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整合聚力,腫瘤康復啟新章!
7月20日,2025 CACA腫瘤整合康復大會在廣州圓滿落幕。其中,患者康復創新管理分會場備受關注。此次分會場的舉辦,不僅為本屆腫瘤康復大會注入了澎湃的創新動能,更標志著我國腫瘤康復事業向提升患者實際生存獲益邁出了堅實而關鍵的一步。本文擷取會議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PART1:腫瘤患者康復管理的理論指導
會議伊始,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堯小兵副部長的主持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委員會王昱秘書長發表了精彩致辭,強調癌癥康復核心在于患者管理,并指出其包含局部腫瘤康復、身心整體康復及“三防”目標。此外,王昱秘書長感謝恒瑞醫藥對協會康復項目的支持及其社會責任,期望深化在腫瘤患者精細化管理方面的合作,惠及更多患者并推動學術進展。
隨后,恒瑞醫藥腫瘤事業部副總經理彭湃先生也發表了寄語與致辭。彭湃先生回顧了恒瑞醫藥50年聚焦于“有藥可用”、“用好藥”以及讓優質藥物惠及全球患者的目標。他以國產首個CDK4/6抑制劑達爾西利獲批為例,說明民族制藥發展使前沿療法以更低價格惠及中國患者。在康復領域,恒瑞醫藥的理念為“不僅要治愈疾病,更要治愈患者”,幫助患者全方位康復。
PART2:腫瘤患者康復管理的實踐分享
大會第二環節由中國抗癌協會個案管理專業委員會段雄秘書長主持,多位專家針對不同癌種的診療模式及患者康復管理創新探索進行了深入分享。
腫瘤患者診療模式的高質量探索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鄧新軍教授強調,前列腺癌需貫穿疾病自然病程進行全程管理,核心在于規范PSA監測與新型內分泌藥物應用,并需關注關鍵階段的診療策略。未來創新方向包括AI優化隨訪、無創PSA檢測及MDT模式等。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謝瑋教授指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慢性化比例高,超過半數患者受情緒障礙與生活質量下降困擾,未來需統一醫患目標、制定個體化方案、早期干預、建立妊娠患者三級管理路徑,并探索生物標志物預測工具及出血風險模型等。
聚焦患者全程管理的創新路徑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柴潔教授介紹了乳腺癌“個體化、全周期、多模態”管理模式,以疾病個案管理師為樞紐整合多學科資源,發揮“生命陪跑員”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金立莉護士長系統闡述了乳腺癌淋巴水腫“防-治-康”一體化模式。團隊通過建立三級預防體系、采用本土化綜合消腫方案以及相關醫療延伸服務,使水腫發生率大大下降,未來還將持續優化全周期管理路徑。
大咖對話:整合與優化——患者全周期管理的挑戰與創新實踐
隨后,與會專家圍繞前列腺癌/乳腺癌患者管理痛點、實踐經驗及未來模式展望展開了深入討論。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林卓遠教授強調,前列腺癌已進入慢病管理階段,但我國約30%患者初診轉移,需推進社區PSA篩查提升早診率。廣州紅十字會醫院阮黎教授指出,我國前列腺癌診療面臨公眾認知提升推動篩查普及、藥物多元化延長生存兩大轉變。未來管理需構建專科團隊、嚴格指南分級隨訪以實現生存延長與生活質量維持雙重目標。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柴潔教授指出,醫院中心通過全流程服務關注患者心理、生育保護,并為經濟困難者匹配慈善基金或研究資源。未來將聚焦年輕、晚期或體能差患者,探索新技術評估藥物耐受性、制定個性化方案。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偉教授指出,乳腺癌治療全程監管需求凸顯,個案管理師可提升患者認知、依從性,減少未及時干預的不良后果。
PART3:腫瘤患者康復管理的科技探索
大會第三環節由恒瑞醫藥數字化創新部總監常永寬先生主持,多位企業相關負責人分享了各自團隊的優秀案例,并共同開展了深入圓桌討論。
蘇麗女士:產業視角下專病智能體的醫療應用落地實踐
醫朵云蘇麗女士介紹了多智能體協作解決方案,解決單智能體局限。APAC隨機對照試驗顯示其在提升用藥依從性上顯著優于常規管理。
邱凱先生: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藥-險”閉環解決方案
圓心科技邱凱先生闡述了“醫-藥-險”閉環解決方案,通過醫療、藥房、支付板塊協同構建全流程體系。未來將推動院內場景聯動,擴大樣本量量化效益。
紀靜文女士: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維度患者服務
海心智惠紀靜文女士介紹了“人+系統+AI”全病程管理模式。創新支付方面,服務納入商保,聯合醫院開展“帶病體保險”示范項目覆蓋復發創新藥械費用。
圓桌共話:新技術如何賦能患者康復管理?
隨后,在圓桌討論環節中,與會嘉賓分別從創新模式、技術革新、服務協同三大維度,探討了提升患者管理效率與生存質量的創新路徑。
創新模式層面,智能化工具正深度融入全流程管理。海心智惠紀靜文女士提出OMO模式實現“駐點+云個案”分工,解放醫生聚焦診療,其適老化界面與即將推出的“老年智能體”精準響應銀發需求;醫聯集團謝桐女士分享了備案AI大模型在診療決策中與醫生一致性達96%,通過分層技術架構實現主動預警與便捷隨訪;覓健醫療林人樹先生指出,覓健打造的“AI康復管家”通過1V1在線干預輕微不良反應,顯著提升用藥依從性;醫朵云蘇麗女士則強調多智能體技術可縮短臨床試驗入組周期至兩周,為藥企創造前置價值。
技術革新層面,多方協同構建可持續解決方案。海心智惠紀靜文女士則強調了臨床研究多模態對接能力,以系統靈活性支撐科研需求;醫朵云蘇麗女士提出數字療法需探索可行商業模式,將技術價值錨定于質量、效率、體驗提升的閉環。醫聯集團謝桐女士指出,技術創新需不僅需要貼近患者需求以優化體驗,還需重點關注數據安全,如通過身份去標識化限制醫生獲取必要信息,保障隱私與數據安全。
服務協同層面,專業分工與資源整合成核心。國藥控股陳劍剛先生介紹到,國藥控股專注于打造模塊化專業藥房(隨訪中心、輸注中心、醫保服務),通過醫生工作室與商保合作完善服務生態,同時致力于線上線下藥事服務一體化,借力AI審方系統打通醫保審核堵點,依托全國BI系統實現稀缺藥跨區調配;圓心科技邱凱先生指出三大趨勢:普惠險年賠付預計突破15億緩解藥價壓力、帶病體“保險+服務”需求激增、藥企延伸專業藥房服務,呼吁行業共建價值導向支付體系;覓健醫療林人樹先生指出,覓健正通過聯合藥企推廣援助項目、開發復發險、推動醫保準入,破解患者經濟與藥品可及性困境。
會議總結
最后,本次2025 CACA腫瘤整合康復大會患者康復創新管理分會場圓滿落幕,各位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嘉賓圍繞患者與醫生的真實需求展開的實踐探索,展現了行業對“以患者為中心”的深刻理解。從管理工具創新到服務模式迭代,從患者依從性提升到藥企訴求響應,每一份分享都傳遞著對醫生負擔減輕、患者體驗優化及藥企可持續發展的深度思考。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