殘缺,但這絕不是生活的終點。您的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等待著您去發現,去實現。您擁有聰明的頭腦,堅強的意志,只要您愿意,您可以學習新的技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方向?!箍吹剿员┳詶壍臉幼?,我的內心焦急萬分,擔心他就這樣放棄了未來。
慢慢地,他不再把自己封閉在痛苦和自憐之中,而是愿意一起探討未來的規劃。他主動報名參加了一些殘疾人技能培訓課程,每天都學習,努力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他加入了一個殘疾人士互助小組,與他人分享經歷和感受,用自己的故事鼓勵那些和他有相似遭遇的人。
他開始接受現實,眼神中重新充滿了希望和自信。他的每一點進步,都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自己,也溫暖了我們。
這些經歷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話療」能夠在患者最脆弱、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力量,讓他們相信,無論生活多么艱難,都有希望,都有未來。
由此可見話療的積極作用:
1. 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減輕恐懼、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增強他們面對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心理韌性和應對疾病的能力。
2. 提高依從性:讓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療方案和疾病進程,更愿意積極配合各種治療措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3. 改善生活質量: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質量,如保持正常的飲食和睡眠。
4. 增強免疫系統:良好的心理狀態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積極影響,間接增強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這些話療案例,對醫患關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大幅提升。他們不再將醫生視為冷漠的治療執行者,而是感受到了醫生發自內心的關懷,從而建立起信任紐帶,更加依從醫囑,配合各項治療措施。
其次,醫患溝通變得更加順暢和深入?;颊咴敢獬ㄩ_心扉,與醫生分享他們的恐懼、擔憂和期望,醫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再者,良好的醫患關系營造了一種積極的治療氛圍?;颊咧g會互相交流經歷,對醫療團隊有更多信心,并使得醫院的整體形象和聲譽得到提升。
「話療」的注意事項
以及如何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進行「話療」時,有一些注意事項分享給各位同仁。首先,傾聽應放在首位,給予患者足夠的時間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不輕易打斷。
其次,要使用溫和且易懂的語言,避免專業術語造成理解障礙。
再者,務必尊重患者的隱私,保護其個人信息不被泄露。還需真誠地與患者共情,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理解與關懷。同時,傳遞積極信息時應適度,不過度承諾。
此外,應根據患者的個性、文化背景和年齡差異,調整交流方式。要敏銳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保持耐心,不因其反復或沉默而急躁。而且,不能對患者的想法和行為進行評判,應保持中立支持的態度。
最后,注意自身的身體語言,如眼神交流、微笑和點頭等,增強溝通效果。
然而,并非所有的「話療」都能成功。有一位嚴重抑郁癥的患者,無論我們如何苦口婆心,表達「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他都只是默默流淚,眼神空洞,毫無回應。
他始終封閉內心,拒絕交流,沉浸在自我否定中,最終還是選擇離開,讓我們的努力化為泡影,讓我深感生命的脆弱和語言的無力。
由此可見,話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不能替代醫學治療:話療無法直接消除腫瘤或控制腫瘤的生理進展,不能替代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法。
2. 個體差異:不能對所有患者都能產生相同程度的積極效果,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病情嚴重或個人心理特質,對話療的反應有限。
總體而言,作為癌癥綜合治療的一部分,話療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治療效果有用,但需要與其他醫療手段協同作用。
個性化「話療」
在臨床上的應用
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醫生可以采用「看病三部曲」的話療方式。例如,胡大一所踐行的「一問病情,二看心情,三聊家?!鼓J?。
胡大一曾撰文表示,美國學術名著《Heart》的創始主編Hurst講過,胸痛的鑒別問診少于30分鐘,不可能找到正確診斷方向。問病情就是調查研究疾病的來龍去脈??葱那閯t關注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睡眠狀態,通過觀察患者的神情以及詢問其是否焦慮、抑郁等,來判斷心理狀態。「雙心醫學」要求醫生學會「相面」,注意患者和家屬是眉頭緊鎖、愁容滿面,還是面帶微笑、心情放松??梢詮乃咔闆r入手逐漸展開,問患者有無焦慮、抑郁表現,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是否還感興趣,遇事是否變得容易煩躁等。聊家是與患者談工作、生活和經歷,特別是就診經歷與疾病困惑等。這種方式不僅關注了病情本身,還通過溝通給予患者溫暖和希望,有助于后續治療。
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醫生可以定期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苦惱和擔憂,分享一些成功控制病情或積極生活的案例。比如一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長期受病痛折磨而意志消沉。醫生每次查房時,坐在他床邊拉著他的手,聽他講述年輕時的經歷和對健康的渴望,并告訴他,經歷過那么多風雨,這點病痛一定能克服,家人都期待他戰勝病魔后重新享受天倫之樂。
在癌癥治療領域,一般采取康復患者帶動未愈患者的模式,通過已痊愈或病情明顯好轉的患者與其他治療中的患者交流抗癌經驗,增強其堅定治療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颊咧g的感受和體會更容易產生共鳴。
2020年,內蒙古援鄂重癥醫療組曾在新冠肺炎重癥病房中,針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出現的「怕治療、放棄治療」等情緒問題,以及不配合治療的情況,除了制定治療方案和隨時搶救外,每天組織隊員為患者進行多角度、多種方式的「話療」。
據報道,于海霞醫生發現一位張姓患者病床頭放著兒子的照片,便從孩子切入話題,多次溝通后讓他因「孩子還小,需要父親」而重樹信心;對于寫遺書的余姓患者,從其擔心 80 多歲高齡的老母親入手,鼓勵他為了贍養母親而鼓起勇氣活下去;和拒絕使用呼吸機的鄭女士聊女人的心里話,舒緩她緊張的情緒。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電話進行「睡眠障礙認知行為治療」的「話療」方式,能有效緩解老人因疼痛而導致的睡眠問題。研究團隊對平均年齡 70.2 歲的中重度失眠老人進行跟蹤調查,受試者在 8 周時間里接受了 6 次 20 - 30 分鐘的電話治療,其中約一半受試者接受了包括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松弛療法、認知治療等的「睡眠障礙認知行為治療」;其余受試者則只進行電話詢問和指導。
結果顯示,電話治療組的失眠嚴重程度平均下降 8.1 分,對照組平均下降 4.8 分;在治療后的第 12 個月,電話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有 56.3%和 25.8%的人失眠狀況有所緩解,且電話治療組患者的關節疼痛程度有所減輕,疲憊感也降低了。
這種方式尤其適用于骨關節炎、關節疼痛的老年人,特別是農村地區和醫療服務不足地區的老人,通過「話療」使他們獲得可及且有效的治療。
上述例子展示了話療在臨床上的多樣化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話療通常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需要與其他醫療手段相結合;同時,醫務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
在這醫海生涯中,我深知「話療」是心靈的良藥,但它并非萬能。它如同一束光,能照亮大多數人的前路,卻也有無法穿透的黑暗角落。
盡管如此,我們不能放棄「話療」的嘗試。因為在這冰冷的醫療世界里,溫暖的話語或許就是患者最后的依靠。作為醫生,我們要在不斷探索醫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不忘用「話療」為患者送去溫暖與希望,找到更多方法,讓患者都能在身心上得到治愈。
參考資料:
1. 胡大一:「話療」很重要,可能最重要.《慢性病學雜志》2019年08期
作者|沈玉芹(某三級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